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風流 >第1061章 示好
    金風送爽的午後,張延齡從乾清宮見了朱厚照出來,走在皇宮濃密樹蔭掩映下的小道上。

    今日是來向朱厚照請求離京前往南京府和廣州府,全面推進兩府貿易特區事宜的。上奏了一些自己準備實行的想法和建議。請朱厚照幫着斟酌斟酌。

    當然,對於這些事朱厚照其實根本給不出什麼好的建議,跟他說了也是白說。但是,這樣的姿態是極爲重要的。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張延齡經常和朱厚照溝通相關事宜的推進和想法。徵求朱厚照的意見和看法。

    這麼做當然不是真的認爲能從朱厚照那裏得到一些很好的建議。而是要讓朱厚照明白,自己對他這個皇上的尊重。

    張延齡心裏明白,以自己如今的地位,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權勢熏天的權臣了。自己雖沒有擔任內閣六部的主要官職,政務上似乎也無權過問。但實際上,自己的話已然可以左右朝政的實施。因爲自己對朱厚照影響巨大。

    況且自己還握有重兵。爵位尊顯,聲望又高。這若不算權臣,那什麼算權臣?

    但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行事謹慎。古往今來的權臣,幾無好下場。那便是因爲他們大多在權勢熏天之時便開始膨脹,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或許他們並無謀逆之心,但是他們的行爲和手中的權力已經構成了對皇權的極大威脅,引發了皇帝的猜忌和擔心。那便是最危險的信號了。

    張延齡自然沒有篡位當皇上的野心,那種事也不會成功。但因爲目前勳戚獨大,自己又如日中天,聲勢鼎盛。這種時候要格外的保持冷靜,行事也必須更加的謙卑。

    雖然朱厚照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警惕,但張延齡知道,這種事隨時會冒出苗頭。一句話,一個行爲動作,或者他人的幾句讒言,都可能在朱厚照心中留下一些不好的種子。所以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和朱厚照多溝通,多推心置腹的交談,給予他足夠的尊重。

    就像張延齡正在推進的大明貿易的事情,事實上便是一種變革。即便知道朱厚照對這件事沒有什麼有益的建議,張延齡還是會全程向朱厚照通報這件事的進展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徵求朱厚照的意見,向他解釋其中的關竅。

    甚至,在朱厚照提出一些自以爲是的建議的時候,張延齡也並沒有否定和嘲笑,而是以認真的態度去分析其中的利弊,向朱厚照徵詢是否必須要這麼做。

    朱厚照本就是個聰慧之人,一旦他發現自己提出的建議是個壞主意的話,他便會就坡下驢。而張延齡也會給予肯定,只說時機未到,將來皇上的建議會在某種情況下可以實行雲雲。其實便是給朱厚照一個臺階下。

    這當然有些繁瑣和心累,這本不符合張延齡原本的脾性。但是如今的張延齡早已非以前的張延齡,隨着年紀的增長,隨着對大明朝上下的越來越親身的瞭解,張延齡也學會了聰明的應對這些事情。

    張延齡之前一直不喜歡老氣橫秋說話像個謎語人,繞彎子來來去去,說一半吞吞吐吐的人。但到了如今這個情形,張延齡發現自己越來越和那些人相像了。張延齡也終於明白,原來不是他們願意如此,而是他們必須如此。

    當然,張延齡並不想被同化。在原則性問題上,他是不會讓步的。如果朱厚照執意要瞎指揮,張延齡將會毫不猶豫的給予否決。目前自己做的這件事可不光是爲了朱厚照做的,那是爲了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的。是爲了扭轉中華逐漸滑向閉關自守最終被欺凌百年的命運而做的。這件事上,絕無討價還價的餘地。

    好在朱厚照倒是一直沒有在這件事上橫插一槓,或許他是真的醒悟了,對於張延齡一直都是全力支持的態度,並沒有指手畫腳。

    朱厚照這幾個月來雖然沒有按照罪己詔上說的那樣勤勉,但也改變了不少。兩三天一次的早朝倒也沒有落下,在宮中的行爲也收斂了不少。和之前相比,朱厚照的變化很大。朝廷上下官員私底下談及,都是給予認可的。

    張延齡當然也很欣慰。事實上張延齡對他的要求很低,只要他不要胡來,自己便已經很滿意了。至於寄希望於他真的成爲一位勤勉的好皇帝,張延齡卻是根本沒有這麼想過。

    張延齡從乾清宮廣場一側的花木中的小道走出來,耀眼的秋陽之下,他意外的看到了一個人的身影正迎面走來。

    那個人是楊廷和。

    自張太后的事情之後,張延齡便再沒有和楊廷和有過單獨的交流。實際上是楊廷和可以避着張延齡,張延齡可從未主動迴避過他。

    本來因爲張太后那件事,張延齡並不打算輕易饒了楊廷和。雖然答應了張太后,但是張延齡並不打算遵守承諾,他對楊廷和厭惡之極。這個人道貌岸然,留他在朝中佔着首輔的位置,終究是個隱患。

    但是張太后似乎明白張延齡的想法,在她避居佛堂之後,任憑張延齡處置了身邊的幾名宮女之後,她命人送了一封信來給張延齡。在信中她再一次請求張延齡不要動楊廷和。

    說是請求,不如說是威脅。張太后在信上告訴張延齡,如果他不遵守承諾,那麼她也將不顧一切。到時候皇家醜聞天下知曉,張家也無立足之地。張太后說,她這麼做只是希望能夠從此放下此事,和楊廷和兩別相安,不再有任何的虧欠和瓜葛。

    張延齡心中惱怒,卻也只能作罷。他是瞭解張太后的性子的。張太后其實性格是很剛強倔強的,在這一點上,自己其實跟她很是相像。眼下她的內心裏並沒有完全相通這件事,也並沒有完全的相信自己的話。這時候自己對楊廷和動手,反而真的可能激怒她。或許時間能夠讓她明白這一切,淡化對楊廷和的感情,明白整件事的緣由。

    張延齡當然不希望事情鬧得不可收拾,一個被愛情衝昏了頭腦,被楊廷和貌似完全掌控之下的女人,發起瘋來真的什麼都會做得出來。所以自己只能等待以後再對楊廷和動手。

    況且,張延齡其實也有些猶豫。要解決楊廷和的話,必然引發外廷的反彈。楊廷和雖然不堪,但是外廷以他爲首,文官集團還是頗有些報團取暖的習氣的。

    如果真的要鬧起來,也許會弄的沸反盈天。文官集團中也有不少實力人物。如楊一清等人,都是一方大員,不是那麼好惹的。張延齡當然不會懼怕他們,但是鬧將起來,朝政動盪,於自己正在做的大事不利。大明朝現在正當變革之時,張延齡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因爲內部的混亂導致大事被耽擱。

    所以綜合考慮之下,張延齡便將楊廷和的事放在一邊。反正將來有的是機會,定是要找他算帳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