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開局娶了蔡文姬 >第383章 漢室忠臣衛仲道
    諸葛亮停住了腳步,回頭問道。

    “衛將軍,該說的朱某都說完了,還有什麼指教?”

    衛仲道上前兩步,一副看穿一切的樣子。

    “先生,恕衛某直言,你不姓朱,你本名諸葛亮,道號臥龍先生,可是?”

    諸葛亮心中一動,看來這衛仲道早就知道了的真實身份,只是不曾言明罷了。

    可是還是那個老問題,這個雄踞北方的霸主,怎麼會知道他的名字?

    爲了搞清楚心中的疑惑,諸葛亮也沒有繼續隱瞞下去,他微微一拱手。

    “不錯,將軍說的是,在下就是諸葛亮,這下我可以走了吧?”

    以退爲進。

    承認了就好,衛仲道呵呵一笑。

    “先生經天緯地之才,卻隱身於窮鄉僻壤之中,這豈不是辜負了生平所學?”

    “衛某不才,想請先生出山,解民倒懸,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見諸葛亮不說話,而是靜靜的看着他,衛仲道接着說道。

    “衛某之前就說過了,此次衛某甘冒大險前來沛國,就是爲了營救先生。”

    “先生雖身在山野,但衛某聞先生大名,早已是如雷貫耳。”

    “日前聞先生蒙難於此,這才星夜趕來救援,衛某拳拳之心,還請先生明察。”

    他看着諸葛亮的眼睛,似乎早已猜出對方心中所想,他接着說道。

    “至於先生大名如何傳入衛某耳中,衛某身爲一方諸侯,想知道這些並不難。”

    其實方纔諸葛亮在城中的表現,衛仲道明白,那就是種變相的不信任罷了。

    被曹休關了這麼久,放在誰身上,這都是正常的反應。

    就算看在諸葛亮的大名,和那120點的智慧值上,衛仲道也不會跟他計較這些。

    諸葛亮微微頷首,輕描淡寫的道。

    “原來如此,衛將軍手眼通天,更兼時刻要注意各方動向,這就不奇怪了。”

    “只是在下尚無出仕之心,還請將軍體諒,告辭了。”

    見他又要走,衛仲道再度阻攔道。

    “且慢,先生你高臥隆中引而不發,無外乎是在等待明主降臨。”

    “衛某不才,卻也有解民倒懸、匡扶漢室的報國之志,還請先生留下助我一臂之力。”

    諸葛亮又一次停下了腳步,他似乎來了興致。

    “如此,就請衛將軍給在下說說。”

    有門。

    衛仲道整理了一下思緒,便開口道。

    “自打黃巾起義以來,大漢烽煙四起,九州民不聊生。”

    “諸侯爭相割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有人皆言匡扶大漢,卻都在爲自己謀利。”

    諸葛亮似乎聽見了什麼笑話,他嘴角有些輕蔑的勾了勾。

    “難道衛將軍不是如此?”

    衛仲道卻根本不生氣,只是眼睛也不眨的編着瞎話。

    “不然,衛某自河東起兵,並非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傳承了四百年的大漢。”

    諸葛亮也沒說啥,只是朝衛仲道伸了伸手,一副“繼續你的表演”的樣子。

    衛仲道笑了笑,接着說道。

    “若是按先生所言,衛某是爲了自己,衛某短時間內絕對不會領兵南下兗州。”

    “先生也知道,如今北方的幽州、幷州和冀州,都已被衛某收入囊中。”

    “若衛某欺心反天,大可向西攻破涼州,如此北方衛某將再無敵手。”

    “到時衛某隻需緊守各處關隘,就可舒舒服服的做個土皇帝,進而虎視中原天下。”

    他語氣一頓,見諸葛亮還在凝神靜聽,才接着說道。

    “可衛某非但沒有如此,還引兵直指中原,與實力最強的曹操一爭長短。”

    “爲何,就是因天子還在曹操手中,衛某每每思之,皆是切齒拊心,不能自已。”

    “先生可能不知道,當日那曹阿瞞曾以天子之名,封衛某爲幷州刺史、車騎將軍。”

    這事諸葛亮當然不知道,因爲這根本就是衛仲道胡編的。

    “但衛某果斷決絕了,爲何,因爲曹操是賊,禍亂天下的逆賊。”

    “衛某雖出身商賈之家,卻也懂君臣大義,豈能爲區區官職就與逆賊同流合污?”

    “非但如此,衛某還要徹底將曹賊剿滅,還天下寧定。”

    “衛某生平所願,就是將天子從曹賊手中請回,還社稷於宗廟,復我炎漢天下。”

    說到這,他有些憧憬的嘆了口氣。

    “到了那時候……”

    諸葛亮聽的有些入神,下意識問道。

    “到那時如何?”

    衛仲道的眼睛裏,還是充滿了憧憬,甚至是渴望。

    “到時衛某就可功成身退、馬放南山,帶着琰兒過幾天舒心的日子了。”

    看着他“真誠”的眼神,忠於漢室的諸葛亮,心中又是狠狠一顫。

    “衛將軍此話當真?”

    衛仲道單手指天,神情更加肅然了幾分。

    “黃天在上,衛某若有半句欺心之言,必遭天打雷劈。”

    從現代科學來講,發誓跟打雷沒有半毛錢關係,說出這些他根本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見諸葛亮再度沉吟,衛仲道趕緊又將話頭拽了回來。

    “話又說回來,衛某雖有大志,卻苦無大才襄助,這纔在兗州屢屢受挫。”

    “先生當世奇才,胸懷韜略,更兼忠於漢室,衛某萬分敬佩。”

    “這才冒着巨大的風險將先生從城中救出,還請先生不棄,助衛某完成這小小的心願。”

    諸葛亮掏出插在腰後的羽扇,微微的扇了兩下,卻沒有說話。

    見事情有門,衛仲道接着說道。

    “先生企盼英主,衛某不才,起兵不到三年,大漢十三州已經有三個半被衛某討平。”

    “今春兗州顆粒無收,百姓爭相向幷州、冀州逃難,若非民心所向,百姓豈能如此?”

    “先生再恕衛某說句實話,大漢如今剩下的幾路諸侯中,能救天下的也只有衛某了。”

    諸葛亮擡起頭,看着衛仲道的眼睛。

    “依衛將軍所說,孫仲謀、劉玄德等皆碌碌之輩,整個大漢只有你一個真英雄了?”

    衛仲道一改方纔的恭謹,豪氣十足的道。

    “孫權坐鎮江東六郡八十一州,雖兵精糧足,卻與中原隔着長江天塹。”

    “自打孫策起,江東儼然成了獨立的王國,讓他們爭天下尚可,救社稷就想多了。”

    “劉備起兵十幾年,卻只有徐州六郡,等他迎回天子,還不如等曹操老死。”

    “至於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皆不足道。”

    “放眼天下,有能力更願冒險跟曹操一爭長短的,也就只有衛某了。”

    “只要衛某討平兗州,再將青州、涼州、司隸和豫州通通攻破,大漢勢必中興有望。”

    說着,他的眼神也漸漸睥睨了起來。

    “先生以爲衛某方纔所言,可還有幾分道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