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風流 >第1084章 冰凍之原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休整時間裏,楊一清朱暉派出了數十支小股騎兵,沿着沙漠邊緣地帶日夜不斷的偵查敵情。甚至稍微進入沙漠內部一二十里的位置去偵查敵蹤。

    而遁入毛烏素沙漠之中的韃子一萬多兵馬毫無蹤跡,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雖然讓人有些不安和疑惑,但是楊一清和朱暉堅信自己的判斷。韃子進入沙漠之後,定會陷入窮途末路。既然他們沒有組織衝出沙漠來突圍,那麼唯一的可能便是,他們試圖從沙漠穿越往北,逃往東河套的草原上去。

    而穿越幾百裏的沙漠,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便韃子能夠成功穿越,付出的代價恐怕也是巨大的。無論如何,韃子都會遭遇重大的損失。

    在休整了二十多天之後,楊一清和朱暉決定率十五萬大軍往北挺進,徹底收復河套草原,將那裏的韃子殲滅或趕到黃河以北。這樣,便可初步完成出兵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收復整個東河套地區。

    出於後勤補給的需要,他們留下了四萬兵馬駐守白城子。

    白城子將作爲後勤補給的中繼站,以解決補給線拉長之後補給困難的問題。

    大軍的物資消耗極大,特別是糧草炭薪等物,天氣嚴寒,需要喫大量的食物,燒大量的柴薪炭火取暖。

    坐鎮榆林衛的曹元,每天都要派出幾百輛大車的組成的物資運輸車隊往軍中運送各種物資。但是天氣嚴寒,道路難行,隨着戰線的拉長,補給會越來越困難。

    所以,在白城子建立補給站是極爲必要的。所有的物資便可以從邊鎮各處直接運到白城子之中彙集,再從白城子往軍中運送。大大的縮短了補給的路程,也增加效率,減少危險。

    但是,由於遁入沙漠之中的韃子動向不明。只能初步判斷他們應該是穿越沙漠往北逃走了。但畢竟不能確定。爲防止意外,楊廷和還是留下了四萬多兵馬駐守白城子,以保障後勤物資中轉運送的安全,保護後勤補給線的順利通暢。

    大軍從沙漠東側的北上通道一路往北,於二月初進入了一望無際的河套平原上。

    從戈壁沙漠之地抵達這片大草原上,地形變化極大的同時,天氣的變化也極大。河套之地南邊是高原戈壁沙漠的阻擋,所以反而氣溫要暖和些。出發之前還是連續的晴好天氣。但在大軍抵達河套東南部的鄂爾多斯草原上的時候,卻迎來了一場暴風雪的侵襲。讓整個草原變成了一片冰凍的被大雪覆蓋的雪原,積雪深達小腿,這讓大軍的行進變得極爲緩慢和艱難。

    而且,因爲不熟悉地形。草原上縱橫交錯的河流和灘塗地被雪覆蓋之後,兵馬行進時不時誤入其中,造成極大的麻煩。況且風雪嚴寒,讓士兵們凍死凍傷的情況變得極爲嚴重。

    更麻煩的是,因爲風雪阻隔,物資車輛無法行進,輜重車隊更是寸步難行。數百門佛郎機炮和盞口將軍炮這種重型火器在雪地上難以前進,根本無法跟上大軍的前進步伐。

    這種情況下繼續行軍是極爲不利的。必須等暴風雪過去,天氣變得暖和一些才能繼續前進。雖然他們知道不能耽擱太多的時間,進入草原之後,便進入了韃子兵馬聚集的區域,大戰隨時可能發生。需要儘快找到韃子,殲滅他們。但是這種天氣情況下,也只能暫時紮營停留。

    所以在掙扎着往草原深處行了三天之後,楊一清和朱暉不得不商量之後決定就地紮營。

    在一處不知名的河口,十幾萬大軍在草原上紮下營盤。十幾萬大軍分爲東西兩個營地,分爲前中後三軍紮下營盤。由於草原上沒有太多可用的樹木,營地都是由帳篷搭建起來的。外圍沒有樹木作爲營盤外牆,便只能以積雪堆積起來,形成半人高的雪牆作爲屏障。雖然明知作用不大,卻也只能如此了。

    整個明軍大營綿延十多裏,讓本來空曠寂寥的草原變得嘈雜而喧譁起來。黑壓壓一片的帳篷像是白雪皚皚的草原上一片刺目的牛糞一般顯眼。

    但紮營之後,情況卻並未得到好轉。

    由於兵馬衆多,營地之中的雪地很快被踩踏融化,形成一大片泥淖一般。整個營地的環境惡劣無比。每天在嚴寒之中,在惡臭的泥水之中走動,兵士們的心情糟糕,士氣變得極爲低落。

    帆布帳篷抵擋嚴寒的作用太差,夜晚帳篷裏冷的像是冰窖一般。兵士們不得不偷偷的在帳篷裏生起炭火取暖。軍中規定,爲防止火災,是不允許在帳篷裏點火的,畢竟都是油氈布的帳篷。但有些人還是冷的受不了,偷偷的這麼幹了。

