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備前宰相 >第九十七章 蝦夷兩三事
    御恩奉公纔是武士道的核心,對於一幫把身死置之度外,隨時準備提刀砍人的暴力團伙而言,沒有封賞又怎麼能要求他們竭誠奉公呢?

    鎌倉前期,後九年戰役時候。朝廷爲了節省恩賞把奧陸的征伐定義爲私鬥。

    是源義家冒着被朝廷治罪的風險,把打下的土地封賞給了前來參展的各家武士,收攏這羣手握暴利機器的武士們的人心,爲後來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建立了基礎。

    承久之亂時期,北條家帶領關東武士上洛,廢掉四位天皇,把朝廷公卿的兩千多座莊園沒收分配給御家人,這也是後來御家人後來眼睜睜看着北條家擁立宮將軍,迫害源氏一門而無動於衷的原因,北條家給的實在太多了。

    舊時代的御恩奉公,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利益交換,你想要馬兒跑得快,哪能不給他們喫上號的馬料?

    而江戶時期那種,一味的要求武士毫無保留的聽話和付出的武士道,本身就是違反任性的存在,你不給我好處憑什麼讓我給你賣命?

    最終的結果就是江戶八萬旗本在面對農民抗訴時候,都沒有人敢於挺身而出,爲將軍評定民亂,這種窩囊兵你還指望去打新政府軍?並間接導致了江戶幕府的終結。

    江戶幕府的結局仍然歷歷在目,秀家當然不會做出掘了自家根基這種事情,這也是秀家竭力制止花房正幸等重臣想要上交部分俸祿的原因。

    秀家見家中重臣已經沒有反對之聲,回到御階之上繼續安排。

    “美作守,你正好在五國交界之地,伯耆、因幡、備後、等國,土地較爲貧瘠,常年有流民越境畫地自囤之事情。以前出於友邦和睦的原因,多會遣返,今年開始所有越境百姓一律收錄本家,賜予露田和錢帛,要求他們承擔一部分本地領民的土地耕種。”

    其實在戰國時期,領民就是第一生產力,各家爲了爭奪別家的領民出了很多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北條家的五公五民的田稅政策。

    在西國,宇喜多家也是實行五公五民政策,而周邊大名普遍是六公四民,這也導致多有別國領民越境到宇喜多家領內討生活。

    西國停戰之後,毛利家與羽柴家關係較好,秀家也象徵性的將部分領民送還給毛利家,至於因幡伯耆的大名,本就同在羽柴帳下,自然也要維持好關係,因此所有越境的領民都被送還。

    但是此刻宇喜多家剛剛佔領贊岐,贊岐之地經過八年亂戰已是地廣人稀,迫切的需要新領加入開墾荒田。

    再加上美作、備中人力的徵召,秀家已經顧不得所謂的門面,鼓勵岡利勝從外國多收新民。

    至於新收的領民自然不能就近安置,秀家準備全部運到贊岐去開墾荒地,這樣如果毛利家或者其他羽柴家大名前來詢問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巡視交界處的領內。

    當他們發現,宇喜多家領內交界處,確實沒有招收流民,開墾新田的痕跡之後,自然也就沒有了理由再來找秀家的麻煩。

    大坂建城之事就此議定,家中重臣就此離去。秀家將花房正幸留下,叫來了瀨戶家正,聽他彙報蝦夷的最新情況。

    瀨戶家正舉着賬冊恢復道“蝦夷地方現有6城6.4萬石領地,有領民3.2萬餘口;今年從本家移民的領民較少,朝鮮與遼東移民剛剛開始,不成氣候,這些都是人口增長放緩的主要因素。”

    其實領民之所以迷信宗教,恰恰是生活困頓,只能在宗教虛無之中尋求自我的安慰。

    過去秀家將領國內的領民運送去蝦夷開荒,目的是解決領內的極端宗教分子。

    隨着去年大部分極端一向宗信徒被送往蝦夷,信教不深的領民在去年新頒佈的《四田法》後,極大的刺激了領民開拓新田的積極性,信徒們紛紛改信,宇喜多家內部失去了可能引起動搖的定時炸彈,秀家也就漸漸減少了移民蝦夷的計劃。

    秀家開拓蝦夷之事,乃是絕對的機密。爲了防止引起其他大名的注意,自然不能召集別國領民前往。

    失去了本國領民的移屯之後,蝦夷這邊外來人口主要來自活不下去的朝鮮人和部分明國移民。

    東亞人種對着故土有着天然的感情,再加上蝦夷乃是未開化之地。因此,即便秀家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朝鮮與明國百姓,即便生活的再困苦也鮮有選擇跟隨海商移民蝦夷的存在。

    過去一年,選擇移民朝鮮的明國人不過幾十戶,百餘口人家。朝鮮人不過數百戶,三千餘口,蝦夷領內直轄人口的增加,主要來自與與男性領民結婚的的阿依努女人。

    這羣在西國討不到老婆的污髒漢,跑到了蝦夷,一下子成了大爺,每人都有1個蝦夷老婆,有的還有3、4個之多,而在蝦夷,男人們主要負責武備訓練,家中田地多由這些歸化的蝦夷健婦負責耕種。

    可不要小看這羣蝦夷健婦,各個長得比和族男人都要見狀,雖然最初有些愚笨,但是現在各個都是耕種的好手。

    國土方面,宇喜多家最北已經控制了由仁地區,這裏是札幌平原的東面,這裏也是後世北海道最大的農場所在地。

    此時的三川由仁地塊,依然是一片森林沼澤密佈的平原,宇喜多隻是再次建立了一個開拓據點,並沒有進一步拓展的能力。

    玄珠師傅在讓瀨戶家正帶回的信件中說道“蝦夷之地,地廣人稀,爲保疆土,全民皆兵。”

    他以地域進行區分,每200至250戶爲一個村莊,每戶分包開墾分而千坪(約10畝)的土地,並且參照宇喜多家本領的《四田法》將其中的1000坪作爲授田,允許屯田的百姓世代相傳,另外1000坪爲露田進行耕種。

    由於北海道地塊完整,這些土地不似西國一樣犬牙呲互,玄珠直接將耕地都被整齊分割爲54米x270米的區塊。

    每10個區塊就設有獨立的道路與柵欄,住宅用地緊鄰着道路,耕地基本都遠離道路而靠近水源,頗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秩序感。

    同時蝦夷也依託當地的畜牧資源,更早的將馱馬運用到耕地中去,玄珠將土地分割爲整齊的方形,也方便領民就地拉着馱馬開墾荒地,種植小麥。

    整個蝦夷,目前有5000餘戶領民。戰爭之時,可以拉出3000餘精銳之士,再加上週圍附庸的部落兵,宇喜多家在蝦夷的統治已經初步牢固。

    但是由於人口基數的不足,玄珠並不敢繼續向札幌地區開拓,這裏也有着蝦夷最大的部落,據說有兵2萬餘人。

    玄珠目前還是以貿易和和親的方式進行滲透,短時間內以穩固現有領土,開闊荒地,繁衍人口爲主要目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