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備前宰相 >第八十三章 岡山町送軍徵琉球
    天正十五年十一月九日。

    按照公曆來說已經是12月中下旬了,大和早早已入冬,即便是岡山町外都已經被白雪覆蓋。

    在岡山町外圍停駐着1艘750石的卡拉克大帆船,這是當時秀家從弗朗西斯手中購買的船隻。

    除此之外還有從明商手中購買400料福船2艘,300料福船5艘,這7艘船都是秀家嚮明商購買的,交由瀨戶家正從事蝦夷至岡山、蝦夷至朝鮮的遠洋貿易所用。

    400料福船建自當時明國造船業最發達的福建,300料福船建自浙江寧波都是船齡10年以上的老船了。

    福船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是明朝對始建自福建的遠洋傳播的統稱,從大到小可以分爲6類。

    最大的自然是傳說中5000料(3000噸)級別的鄭和寶船,根據現在科學考據,船長大約是70米大約長22~26丈。

    至於很多營銷號所說的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寶船”的說法,最早見於萬曆二十六年羅懋登的神魔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

    之後又原封不動出現在《客座贅語》、天啓刊本《瀛涯勝覽》等諸多筆記、資料上。

    又爲清代官修《明史》所採錄,爲《鄭和傳》數據來源。這個數字很有可能是對船舶尺度毫無概念的文人杜撰的,同時期對於西洋船隻的記錄多見“五十丈”、“六十丈”等描述。

    實際上根據現存歐洲帆船復原,同時期的主流船舶也大多是20丈左右的長度。

    而且根據材料學研究,木質帆船的木質龍骨,不論用什麼木材進行怎樣的工藝處理,最大承載力度也就是60~70米左右的船舶。

    實際上直至19世紀中後期,藉助近代工業水平與鐵質龍骨世界上最大的木船的長度纔開始突破百米。

    即有史以來最大的木質船懷俄明號,長140米,使用鋼鐵龍骨,尺寸僅略大於傳說中寶船的尺度44丈(約合136.8米),卻也不及明人筆下“五十丈”、“六十丈”的西洋夾板船。

    後世所謂的5000料寶船或許因爲龍骨木材料問題再難現世,但是寶船的建造工藝並沒有如營銷號所說的消失。

    英國印度總府曾經記錄有一艘清朝福建制的福船——耆英號,將其詳細參數和繪圖復原之後就是一艘2000料的大型寶船。

    不要覺得秀家所用的400料船很小,這實際上是當時明朝建造最多的主力遠洋商貿傳播,即便是明軍都是主力裝備了。

    在《全浙兵制》中記載的一號福舩九丈,二號福舩八丈,他們都是400料和500料的福船,卻已被稱爲“高大如樓,可容百人......矢石火炮皆俯而發,敵舟之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敵又難於仰攻,誠海戰之利器也。”

    福船因爲特殊的船艙設計使得其在等量的容積下,排水量只有歐式帆船的6成,比歐式帆船更加靈活便利,但是他們船上的火炮配備卻比不得歐洲皮毛。

    這樣一艘福船在當時明軍的武備配置大致是8磅後裝炮4門、1磅以下小炮5門;或者8磅後裝炮2門、1磅以下小炮8門、小散彈炮6門種種。

    而同時期大小相當的加列戰船往往在船頭裝有一門48磅炮、2門12磅炮、2門6磅炮與其他小型火炮,不納入統計的迴旋炮都可能與“大佛郎機”體量相當。

    當然明商賣給秀家的都是去掉火炮的裸船,秀家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纔對他們進行改建,在船頭裝上12磅大金炮門,船舷兩側各裝6磅小金炮3門。

    這種400料左右的福船載員在百人左右,另外還可空載250~300人左右的非船上人員(即陸軍)。

    除了以上福船之外,秀家還有可載150人規模的安宅船4艘,百餘人規模的關船25艘,一趟航程就可以轉運陸軍3000餘人。

    這種遠洋的航行,小早船根本排不上用場,甚至連關船都不適合遠洋航行,要不是秀家實在沒有船隻了也不會把他們都算上。

    這些船隻和軍勢在冬日聚集在岡山町口,爲的是將龜井自居在內的4000餘人運送之大隅,在大隅稍事休整之後再將人運至琉球各島登陸。

    因爲有曾經擅自攻伐贊岐前車之鑑,秀家思慮再三還是在從大坂返程之前,向秀吉請示並得到許可,以討伐外賊的名義對琉球動兵,目的是讓琉球向大和稱藩。

    在控制完琉球之後,這些船隻將陸續往返琉球和岡山,將秀家的殖民拓荒人羣全部運輸至琉球。

    這個時代受限於科學技術的原因,大和的土地開發實際上已經臨近極限,特別是伯耆、美作等地,土地多少佔有火山灰的土地,根本不適合耕種。

    而伯耆、美作等地有因爲西國承平已久,百姓繁衍過剩,這兩年已經超過備中和備前成爲秀家新的移民來源。

    此次轉封之後,伯耆會有許多土地上的地勢和百姓失去土地,這些人如果不加以管理很有可能成爲領內動亂的來源。

    秀家已經命人將他們拖家帶口的打包運到岡山來,先由官府養着,待琉球事畢之後,就打包一股腦的運送到琉球去。

    不止是秀家這邊,包括池田輝政這邊在處理大隅國領內豪族的時候,也打算這麼做。

    畢竟大隅國是什麼樣,在座的所有人都行禮有數,作爲島津家的基本盤之一在,這裏的武士或多或少都是島津氏的分家或者曾經的家臣後代。

    讓他們聽命島津宗家的命令,都比聽從現如今領主的命令要來的容易的多。

    對於池田輝政這樣的新領主來說,這些武士是動搖他統治根基的不確定因素,索性趁着這次致命把他們都挪的遠遠的,這也是1周前他與秀家在石山城商議後的決定。

    當然啊,作爲非嫡系的他們大部分會安排在奄美羣島上,而琉球本島是必須爲秀家所掌握的。

    那裏沒有什麼重要的資源,土地倒是不少,最適合只會基本農業和漁獵的大和豪族去了。

    宇喜多家的家臣們早就已經習慣了秀家天馬行空的想法,只有長船貞親頗爲深意的瞅了秀家一眼,心中忍不住吐槽

    “果然不能太過相信殿下啊,前幾日還和我們承諾來年不會再興兵。這才過了幾天,就帶着3個備隊出發去琉球去了。還好我只是少範圍的動員了民力,不然可不得掀起一揆來。”

    在出發之前,秀家自然要對出陣的將士們說一些慷慨激昂的話,什麼琉球國王不服管束,抗拒天兵之類的話都是基本操作。

    但是大白話說的再有文化,那些士卒武士們也聽不懂,對於他們來說所謂的大義還不如賞賜來的真切實在。

    秀家只是着重強調了一下,在琉球之戰中獲取軍功者,可以在琉球當地獲得雙倍於本土的軍賞。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