筆趣閣 > 三國之漢室再興 >第365章 勝利即是正義
    趙岐在平原停留三日,得到公孫瓚的回信,以爲成功勸和二人,滿意而去。

    劉和卻知道這是公孫瓚的緩兵之計,他正被劉和大軍壓境,逼得緩不過氣來,有人來講和,自然樂得答應,但他們兩人之間,其實已經無法共存了。

    大漢的沒落,不僅是朝堂的昏暗,還有制度和思想的落後,這些老臣頑固不化,思想也極爲保守頑固,以爲只要天子平安,天下就能太平。

    但如今的局面,顯然需要打破舊牢籠,徹底推翻這座即將傾塌的大廈,重新打基礎建設,方能重現大漢榮光,指望這些舊臣振興不了大漢的。

    如果劉備順利進入長安,他恐怕也要面對趙岐這樣的老頑固,面對他們墨守陳規,一套陳詞濫調,不知劉備又會如何應對。

    雖然給了趙岐面子,但實際劉和也正要重整兵力,準備先招撫孔融,將公孫瓚的羽翼徹底剪除,再來慢慢收服他。

    正爲說客發愁,忽然士兵來報,有人求見,卻不願透露姓名,劉和傳令將人請進來。

    見來人四十上下年紀,留着山羊鬚,相貌清癯,舉止雍容,抱拳道:“東海王朗冒昧打擾,還請將軍贖罪。”

    “原來是景興兄!”劉和驚喜道:“先前在洛陽之時,小弟就曾派人打聽表兄下落,卻一直沒有音訊,高堂也一直甚爲掛念。”

    王朗沒想到劉和一見面就和他拉親帶故,反倒有些錯愕,抱拳嘆道:“多勞姑母他們掛懷,因家師楊賜逝世,我棄官到弘農服喪,見董卓弄權,便一直不曾應命,避亂弘農,此時董卓伏誅,恰逢馬太傅出使關東,便隨隊一起到了中原。”

    “原來如此!”劉和這才明白,原來王朗是給楊賜守孝去了,問道:“當今天下大亂,表兄來河北,莫非是要助我一臂之力?”

    王朗惱怒道:“我本欲回徐州,不想馬太傅到豫州卻被袁術強留,還奪了節鉞儀仗,將其軟禁在汝南,真正豈有此理!我見諸侯如此跋扈,恐曹孟德尤甚,而伯興統御河北,威望極高,先前又收到家書,故來相投。”

    劉和大笑道:“表兄通曉經籍,聞名中州,海內所宗,若能得兄相助,必能叫士林歸心,事半功倍。”

    王朗因爲在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而成爲三國名人,被後世人所笑,但他在歷史上的表現其實是一位能吏,治理會稽頗有政績,爲百姓稱頌。

    作爲楊賜的得意門生,王朗才智過人,品行端正,是一位經學大師,在當時名望極高,倍受曹丕尊崇,而且爲人恭儉節約,在弘農常用自己的財物賙濟他人,其實是一位高古之士。

    “大廈將傾,一人之力畢竟有限!”王朗卻搖頭嘆氣,問道:“將軍果真打算與公孫瓚休戰?”

    劉和無奈嘆道:“趙太常持節講和,焉能不從命?”

    王朗卻搖頭道:“做大事者豈拘小節?公孫瓚已如風中之燭,旦夕將滅,將軍何不一鼓作氣將其消滅?橫大河之北,統御河北四州之地,延攬英雄,務悅民心,則可立世祖,救萬民之命,此誠建功之時,不可猶豫。”

    劉和言道:“我欲收公孫瓚,恐其心不死,其實已經差人去收齊郡、東萊等地,然北海孔融遲疑不決,不肯歸心,如之奈何?”

    “孔文舉也是當世大儒,既以俊傑自居,豈不識時務也?”王朗聞言大怒,起身道:“在下願前往北海,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孔融。”

    劉和大喜,抱拳道:“若得表兄前往,定能讓孔融心悅誠服。”

    王朗微哼一聲,竟不顧劉和挽留,當日便要乘車馬前往北海,劉和只好派一隊親兵隨從保護。

    不說王朗口氣大,他確實有這個資格和孔融講道理,論名望和身份,他可不比孔融差,其他人還真不好和孔融理論。

    雙方暫時罷兵,正好可以休整兵力,安撫地方,只等北海等地拿下,便可與公孫瓚最後決戰。

    這一日劉和正在後院練劍,荀攸進來言道:“將軍,劉岱在東郡被張舉所殺,張邈等人迎接呂布爲兗州刺史,出兵討賊,只恐中原又將大亂。”

    “呂布?”劉和放下寶劍,邁步來到廊下,言道:“這可是一頭猛虎,他在兗州,必定攪得四鄰不安。”

    荀攸點頭道:“呂布驍勇,罕有人能擋其銳,張邈等引狼入室,恐非兗州之幸也!”

    劉和嘆道:“這張舉真是個打不死的小強,自青州到徐州,又輾轉兗州,這次碰上呂布,恐怕必死無疑,只可惜劉公山死於宵小之手,讓呂布撿了便宜,此人不得不防。”

    雖然沒有曹操屠城,也沒有陳宮接應,但呂布還是得了兗州,缺少曹操和劉備的壓制,只憑袁術,恐怕還真不是呂布的對手。

    荀攸卻笑道:“呂布勇而無謀,有他攪動中原,未嘗不是好事,此乃天助將軍也!”

    劉和問道:“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公達有何妙計,可控此猛獸爲我所用?”

    荀攸言道:“呂布來中原,先投袁術,卻爲其所輕而不納,呂布爲人睚眥必報,必定懷恨在心,只需用計唆使,其必興兵雪恥。”

    劉和忽然想起王朗所說之事,笑道:“呂布刺殺董卓,便以功臣自居,此番來中原,必有作爲,如今馬太傅被袁術軟禁在汝南,奪其節鉞,若讓呂布去迎接使臣,二人必有一番爭執。”

    荀攸點頭道:“此計甚妙,然時機尚不成熟,呂布纔到兗州,立足未穩,可先作壁上觀,待其誅殺張舉,爲劉岱報仇,必得兗州各郡擁戴,屆時再用此計,方可成功。”

    劉和大笑道:“還是公達思慮周全,正好此時我們也該平定河北了,待後方安定,便可揮師南下,定鼎中原。”

    荀攸言道:“曹操自取了濟北、泰山,便退兵彭城,我看其必有意圖謀淮南,呂布此來,正好可牽制曹操,否則令其坐大,恐難對付。”

    劉和微微蹙眉,擡頭看向遠處,慨然道:“曹孟德,終究還是向陶謙下手了。”

    荀攸撫須道:“陶謙乃名臣宿將,在中原頗有威望,不知曹操又如何興兵?”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劉和也想不出個太好的理由來。

    但真要打仗,隨便一個藉口就可以出兵,很多人是爲了顧及名聲,但曹操顯然是不在乎這些的。

    更何況在這個亂世,勝者即是正義,有時候當斷則斷,無需瞻前顧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