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風流 >第548章 三策
    楊一清身旁,監軍太監谷大用倒是沒有楊一清那麼淡定,他皺着眉頭,似乎有些悶悶不樂。

    谷大用是在張延齡離開靈州之後的第二天才抵達靈州的。本來,谷大用以爲,他是皇上派來的內廷監軍太監,楊一清一個陝西巡撫還不得對他客客氣氣恭恭敬敬的。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楊一清壓根就沒有搭理他。除了自己抵達的那天,楊一清象徵性的迎接了一下之後,接下里的日子裏,楊一清便再沒有跟他多說過半句話。

    軍中的各種軍事會議,商討大軍平叛事宜的會議,楊一清一概不邀請谷大用參加。谷大用如何受得了這個。幾日前,谷大用闖入楊一清的軍衙會議之中強行列席。結果,從谷大用坐下的那一刻起,楊一清和那些領軍的將領們便再沒有說一個字。最後,谷大用不得不怒氣衝衝的拂袖而去。

    谷大用心中惱怒之極。不過他牢記着來時劉瑾的教導,並不和楊一清起正面衝突,而是暗中將楊一清的所爲都記在心裏。回到京城之後,這些賬都是要一筆筆的算的。

    總兵官張延齡來到靈州兩日便領着他的人馬離開了,據說便也是楊一清獨斷專行讓張延齡氣憤離開,甩手不管了。這筆賬自然也要算到楊一清頭上。

    谷大用已經想好了。回京後,或許也得替張延齡出出頭,楊一清一個‘獨斷專行、排擠同僚’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雖然,張延齡這廝也不是個東西,但是這一次,谷大用不介意替他出頭。因爲,張延齡很大可能已經不能活着回京城了。

    出征之前的那天晚上,劉瑾便叫了谷大用和錦衣衛副指揮使楊玉一起去他的府中爲他們設宴餞行。宴席上,劉瑾面授機宜,直言不諱的告訴谷大用和楊玉,這次在西北得想辦法解決了張延齡。

    當劉瑾說出他的想法的時候,谷大用和楊玉都驚呆了。劉瑾給出了上中下三策,要谷大用和楊玉按照情勢去選擇。

    首先便是要楊玉和手下帶去的錦衣衛趁着兩軍作戰混亂之時,伺機對張延齡直接下手。平叛不可能不作戰,張延齡又是個喜歡出風頭,喜歡的親自上戰場的傢伙。在混亂的戰場上,殺死他的機會自是不會少。

    當然,這是下策。倒不是沒有機會下手,而是下手之後很難不被發現。一旦失手,或者被他身邊的人發現,則後果不堪設想。整件事便會變得不可收拾。所以劉瑾叮囑說,若無完全的把握和脫身的機會,便不能這麼做。

    然後便是中策。劉瑾說的中策便是,讓谷大用打探軍情,蒐集情報,通過楊玉之手將軍情祕密泄露出去,讓叛軍對朝廷平叛兵馬的行動了若指掌。特別是張延齡的行動了若指掌。

    如此一來,交戰之時張延齡必然慘敗。最好是讓他死在叛軍的埋伏之中,死在叛軍手裏。這樣便一了百了。這個計劃的好處在於,張延齡若是死在叛軍手裏,他的死便是技不如人,無人懷疑。當然,弊端在於,這麼做很可能會釀成平叛失敗的後果。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平叛失敗對劉瑾而言也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劉瑾的想法是,相較於平叛失利之事而言,讓張延齡死在戰場上是更好的選擇。因爲叛軍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真的能夠奪取大明江山,不過是一時喧囂罷了。最多再調集更多的兵馬去平叛,總是能解決了他。而張延齡這個禍患的威脅可比叛軍要大的多。

    至於上策,那便是攻心之策了。劉瑾的意思是,讓谷大用和楊玉在軍中製造楊一清和張延齡的矛盾。因爲劉瑾知道,楊一清本就是個剛愎自用高傲之極的人。這一次楊一清總制軍務,權力在張延齡之上。楊一清又是外廷中堅力量,外廷不可能不對他面授機宜,希望利用此次平叛的機會向朝廷展示關鍵時候外廷能夠力挽狂瀾的現實。

    換句話說,此次平叛的功勞,楊一清一定會攥在手裏,不肯讓人的。利用這一點,可以大作文章。劉瑾要谷大用和楊玉利用一切手段去挑撥兩人之間的矛盾,最好鬧得不可調和的地步。

    一個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睚眥必報,一個自以爲是,蠻橫無禮。這兩人要是鬧起來,可是有好戲看了。

    到時候,谷大用等人只需添柴加油,讓兩個人勢成水火。只要戰事稍有不利,楊一清必然要動用總制軍務之權用軍法對張延齡下手。就算他不敢這麼做,谷大用也可以主動出擊,表態支持楊一清爲了平叛大事行駛總制之權。或者乾脆讓楊玉通過叛軍內部的錦衣衛送來情報,製造讓楊一清處置張延齡的理由。

    只要火燒起來,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猜忌便足以讓楊一清對張延齡下手。楊一清這個人的膽量極大,睚眥必報,他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這個人是有前科的。

    幾年來他在陝西管理馬政,陝西前總兵官武安侯鄭宏有一次在公開場合羞辱了他,楊一清便花了半年時間祕密的調查了鄭宏的所爲,拿到鄭宏貪污證據,最後聯合外庭劉健等人將武安侯鄭宏奪爵削職。

    要知道,武安侯鄭宏可是對楊一清有恩的。楊一清到西北爲官時孤身一人,鄭宏給了他宅子僕役,還送了兩名府中婢女給楊一清享用,以緩解他孤身在西北的孤獨寂寞的。楊一清這麼做雖然被朝廷褒獎爲嫉惡如仇,公正清明,但是背地裏也爲人詬病爲薄情寡義睚眥必報。

    劉瑾說,退一萬步而言,就算楊一清不敢對張延齡動手,這兩人也必然是相互掣肘。平叛必然不會順利。屆時谷大用可將這件事上奏朝廷,將張延齡和楊一清爲私利不顧朝廷平叛大事,導致兵敗的事情公之於衆。這兩人一個也落不了好。

    張延齡也絕對會因此失去皇上的信任,受到皇上的責罰。只要皇上對他不滿,再收拾他便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張延齡如今憑藉的無非便是皇上對他的信任罷了。

    谷大用和楊玉就這麼懷揣着這三條錦囊妙計,滿肚子鬼胎的出發前來靈州了。

    那一路上的拖延,其實帶着些故意。因爲谷大用和楊玉兩人私下裏商議了,讓張延齡先去靈州和楊一清見面,看看這兩個人相處的如何,纔可決定該用哪種對策。

    事實上,谷大用和楊玉對劉公公下達的任務都有些心中打鼓。公公動動嘴,他們可是要冒極大的風險的。沒有萬全的把握,他們可絕對不敢胡亂行動。

    谷大用和楊玉都認爲,這件事必須慎重又慎重。否則,別說完成劉公公交代的任務了,他們自己的小命怕是都難保。張延齡那是好惹的麼?這廝要是嗅到了一點不對勁,察覺到一絲絲的蛛絲馬跡,自己的腦袋便是要搬家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