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備前宰相 >第101章 布爾哈通河之戰(下)(6K超大章)
    布爾哈通河之戰中,珠日聯軍總兵力3.6萬餘人,而對面努爾哈赤的女真部隊只有2萬2千人。儘管擁有一定的兵力優勢,不過聯軍這邊依舊處於弱勢之中。

    得到鍋島直茂所領龍造寺家補充的右翼堪堪能抵擋住紅、白兩旗的攻勢,中軍補位的朝鮮軍對上的是女真四旗中相對薄弱的正藍旗,而左翼的豐春家對上的是7000餘名精銳的正黃旗女真士兵。

    正黃旗的着甲率達到了7成,其中身着鐵甲者便有3成,棉甲2成,另有數百名內襯鐵片的布面甲精兵打頭衝陣,即便面對數百挺鐵炮的射擊依舊毫不畏懼的向軍陣衝殺而來。

    “鐵炮隊後撤!蝦夷兵上前!”

    隨着命令被下達,原本站在隊伍最前面用鐵炮射擊的鐵炮足輕端着鐵炮紛紛後撤,而在後面身體更爲壯實,普遍留着鬍子,身上穿着一身白色棉甲手持雙手斧或者斧盾的蝦夷兵頂了上來。

    這便是此前宇喜多忠家提到的以遷移道蝦夷的女真兵爲骨幹,補充身體壯碩的蝦夷兵和大和武士組織起來的白甲兵。

    他們身上的棉甲與大明棉甲最大的區別便是他們正面的鐵甲被換成了3片一體衝壓的大鐵甲片,兩兩之間用鉚釘連接,而不是明軍一尺見方的小鐵片。

    完整的鐵片使得這身甲胃不是正着穿上身的,甲胃的開襟在背後,每次穿甲需要旁人協助才能穿上。

    秀家既然已經決定惹了努爾哈赤,自然要想出應對他們的辦法。不過很可惜古代對付重步兵的方式真的不多。

    遼宋之戰時候,面對宋軍的步人甲大軍,遼軍尚且可以用重騎破陣之後,步兵掩殺倒地不起的重步兵,可是以日軍可憐的騎兵配置,再加上上對面的女真也有重騎這樣的戰術顯然是不行的。

    那麼只能採用宋金之戰時候金國的戰術,以重步兵對重步兵拖住對面前進的步伐,在後面派神射手用重弓點名重甲之間的縫隙。

    對於日軍來說雖然普遍着甲率很高,但是受限於大部分日本人的體制和當時的戰爭烈度,優質的甲胃數量並不多,所謂的重甲更是難覓其蹤。

    這個時候秀家便想起了此前宇喜多秀忠回報時候說的,在蝦夷大殺四方的白甲兵團。

    經過2年的發展,蝦夷白甲兵的人數已經達到了500人,不是甲胃的打造速度不夠,而是符合條件身體素質的士兵確實不多。

    在秀家捅了努爾哈赤老窩之後,秀家就已經預感到自己和努爾哈赤之間不死不休的結局,這才命人將蝦夷白甲兵運到咸鏡道去補充給花房正幸。

    除了500正式的白甲兵之外,秀家利用關東和蝦夷多餘的甲胃,臨時讓藤堂高虎組織了一批身體素質差一點的300人作爲補充,又在朝鮮當地以及建州、海西、野人女真部落招募符合條件的女真、朝鮮壯丁進行初步的訓練,好不容易湊出了1300多人的重裝步兵出來。

    女真是漁獵民衆,平常使用最多的武器便是弓箭和斧子,因此白甲兵手上最常用的武器便是可以噼開布面甲和鐵甲的斧子,此次碰上努爾哈赤親自統領的正黃旗精銳,當真是鐵拳對鐵拳了。

    當然啦,對面正黃旗的數百名身着布面甲的建州精銳都是身經百戰的牛錄,而秀家這邊的白甲軍戰鬥經驗和身體素質都比不上對面,將他們派上去並不是破陣的關鍵。

    當兩邊的重步兵廝殺在一起之後,豐臣家軍陣便有楯車橫在陣中,每兩車上各有一門20匆口徑的大鐵炮,射出的彈丸足有碗底這麼大,在他的兩邊各站着一名拉着重藤弓的武士,專門負責對女真重甲步兵進行殺傷。

    【砰砰砰】

    大鐵炮的射擊聲震耳欲聾,這種大鐵炮專門向女真第三排之後射擊,害怕誤傷到自己的陣前抗線的隊友,而左右拉着重藤弓的武士則協助前排點名抵進的女真精銳。

    帶鐵炮射擊之後,炮手將其從支架上取下,交給後面等待裝填的足輕,在從其手中接過一門新的大鐵炮重新架在支架上瞄準射擊。

    在每一輛楯車後面,都有8~10名足輕負責裝填手中的大鐵炮,好彌補大鐵炮那比尋常鐵炮更加長的裝填空隙。

    普通的鐵炮或許不能對女真重甲單位造成有效的殺傷,但是這些碗底這麼大的鐵彈即便身着鐵甲和縫有鐵炮的布面暗甲的女真精銳都喫不住,每一發鐵彈都能帶走一名女真士兵的生命。

    左右拉重弓的武士都是經過嚴格刪選的,不求每發必能取敵性命,確實要求每發必中,最起碼可以遲滯對面士兵的行動,給前排的友軍擊殺創造機會。

    作爲金人的後裔,女者這邊也不缺神射手,這個時候楯車上的木遁就起到遮擋的作用了。

    但是儘管有木遁作爲遮擋,20幾輛楯車上還是不斷有人被對面的女真神射手點名倒在地上,這個時候鐵炮足輕尚且可以補位,不過善射的弓武士確實很難再找到了。

    左翼是得到秀家補強的豐春家大軍,能夠當主對面女真的攻勢並不令人意外,可是中軍都是朝鮮士兵,確是也能擋住對面正藍旗女真兵的衝擊就讓人意料之外了。

    再仔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朝鮮士兵前面頂着8個20人寬20人長的長槍方陣,而在陣後除了少部分神射手站在楯車上直射之外,大部分朝鮮士卒都在使用拋石索將手中磨過的石塊擲向正藍旗陣中。

    還別說,面對尋常弓箭沒有什麼殺傷力的正藍旗重甲士兵,都被頭頂上如雨一般密集的石塊砸的暈頭轉向。

    前面說過正藍旗是此刻女真四旗中最薄弱的一隻部隊,這不僅僅在他們的人數上顯現,在他們裝備上也可見一斑。

    一共只有3600人的正藍旗軍隊中,除了前面的1個牛錄有布面暗甲可以穿以外,剩下的就是2個身着扎甲/皮甲混編的牛錄和3個身着皮甲牛錄。3600人中超過一半是沒有片甲在身的。

    這是因爲正藍旗主要是由渾河部整編而來,這個部落因爲與努爾哈赤最爲離心,被抽走了最精悍的牛錄。

    努爾哈赤這麼做是因爲渾河部最靠近遼陽,努爾哈赤這樣做,未嘗沒有想要用這隻最靠近明軍的部隊,嚮明軍示敵以弱的意思。

    雖說是一隻最弱的部隊,但是在努爾哈赤看來破了朝鮮人的破陣確是沒有絲毫的問題的,可是誰知道雙方在陣前廝殺許久,對面的槍陣尚未破開不說,自己後面一大批無甲的旗丁反而被對面投擲來的石頭砸的頭破血流。

    雙方在布爾哈通河兩岸廝殺了2個小時,努爾哈赤已經沒有開戰之初的澹然,作爲突擊對面中軍的正藍旗,居然在此前出現了潰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