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直播之荒野大冒險 >第八百七十三章 綠光
    粗糙的陶罐被火焰薰得發黑,滾燙的沸水散發着大量蒸汽,朝着陶罐口噴涌而出。

    四隻清理乾淨的織巢鳥在淡白色的滾水中翻騰,上方飄着零星的油花,隱約能窺探到還有幾片燻肉混在其中。

    畢方掏出胃袋,將裏面凝固的血塊掏出,熟練地用匕首將其切成小塊,倒入罐中。

    在水流溫和的作用下,血塊迅速變得堅硬,漂浮不定。

    打開一個結實的猴麪包果,畢方從中取出果肉,將酸澀的汁液滴入罐中,同時撒入一把香料,多數都是乾枯的植物粉末。

    篝火旁還有四隻表皮剛剛開始發紅的烤織巢鳥,調好味的畢方正好過來將它們翻個面,讓受熱更加均勻一些,同時刷上猴麪包果的汁液,渲染上更加濃厚的味道。

    白天總共抓到了八隻織巢鳥,一半燉,一半烤,都是最新鮮的,這樣喫起來才爽快。

    畢方喜歡喫新鮮的,有股獨有的味道,如果不是爲了去除水分,保存食物,剩下的一大半轉角羚羊的肉他都不會將其熏製。

    做完這些,畢方短暫的離開了鏡頭,似乎是取什麼東西了。

    【給爺看餓了】

    【爲什麼荒野求生的頻道,我在主播製作晚飯啊】

    【還好我剛喫完飯碗,嘻嘻嘻】

    【這就是大神的實力嗎,什麼都沒有,照樣喫穿不愁,甚至喫的比我還要好】

    【今天的盒飯裏只有兩個素菜,身心憔悴】

    【相當方神的大貓】

    【下次把你給放生嘍】

    【可惜沒有鹽,要是有鹽,我感覺肯定好喫】

    【加一,上個月我喫減脂餐,少油少鹽,感覺渾身不是滋味,每次喫完明明都飽了,但好像什麼都沒喫一樣】

    “誰說沒有鹽?”短暫離開鏡頭的畢方抱着一大捆蘆葦扔在地上,指着地面上散開的一大捆蘆葦,“喏,這不就是嗎?”

    看到地上的蘆葦,衆人緩緩打出一個問號,不解其意。

    由於今天一天都在忙碌,收拾戰利品,營地位置沒有變遷,還是在當初發現那條河流旁邊。

    既然是河流,那自然少不了蘆葦,尤其是這種不冷不熱的天氣中,密密麻麻在岸邊都長滿了一片。

    營地與河流距離不過幾百米,這個距離不遠也不近,既能達到避開喝水的猛獸,同時也能方便取水和生活,蘆葦這種不值錢的東西,來回半個小時就可以拿回來一大捆。

    只不過先前觀衆們還以爲畢方帶回來這麼多蘆葦,是爲了鋪在地上,充當牀墊,好讓晚上睡得更舒服一些。

    現在看來好像並非如此?

    【不會是這裏面可以提取出鹽來吧?】

    【蘆葦裏也能提取出鹽分?】

    【不是吧?】

    【草木灰鹽唄,方神不是搞過一次嗎,你們不記得了?】

    【奧,我想起來了,草木灰鹽啊,那爲什麼要找蘆葦啊,普通的灰不行嗎?】

    “還真不太行。”畢方笑了笑,從火坑中取出一根火把,將整片蘆葦點燃,將其燃燒,“草木灰提取的鹽屬於鉀鹽,方法恰當的話,可以食用,但這只是短時間有效,無法長時間補充體內電解質。”

    “我們喫鹽,本質上是喫的鈉鹽,需要補充身體內的鈉離子,而不是單純的喫鹹味。”

    鈉在人體中作用巨大,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還可以作爲電解物來保持細胞內部水分的穩定與平衡。

    鈉還參與人體的肌肉收縮,神經系統的運動,以及糖類物質的吸收等等生理現象。

    因此人體必須保持足夠的鈉的含量,才能達到身體的健康與平衡。

    “學過高中生物的應該知道,人類內有鈉離子通道,也有鉀離子通道,兩者看起來好似差不多,但鈉離子半徑小,水合比較緊密,不容易脫去水合外層。”

    “另外,由於直徑小,不能很好地與側鏈結合,所以鈉離子無法通過鉀通道,兩者作用是無法替換的。”

    乾燥的蘆葦易燃,剛接觸火把,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黑夜都被照得更加明亮。

    大捆的蘆葦在火焰的燃燒下,迅速變成灰燼。

    “也就是說,鉀鹽本身只有讓食物更好喫這一個作用,還不能長期使用,但是蘆葦可以幫助我們一步到位,既提供所需要的鈉離子,也保證了足夠的鹹,這種鹽就叫蘆葦鹽,屬於是肯尼亞特產的一種吧?”

    蘆葦鹽?

    特產?

    【沒聽過的東西增加了】

    【這東西燒出來也是草木灰吧,有啥不一樣啊】

    【想不通,想不通】

    【鹽也可以當做特產嗎?】

    “別急,等一下你們就知道了。”

    “我們頓頓喫肉,其實身體是不缺鈉,主要是給大家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思路,同時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一直沒鹽,我嘴裏都淡出鳥來了。”

    肉食中本身有的鹽是足夠生活的,理論上只要能抓得到獵物,荒野求生是不必考慮去專門搞鹽的。

    但就像畢方自己說的,嘴裏都淡出鳥來了。

    夠用,但用起來不舒服。

    所以要製鹽。

    都製鹽了,那自然要做到最好,否則幾天前畢方就用普通的草木灰製鹽了。

    畢方用樹棍扒拉着蘆葦,讓其充分與空氣接觸,加快燃燒速度,同時還往裏面繼續添加蘆葦。

    顯然,剛剛那一捆還不太夠。

    “肯尼亞是非洲的大國之一,領土廣袤資源豐富,用蘆葦加工食鹽,是民間流傳着一種古老的,也比較常見的製鹽方法。”

    畢方將製鹽的方法娓娓道來。

    每當雨水匱乏的季節來臨,當地製鹽匠就會提前選好盛產蘆葦的河灘,一旦蘆葦長到一米以上,就會組織全家人收割。

    割好的蘆葦杆被碼放在天然的大塊岩石上,烈日會在三到四天內帶走蘆葦中的水份。

    之後就是生火燒掉這些蘆葦,收集剩下的灰燼。

    製鹽匠人會把灰燼加水,並用細網來反覆過濾,直到絕大多數雜質被分離出來,再把剩下的黃褐色“鹽水”倒進鍋里加熱。

    “經過多次煮沸,鍋底就會留下一層黃褐色的鹽巴,這些就是傳說中的‘蘆鹽’。”

    “通常這個過程要持續幾天時間,煙熏火燎的工作環境很折磨人,收穫也不會太多,而且因爲製作工藝非常原始,得到的鹽巴純度不高,雜質非常多,幾百斤的蘆葦往往只能烘乾出一小包蘆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