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直播之荒野大冒險 >第四百九十八章 鐵?鋼!
    一整個上午,畢方都幹得熱火朝天。

    他不僅要加長煙囪,還要製作鼓風機。

    最終制作完成的鼓風機,整體造型就像一個大號的密封水瓢子,風扇葉就處在水瓢的盛水處。

    只有出風口和風扇葉連接的長杆處,以及最底部是空的。

    “底部做空,這樣在風扇也損壞的時候,能方便我們更換扇葉,並且鼓風機最終是扣在地上的,相當於利用大地做了封底。”

    畢方找來三根木頭,兩根插在高爐前,一根橫架其上,用麻繩捆綁固定。

    橫亙的樹枝底部中間,畢方挖出一個小孔,將風扇連接的長杆插入,讓長杆能被在約束的情況下自由轉動。

    “我們可以在坑裏面塗抹一些動物油,幫助潤滑,接下來我們做一根弓弦,作用可以弓鑽法取火類似。”

    取出一根麻繩,在長杆上饒一圈,頭尾兩段綁在另一根樹枝上,畢方握住樹枝,來回拉動,繩子立即帶動長杆旋轉,長杆又帶動風扇攪動氣流。

    所有的氣流都被約束在鼓風機內部,從唯一的出口處噴出,進入高爐內部,火勢瞬間再高一層!

    【現在表演的是由方老闆親自出場的二泉映月!】

    【老方在古代一定是能工巧匠!】

    【六六大順啊】

    【有這些技能,回原始社會絕對稱霸一方,只能能開十個後宮!】

    【十後宮之力?恐怖如斯!】

    【至少得是個火神祭祀,掌管火和部落物資。】

    【物理渦輪機啊】

    畢方有做了一個拐彎的長嘴,套在了風箱的壺口上,對準燃燒的炭火直吹,頂上爐口的火蛇瞬間噴涌而出,幾乎冒出半米多高,僅憑目視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高溫。

    從爐蓋上方往下看,火光耀眼到目不能視,絕對超過了一千度。

    下午,喫完飯的畢方將先前的鐵錠放進一隻新陶碗內,撒上草木灰,擺放在爐橋的正中間。。

    是成是敗,就看這一次的。

    超過三米的高煙囪,木炭,鼓風機,即便是古人鍊鐵也不過是此等配置。

    一把能用的鐵匕首?

    做到如今這個地步,畢方已經不滿足於只做一把鐵刀了,他想要鋼!

    鋼!?

    畢方向觀衆展露自己的野心。

    衆人現實感到震驚,從之前煉出鐵後,他們看畢方已經是猶如神人,此刻聽到要鍛鋼?

    似乎神壇更高了。

    在普通人眼中,鐵和鋼幾乎是兩種東西,鍛造的難度更是不能同日而語。

    當然,反正自己都不會就是了。

    “有人是學工程材料的嗎?”

    畢方坐在地上,拉動着手上的樹枝,不斷鼓風。

    “我們最常接觸到的鐵不是鐵碳相圖左側的工業純鐵,而是工業生鐵,即亞共晶白口鐵,其碳含量在2.1%到4.3%之間,而‘鋼’指的則是碳含量介於0.02%至2.06%之間的鐵碳合金。”

    “我們會根據需要,添加不同的合金元素可製成合金鋼、不鏽鋼,所以,鍊鋼,是通過在高溫條件下,讓生鐵裏面的過量的碳元素與氧氣反應消耗掉!”

    別說工業生鐵了,畢方手中的這塊雜質多到說是鐵礦石都不爲過。

    雜質里長了塊鐵。

    現代的鍊鋼方法,都是使生鐵在液體狀態下氧化脫碳而成鋼液,稱爲液體鍊鋼,需要一千六百度左右的高溫。

    古代達不到這樣高的溫度,只能採取較低溫度的工藝:如塊煉滲碳鋼、炒鋼等。

    “西漢時期,由於鼓風技術的提升,火焰溫度可以穩定地達到1200度以上,而從生鐵中脫碳,也正是需要在這樣的高溫條件下才能進行。”

    “雖然高爐,鼓風機,木炭我全都有了,但終究比較粗糙,達不到這個程度,但溫度也絕對超過了一千度,所以,我想試一試製作百鍊鋼。”

    百鍊鋼,這種技術並不神祕,就是將鐵反覆加熱反覆鍛造,去除其中的碳和雜質,最終的產品被稱之爲百鍊鋼。

    最簡單的,將鐵變爲鋼的方法,卻也是最消耗體力的。

    “當然,能不能成功我也不確定,只能看運氣。”

    鍛鋼即便失敗,也不會影響畢方製作一把鐵刀,都是去除雜質,得到好鐵的過程。

    “可惜了,我們沒有鐵礦石,否則可以嘗試一下炒鋼法。”

    炒鋼,華夏人發明的一項重要技術。

    但這一技術幾乎讓古代華夏人開了外掛,此後一千多年這個技術都是華夏人獨佔。

    “漢代對匈奴的軍事逆轉,除了良馬抹平了速度差距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武器比匈奴精良太多,鋼在那個時代太超前了。”

    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

    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這是《漢書》裏陳湯的原話。

    意思是說匈奴之所以五個才能打得了漢軍一個,就是裝備不行。

    別說銅了,生鐵在百鍊鋼面前就是渣渣,何況據考證當時匈奴大量使用的材料是牛羊骨。

    這怎麼打?

    谷綒

    對面有高達啊!

    “所以很多化學史的研究專家至今非常好奇,我們華夏並不是第一個發現鐵,用鐵歷史比兩河流域晚了近千年,但僅用兩百年的時間就有了這麼大的進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尚不清楚。”

    【是外星人!】

    【華夏是東方的一頭雄獅啊!】

    【亞洲人真的很聰明,至少在數學上是這樣的】

    【我們勤勞勇敢!】

    “百鍊鋼是炒鋼之前的做法,就是將鐵反覆加熱摺疊鍛打,讓其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消耗碳,還能使鋼的組織緻密、成份均勻,雜質減少,從而提高鋼的質量。”

    畢方換了隻手拉動風箱,同時用木棍攪動爐內的亮橘色的鐵塊,增加氧氣接觸。

    “但生鐵未必最終都能煉成鋼,除冶煉技術以外,也跟鐵本身品質有很大關係,其中可能含有硫、錳等多種元素,同樣的技術,可能效果好,也可能就不行。”

    “所以我們在看干將莫邪之類的故事時,經常會看到鑄劍不成,或許就是古代冶金技術的真實反映,但古人會將此腦補,比如上天懲罰之類。”

    不管是古人,亦或是社會上的普通人,基本都不懂什麼鐵和鋼裏頭碳含量不同,只知道這倆用起來不一樣。

    經驗主義既是如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