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風流 >第1140章 夜思
    次日午後時分,北征大軍在騎兵兵馬的先導之下,正式踏上了土默特草原。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從沙塵漫天的環境中一下子進入水草豐茂的草原之上,令軍中上下都心情甚爲高興。

    突進草原二十多裏之後,發現了一處湖泊。見天色已到黃昏時分,張延齡下令就在湖畔紮營。除了可以立刻補充人馬的飲用水之外,將士們還可以在這湖中洗個澡,洗去身上的沙塵和疲憊。

    營地紮好之後,兵士們分批次跳入湖中洗澡。這一路北上,將士們身上全是沙塵泥垢,早已難受之極。所以能夠清洗一番,是令人愉悅的事情。兵士們在湖水之中叫鬧,原本一個個灰頭土臉,像是沙漠裏鑽出來的土耗子一般的大明將士,在一番輪流洗浴之後終於恢復了本來面目。一身輕鬆。

    當晚,也不用搭什麼帳篷,地上甚至都無需鋪上什麼。許多士兵就和衣睡在草地上,聞着青草的味道,聽着湖中蛙鳴蟲叫,看在滿天星光下美美的睡去。

    士兵們安睡之時,張延齡的大帳內卻是燈火通明。上百名中高級將領被召集於此,參加軍事會議。因爲韃子的蹤跡已經在西邊百里之外被發現。韃子兵馬應該是在朔方古道上耽擱時間,才導致了他們姍姍來遲。他們在古道上設定是設伏等待明軍,想利用在古道戈壁上的地形和天氣的優勢進行伏擊。但最終卻發現大明兵馬根本沒有選擇朔方古道那條路線,這才急速趕來。

    這也驗證了張延齡之前的推測。

    正因如此,纔給了大軍寶貴的順利進入草原和進行陣型調整的時間。甚至還能夠在湖水中搞一搞個人衛生,整一整軍容軍貌,這些也都是戰鬥力。

    但過了今晚,明日雙方便要遭遇,大戰隨時可能一觸即發。所以,必須提前做出部署,進行戰前的動員。

    會議上,張延齡和張侖做了戰前動員,勉勵將士們對即將到來的大戰要做好心理準備,克服對韃子的莫名懼怕心理,要敢打敢拼,不怕流血犧牲,英勇作戰,建立功勳。

    張侖也公佈了二十條臨時作戰軍規和戰場獎懲條例。是在原本的軍法條例上額外增加的獎懲條例。具體包括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的一些行爲和戰果的評估獎勵。比如殺敵多少,可戰場提拔官職,火線提拔,另外給予金錢上的獎勵。比如處置怯戰逃兵的具體情形的拿捏等等。

    讀者身份證-五六37四三陸七伍

    會議進行到二更時分才結束,衆將陸續回營歇息之後。張延齡躺在大帳裏卻遲遲難以入睡。於是他起身從大帳中走出來,往湖邊緩緩走去。

    談長順和馮剛兩人帶着幾名親衛在後面跟着,也不靠近打攪。

    湖畔的夜色很美,天空中繁星點點,倒映在湖水之中,宛如星空倒懸,天地相接一般。草原之夜本就靜謐安詳,再加上眼前美景,如夢似幻一般,令人心曠神怡。

    張延齡站在湖畔草地上,仰頭看着絢爛的天空,天空中的星漢甚爲燦爛,閃亮的星辰似乎就在身邊,伸手可及。看着這瑰麗的美妙的景象,不禁心神俱醉同時也是思緒繁雜。

    算算日子,現在已經是六月初了。徐晚意談如青和徐幼棠的預產期在五月末,產期早已過了,也不知道是否已經都生下了孩兒,也不知她們是否平安。

    自己本該陪伴在她們身邊的,無奈卻還是披上征衣出征。從情感上,自己委實虧欠她們良多。事實上,自自己穿越以來,便幾乎都在四處奔波,沒有定時。家中妻妾孩兒和自己團聚的時間也沒有多久。想起來確實很是內疚。雖然身邊妻妾都是明理賢惠之人,但自己確實有些過分了。忙於各種事務,對她們多少有些忽略。

    此時此刻,張延齡的心裏無比的思念牽掛她們,恨不得肋插雙翅飛回去瞧瞧她們。可惜自己沒有那樣的本事。

    張延齡想,這一次北征之後,若一切順利的話,自己再也不東奔西走,再也不會爲了一些事情而輕易別離了。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也沒有止境。但這一輩子太短了,自己應該過一過自己的日子,不能被這些俗務所捆綁。

    然而,決心好下,眼下要做的事情卻是很多。細細一想,每件事似乎都是當務之急,似乎都是不得不爲的。況且個人安逸的生活,卻是要建立在大明天下安穩,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否則,那種個人的幸福安穩其實並不長久。

    這其實也是自己這幾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爲大明謀未來,便是爲千萬個小家謀幸福。有些事,自己似乎不能不出面,不能任其發展,否則會糜爛到不可收拾。

    口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也許正是這種責任感,才促使自己不斷的如一隻陀螺一般的旋轉。

    張延齡最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那便是到底自己是不是太過好高騖遠。大明朝問題不斷,自己總以爲是國力衰敗導致的問題。所以總想着開通海貿商道,讓大明國力強盛起來,創造有利於未來科技變革所需的土壤,讓未來革命性的科技躍進發生在大明而非西方。

    這本來是張延齡一直認爲正確的道路,自己也爲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現如今一切初具規模,海外殖民,控制港口商道,海貿的發展也將蓬勃而起。一切似乎正在往自己所設想的道路上走。

    但是,自從年前的河套之戰開始之後,張延齡突然意識到,有些事其實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那般理想化。自己所設想的道路自然不是錯的,然而再好的設想的道路終歸只是一個願景計劃,要完成他,需要許多條件。

    這偉大的願景,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而是上上下下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實現的。但現實是,似乎自己纔在乎成敗,朝中那些居於高位之人,甚至一言九鼎之人,卻總是會拉後腿,搞破壞,爲個人的目的而不惜損害整個大明的利益。

    這個問題不解決,大明是沒有未來的。

    比如皇上,即位以來鬧出了多少紛亂,造成了多少困擾。偏偏他口頭懺悔,其實內心裏卻依舊如此。這次河套出兵的計劃,若不是朱厚照的首肯,若不是他內心裏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的膨脹,也不至於導致如此大敗。

    比如楊廷和等人,原本張延齡的內心裏對他們並無太大的惡意。只覺得這幫人雖然喜歡掌控權力,但總體還是做事的人,還是有底線的。但是這一次,張延齡算是徹底明白了,他們毫無底線可言。根本不值得半點同情。

    問題的根源在哪裏?人固然是有問題的,但當真便是根源麼?外廷換了一茬又一茬的官員,首輔換了一個又一個,他們的立場和觀點其實是沒有多少變化的。只是不同的人掌權,底線有所浮動,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