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風流 >第869章 復國
    張延齡今日確實有一樁大事要辦。那便是被佛郎機人趕走的滿剌加一干王公今日即將抵達滿剌加海港,張延齡要將去迎接這幫被趕走的落魄王公。

    數年前,滿剌加國王蘇端馬默在求救未果之後,率領王公貴族出逃。滿剌加從此落入佛郎機人之手。蘇端馬默逃往的便是北方的鄰國暹羅國,託庇於暹羅國流亡至今。

    暹羅國也曾爲大明屬國,滿剌加遭襲時,暹羅國王也是嚇得要命。但幸而佛朗機人志在佔領滿剌加海峽和港口,對暹羅不太感興趣。暹羅國過望又很是識趣,派使者前來接洽,願意對佛郎機人示好,滿足他們的一些條件。所以,這幾年來,倒也相安無事。

    現在大明兵馬遠渡重洋而來,擊敗了佛郎機人,奪回了滿剌加港口以及滿剌加方圓數百里的國土。消息傳到暹羅國國都阿瑜陀耶城,蘇端馬默等一干流亡王公涕淚橫流,激動不已。

    是以在接到張延齡派去通知他們歸來的信之後,他們當天便告別暹羅國國王,從阿瑜陀耶城星夜趕往滿剌加港。王公大臣們日夜兼程,已經於兩天前進入了滿剌加國境,今日便要抵達滿剌加海港。

    張延齡當然要去親自迎接。雖然說,這等藩屬小國的國王,又是亡國之王,在張延齡面前根本不算什麼。但是爲了能夠穩定此處的民心,讓一切恢復秩序,必須要依靠他們這些地方貴族來打理。長久來看,這是最好的辦法。比直接殖民,引發本地人的反感要好一萬倍。只要支持這些本地王公穩住局面,恢復統治。則滿剌加王國的一切便走在掌控之中。許多事做起來便也有了合法性。

    距離滿剌加海港以北三十里外的山林道路上,率領衆將領和數百騎兵的張延齡看到了那羣亡國落魄者。他們的人數不少,車馬綿延數裏,雖然喪國數年,但是車馬華麗,排場還不小。

    山道寬闊之處,一名身材矮胖的中年人,身着大明衣冠,帶着一羣淚眼婆娑的同樣穿着明朝衣冠的王公貴族們快步而來。見到張延齡等人,遠遠的那中年人便大聲哭叫了起來。

    “前方……可是主國之天兵?大明護國公張公爺?”

    張延齡哈哈而笑,大聲道:“正是。敢問是滿剌加國王陛下一行麼?本人大明護國公張延齡,在此恭迎陛下和諸位王公歸國。”

    張延齡話音落下,那羣人哭聲四起,涕淚橫流。以蘇端馬默爲首,數十名王公朝臣,貴婦公主們撲倒在地面上,叩頭大聲痛哭起來。

    “這幫傢伙這是怎麼了?這麼開心麼?”陳式一低聲道。

    張隱在旁咂嘴道:“被佛郎機人趕出了國家,流亡在外。現在又能夠回來當國王了,你說開心不開心?要是你,你怕是也開心的要命。”

    汪鋐笑道:“他們都着我大明衣冠,說的都是我大明言語,沒想到,對我大明崇敬若此。也不知是真心還是假意。我看多少帶着些刻意。”

    張延齡沉聲喝道:“都胡說些什麼?他們心向我大明,這不是一件好事麼?國小力衰,便會是這種下場。各位身在我大明,當感到慶幸。易地而處,咱們或許比他們哭的還傷心,做的還過分。莫說了,迎接他們吧。”

    張延齡率衆上前,攙扶蘇端馬默等人。

    “陛下等不用悲傷,數年前我大明皇帝便下旨意,斥責佛郎機國之暴行。他們置若罔聞。今本人奉旨率軍前來,懲罰佛郎機國的無禮。這一切都過去了,陛下,接旨吧。”張延齡沉聲道。

    蘇端馬默等人忙再次跪地接旨。張延齡來時攜帶了朱厚照給各番國的旨意,此刻拿來照本宣科便可。聖旨內容無非是敘述兩國交好之往事,告訴他們大明解除海禁之策,今後大明兵馬將保護諸番國安全,告訴他們從此不用在擔心,安心治理國家,同大明攜手共進,加強修好等這些話。

    蘇端馬默等人高呼萬歲,叩謝接旨。

    “張公爺,我們朝思夜盼,就盼着這一天的到來。我們託庇於暹羅國時,他們說,上國不會派兵來救的,我滿剌加復國無望。我便告訴他們,這是不可能的。我相信上國不會忘了我們滿剌加。一定會派兵前來的。”

    “是啊,張公爺,您瞧我們的衣帽,這些都是大明朝廷當年賜予我們祖上之物。當年上國皇帝陛下,賜予我們衣冠袍帶冊書,我們都視若珍寶。即便亡命他鄉,我們也全都帶在身邊。雖然有的已經損壞破舊,但今日我們上下都穿着它們,感謝主國天兵來解救我們。”

    “正是,正是。記得當年我先王拜裏迷蘇前往大明朝拜上國之主,我先王言道:我滿剌加之地,慕中原上國,願同中國列郡,歲效職貢,請封其山爲一國之鎮。從那時起,我們滿剌加國便相當於我大明一鎮之地。屬於大明的一部分。我們遭難,大明豈能坐視?”

    “是啊,那段往事我也記得。後來大明永樂皇帝便冊封我先王爲滿剌加王,自此立國。當時永樂皇帝陛下還命人刻了一個詩文碑在我滿剌加港西山之上。詩句的內容我如今還記得清清楚楚。詩曰:西南巨海中國通,輸天灌地億載同。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石草木濃。金花寶鈿生青紅,有國於此民俗雍。王好善義思朝宗,願比內郡依華風。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裼襲禮虔恭。大書貞石表爾忠,爾國西山永鎮封。山君海伯翕扈從,皇考陟降在彼穹。後天監視久彌隆,爾衆子孫萬福崇。”

    “老相國好記性啊,確實是有這麼一首詩的。可惜佛郎機這幫強盜一來,砸爛了石碑,詩文無存了。這回我們一定要重新刻碑立上。就請護國公墨寶,重立此碑。”

    “甚好,甚好。”

    “……”

    一羣重新復國之人七嘴八舌,說的滔滔不絕。前塵往事,逸聞趣事說的是津津有味。這些事張延齡卻是聽也沒聽說過。

    看着這些人興奮的模樣,張延齡心下釋然。看來請他們回來是請對了。這些人對大明朝是從骨子裏的崇拜和熱愛。這倒是類似於後世的精美精日那種人,談及大明,眼珠子放光。如此一來,後續的事情便好辦多了。

    當下在張延齡等人的護送下,蘇端馬默一行上了車馬前行。午後時分,抵達滿剌加海港。但見萬民空巷,男女老少紛紛在街道上迎接。他們跪地磕頭,哭聲震天。

    蘇端馬默等一干人等自然又是觸景生情,哭成淚人一般。這場面倒是讓人頗爲感動。

    由此,張延齡也進一步的堅信以本地勢力治理本地人是極爲正確的辦法。其實治理一地最大的難度便是認同感和歸屬感。有時候不管你帶給他們多少的福利和好處,但這認同歸屬感卻是帶不給他們的。那便容易出大問題。長治久安之道,便是讓他們形成一個穩定的社會結構。有時候,他們寧願在他們認同的貴族下邊當牛做馬,也不願在外人手下喫香喝辣。自己要拋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萬不可自作聰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