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覆秦從計劃開始 >第五百三十五章大秦的第一次國考
    大秦開年之後,除了扶蘇即將遠赴美洲的事,還有就是大秦的第一次科舉。

    因爲大秦學宮的成立,大秦的士子,比預計的多了不少。

    而考試的範圍,大部分都是趙昆制定的九科內容。

    但考試範圍,卻是結合了大秦現在的實際情況定的。

    比如新部門之一的建工部,墨家,公輸家之類的學派出身,這是必須的吧?

    外行指導內行的話,事情還怎麼推進?

    在制定學業科目的時候,趙昆跟嬴政和扶蘇都有談論,所以決議會上的考試內容,也是一項項挨個討論。

    趙昆的想法,給了正在爲科舉出題而抓耳撓腮的博士宮大佬們,提供了思路。

    科舉框架很快就出爐了。

    趙昆想要的,其實是類似於後世的文理分家。

    百家學問,作爲華夏文明的精華,自然都能夠鍛鍊學子的思維模式。

    但是,側重點卻又有不盡相同。

    儒家重禮儀德行,可以爲主管教育以及禮儀、官員任命的部門提供人才。

    法家自然不必多說,肯定是法部人才的主要來源地。

    而其名家,毫無意外,可以主管對外交涉等職權。

    其他學問,都各有用途。

    不要看儒法兩家,似乎只會動嘴皮子,沒什麼卵用。

    但是,能夠成爲華夏之地排名前二的大學派,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據說兩家可以入主的部門長官,在本職之外,全部被授以“天官”的稱謂。

    職權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在決議會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新的朝堂機構,逐漸出爐。

    而科舉根據決議會傳出的消息,也在不斷調整。

    最後,當趙昆看到百家大佬們提供的整個流程的時候,不由得目瞪口呆。

    大佬們商定的結果,便是分科考試!

    儒法兩家,出一些基礎題目,作爲基礎分。

    這份試卷,是所有士子通用的。

    另外,還有一項專科試卷,便是由其他專業對口的出。

    而爲了配合這次科舉,他們要求朝堂提供各種心機構的空閒職位。

    趙昆無言以對。

    這特麼哪裏是科舉考試,這分明就是後世的公考啊!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考試模式,還真的挺適合大秦如今的環境的。

    不知不覺之中,時間便來到了春分之日的前一天。

    嬴政下令,這一天中,整個咸陽戒嚴,禁市。

    所有提供食宿的商家一律免費,只爲來自全國的士子提供服務。

    當然,這些費用,全部都由各個郡縣承擔。

    夜晚,整個咸陽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舉取士。

    面對這種機會,所有士子都嚴陣以待。

    自然沒有後世那種大考之前狂歡的惡習。

    即便是走在路上,都能夠看到手中舉着書卷臨陣磨槍的士子們。

    這一夜,無數士子懷着對未來的憧憬,徹夜難眠。

    次日,天光剛剛放亮,便有無數士子從咸陽城各個角落,朝考場匯聚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因爲科舉取士的針對性極強,所以考場分散在咸陽各地,主要是各個衙門的大堂。

    士子們走在路上,一個個面色嚴峻,絲毫沒有交談的慾望。

    因爲時間緊迫,這次科舉,其實壓根沒有後世的那些繁文縟節。

    整個考試持續兩天。

    第一天是文試,分上下兩場。

    上午考的是儒法兩家的大佬們出的基礎卷,下午考的則是士子本業的專業內容。

    第二天,考驗的則是士子們應對問題的時候的機變能力。

    比如說,第二天法家的試卷,主要是給一些具體的案例,讓考生們將自己代入斷案人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最變態的是儒家,各種倫理問題,層出不窮。

    趙昆提前看過儒家試卷,被各種條條框框,搞得頭昏腦漲。

    有一說一,趙昆雖然被稱作生而知之,學貫古今。

    但是對於儒家的那一套,至今都沒有過深入瞭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儒家的學問,對於朝堂的穩固來說,極其有用。

    起碼目前來看,對於學童的教育,選儒家是最合適的。

    很快,士子們在維持秩序的小吏的監管下,有序進入考場。

    符合條件的數萬士子,同時考試,居然沒有查出一例夾帶等事。

    一方面,是因爲這個時期人們極爲樸實,士子們的花花腸子還沒有那麼多。

    最重要的是,這畢竟是第一次科舉,沒有陳例,就算有心作弊,也無處下手。

    士子們入場,頓時咸陽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此時,不要說是咸陽百姓,便是整個關中的百姓,都翹首以盼。

    如今,義務教育推行全國。

    讀書在大秦已經不是一件稀罕事兒,不讀書,才奇怪。

    通過考試就能做官,給所有百姓都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因此,這次科舉,說是舉國關注,都不誇張。

    普通百姓關心的是,朝堂到底能不能實現他們的承諾,是不是科舉選拔出來的人,真的能做官。

    至於各級官吏,關心的則是自己本地的士子,在這次科舉之中表現如何。

    畢竟,趙昆有言,前幾次科舉不以地域論處,一視同仁。

    只要排名靠前,均可以錄取。

    但是,畢竟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時間長了,自然教育強的地方,名額會遠超教育相對落後的地方。

    這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因此,前幾次科舉之後,朝堂會根據各地士子的錄取比例,綜合考量,劃定名額。

    這項政策,雖然是偏向教育暫時落後的地方。

    但是,最關心的,卻是那些教育實力強悍的郡縣。

    畢竟這關係到他們治下之地日後能夠分到幾個名額。

    這些東西,肯定是日後政績考覈之中的一個大項。

    如今二師登基在即,眼看着就要大幹一場。

    誰想在這個時候給他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另外,商戶們,也對這次科舉極爲關注。

    他們的關注點,卻又有不同。

    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野蠻生長,可以說,整個大秦,沒有誰比這些商戶們更懂得,知識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