    然而,許多士兵並不知道在帳篷裏生炭火是需要在頂部打開帆布窗口透氣的。他們覺得那樣會讓冷風跑進來,會不暖和。

    結果,一夜過去,炭火薰倒了幾百人。天亮時,擡出來直挺挺的屍體在營中空地上擺了一大排。全部都是在睡夢中被炭火的毒氣薰死的。

    紮營不到四天,軍中減員五百多人,這簡直讓楊一清和朱暉等人不能接受。這麼下去,不戰自損兵馬,耗個十天半個月的,那也不用打仗了。

    楊一清和朱暉召開緊急會議,商議下一步該如何行動。最後決定,迅速派出斥候小隊,摸清楚周邊的情形,尋找敵軍的蹤跡。起碼要攻下一座草原上的韃子營寨,以供兵馬駐紮。不必在這雪地荒原之上受罪。

    最好能夠找到鄂爾多斯草原上韃子的主力兵馬所在之地,進行決戰。這樣兵馬便可繼續北上,穿過庫布齊沙漠邊緣,攻戰前套和後套。也就是黃河岸邊的土默川平原和巴彥綽爾平原。

    這兩處攻佔之後,整個幾字彎以南區域便基本控制在手。剩下的便是以黃河爲防線據守。同時肅清內部的殘餘之敵,徹底控制東套區域了。

    十幾只斥候小隊冒着風雪出發,前往周邊探查。這一探查不要緊,探查的結果卻讓楊一清和朱暉嚇了一跳。他們目前所在的區域,居然距離韃子鄂爾多斯萬戶部落所在的東勝城只有不到六十里的距離。雙方几乎都在對方的眼皮底下。

    這東勝城,原本是大明在鄂爾多斯設立的東勝衛的駐紮之地。成化年間,大明受韃子襲擾嚴重,後勤保障跟不上,而且東勝衛屢被攻破,兵馬死傷慘重。最終不得不放棄了東勝衛退守長城以南。韃靼人的鄂爾多斯部便徹底佔據了這裏。

    作爲河套駐軍中的六個萬戶之一,鄂爾多斯部落萬戶雖非巴圖蒙克所屬的察哈爾本部萬戶兵馬,但也是一支有着悠長曆史的萬戶部落。

    所謂鄂爾多斯的意思便是‘大汗宮殿,陵寢之地’之意。鄂爾多斯大草原便是當年成吉思汗死後葬在這裏的地方,這便是這片草原得名的由來。

    鄂爾多斯萬戶,自稱爲大汗陵墓的守護者。自詡爲‘猛隼之羽翼,駕輦之護衛,剛毅之明哲,將如山之白室,竭誠護衛者。’。他們世代都在這裏。當初大明不得不放棄東套之地,便是受不了鄂爾多斯萬戶的不斷進攻襲擾,而不得不做出的抉擇。

    強敵就在身邊,這讓楊一清和朱暉捏了一把汗。但這顯然也是一件好事。拿下東勝城,殲滅火趕走這支萬戶部落,意義重大。有了東勝城作爲依託,便在草原上有了立足之地。補給中轉線便可延伸到草原上。

    眼下這種情形,不能再耽擱猶豫,否則軍隊的狀況將會惡化,必須要主動發起進攻了。

    在緊急召開了會議之後,楊一清和朱暉達成共識,決定即刻進攻東勝城,將鄂爾多斯萬戶兵馬殲滅或者趕走,建立毛烏素沙漠南北的後勤運輸通道。

    兩天後,楊一清率五萬兵馬出發,從西側迂迴進軍。馬昂率三萬兵馬從東側迂迴。朱暉則率領剩餘大軍從南邊直接往北挺進。依舊是以圍三闕一之法,對東勝衛發動進攻。

    之所以分兵而行,既是爲了從不同方向進攻,也是爲了行軍的效率。十幾萬大軍一起前進,踐踏拖拉,着實難以控制。分兵而行,可以鋪開陣型,便於合圍到位。

    楊一清和朱暉達成共識:不求完全殲滅韃子,只需要佔據東勝城,大軍在草原上有了駐紮之地,便是勝利。

    不得不說,楊一清和朱暉的目標還是挺實際的,他們其實也明白,這次出兵是極爲草率的決定,他們完全低估了冬季河套地區嚴寒和風雪的威力。即便有着優勢兵力,也根本無法實現一些目標。

    現在最實際的做法便是穩住腳跟,穩紮穩打,等待天氣轉暖之後,事情便好辦多了。已經是二月了,再熬個一兩個月,氣溫便回暖。所以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定下不切實際的目標。

    二月十三。風雪停歇,天氣放晴。朱暉率領的大軍出發,直撲東城城。一天時間,輕裝前進的大軍便抵達了東勝城南數裏外的荒原上。

    東勝城,這座從衛所寨堡擴建而來的城池坐落在一個草原上的高坡上。是草原上少有的可以防衛的地形。這也是爲什麼當初在這裏建造寨堡的原因。

    朱暉就地紮營,鋪開兵馬。次日上午,楊一清的五萬大軍也從西側迂迴抵達西城荒野上,隨即紮下營盤。兩軍就位,就等着馬昂的兵馬抵達完成三面圍困,並且等待後續攻城火炮的抵達便可發動攻城了。

    然而,本該在楊一清的兵馬之前便要抵達的馬昂的三萬兵馬卻沒有任何的聲息。一直到第二天天黑,也沒見到他們的蹤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