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帝國喫相 >第173章 階級矛盾
    而最讓陳旭想不通的是,無論是張儀、蘇秦還是公孫衍,竟然能夠同時當很多國家的宰相,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或者世界歷史上來說,都是絕無僅有的。

    但也正是這樣一種互相認同的文化和環境,也才使得中國最終能夠成爲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因爲無論是從文化還是習慣還是傳統

    來說,中原諸國都是一體的文化傳承,就和後來的三國一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不過現在大秦一統天下,六國歸一,再說什麼連橫合縱都只是個笑話。

    更何況,好漢不提當年勇。

    而且公孫衍自己也是個二逼,如若當年在秦國當大良造的時候不受魏王的賄賂,而是一心扶持秦國,或許秦國早幾十年就統一六國了。

    由此看來,公孫衍後來之舉都是源於對秦國的憤怒,因此一門心思要弄死秦國找回面子,但可惜的是其他六國根本就心不齊,而且太渣,加上對手張儀比他還要牛逼,見招化招,公孫衍技差一籌,因此只能含恨而敗。

    但不管怎麼說,公孫衍的牛逼不是陳旭這種小小的山野少年能夠置喙的,因此公孫北雁看不起陳旭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她也斷定陳旭這種山村小野人根本就不知道她公孫家族的輝煌歷史。

    雖然如今六國俱滅,但在六國貴族遺老遺少的眼中,普通民夫走卒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存在,皆是犬彘之輩,無名無姓不值得尊重。

    這也不光是一個兩個這樣想,而是幾乎所有的貴族都是這般認爲,民是賤民,夫是愚夫,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不然就不會有開始江楚月在清河鎮第一次見到陳旭等人的時候就會意圖用皮鞭開路,然後聽見江北亭誇獎陳旭的時候非常的不滿和不屑。

    在貴族的眼中,衣衫襤褸又黑又瘦的山村野夫其實就和山上的猴子差不多一個檔次,可以任由打罵,如果膽敢反抗,那就是忤逆犯上,要是放在西周時期的奴隸社會,一刀殺死絕對不會有任何麻煩,但從周平王東遷之後,王權旁落,諸侯崛起,隨後進入混亂的百國廝殺的混亂時期,結果就是禮崩樂壞,奴隸制度也開始崩解進入了封建割據時代,庶民的地位也纔開始慢慢提升,加上大量的小諸侯國被滅,大量的東周貴族淪落爲平民,百姓之名漸漸就成爲了普通平民的代稱。

    所稱百姓者,就是周天子滅商之後分封的諸侯以封地爲氏遺留下來的家族,而這些氏族來源於夏商時期甚至更早的十三個姓,這些有姓有氏者纔是貴族,剩下的庶民和黎民、奴隸都是無姓無氏的,只有名,但隨着八百年大周王朝分崩離析,無數貴族淪爲奴隸甚至平民,然後互相通婚,姓氏也逐漸開始普及。

    呂氏春秋記載,周朝號稱有四百王國、八百服國,皆有姓氏,但其實最初分封的只有七十一國諸侯,都是姬姓王族、功臣以及貴族,根據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的高低分封不同的區域劃地稱王,加上爵位低於這五等爵位的甸、採、衛、大夫等級別也皆有大小不同的附屬封地,再加上後來周朝不斷四面擴張,分封的諸侯國越來越多,姓氏也越來越多,到了春秋末期,上古十三姓已經慢慢演化成爲了兩百多個姓氏,基本上後世中國的姓已經幾乎全部都定型下來。

    而中原地區更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以後市的河南、陝西、山西、山東四省沿黃河流域爲中心構建了大周王廷的核心區域,光是河南境內就先後有數十個諸侯國存在,其中侯爵級別的封國就有管國、蔡國、陳國,杞國等,至於低於侯爵的封國密密麻麻,幾乎後市的河南每個縣都有一個王國或者諸侯國存在。

    因此歷經八百年大周之後,到如今大秦之時,姓氏在中原地區已經非常普遍,普通平民有名有姓也已經很正常,只不過因爲沒文化不識字,所以起名字都很簡單隨意,生下來看見什麼就取什麼,或者乾脆長到成年入籍的時候記錄的官吏隨便寫一個發個身份牌就定了,至於貧家女子,一般都沒名字。

    因此秦朝時期,並不像有些人說的秦朝人大多沒姓沒氏。

    特別是河南這種四戰之地的中原核心區域,河南自古就是中原的代稱,古稱中州,從夏朝開始,王都就先後定於陽城鄭州、斟鄩洛陽、商丘、帝丘濮陽等地,到了商朝,王朝先後定都於亳商丘、囂鄭州、殷安陽殷墟、朝歌鶴壁等地,到了周朝,東周再次定都於洛陽,春秋戰國時期,宋、陳、衛、管、鄭、許、應、蔡、魏、韓等主要諸侯國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內。

    不光如此,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的說法,不光商湯誕生於商丘,先秦七子中的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都是出自河南,而戰國時期的范蠡、商鞅、蘇秦、呂不韋和當今大秦左相李斯,也具都是河南人,因此河南對於中國的歷史來說,是永遠都繞不過去的重中之重,是中華文明發展的最核心的區域。

    歷經夏商周三朝兩千多年的文化交融發展,加上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區域的諸侯國不斷的打來打去,於戰亂之中人口逃避遷徙慢慢融合,有名有姓者在河南之地早已司空見慣,如果有族譜追溯,說不定家家都是王侯貴族的後代,戶戶皆都有頭有臉的祖先。

    當然大秦時期沒姓沒氏的情況也不少,但黃河流域和中原地區作爲華夏最爲繁華的區域並不在列,遠不是南蠻北胡,東夷西狄等偏遠地區可以相提並論的。

    就比如戰國時期曾經最爲強大的楚國,當初分封時也不過是子爵封地,國主鬻熊,羋姓,只不過是周武王的老師,有勤勞於王家,因此被分封在荊蠻之地,從荊蠻這個稱呼可以看出那個時候湖北荊州一帶還被稱作蠻荒,大周王廷看不上,用來分封給爵位不算太高功勞不算太大的功臣以做獎賞,只不過這姓羋的比較爭氣,硬生生在南蠻之地懟出來一個戰國霸主,爲中國開闢出來一大塊領土,並且也爲後世留下來大量的文明遺產,比如曾侯乙墓,比如睡虎地秦簡,比如清華簡等,這些東西都成爲了後世瞭解秦朝以前中國歷史文化最直接的載體。

    但隨着春秋戰國不斷的戰爭融合吞併之後,到現在大秦一統天下,當初周王分封的數百個諸侯國也都煙消雲散,所有王孫貴族能夠緬懷和回味的,也只有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姓氏。

    國破山河在,明月照今人。

    除開嬴姓趙氏和大秦王公貴族以外,百國王孫貴族也變成了普通庶民,再無高低貴賤之分,而百姓也漸漸成爲了普通人的代稱。

    即便是如此,早期淪落的貴族和如今六國遺留下來的貴族自然不可同日而語,照樣瞧不起,所以就有前面江楚月瞧不起陳旭,眼下又有一個公孫衍的後人瞧不起他,甚至是水輕柔第一次看到陳旭的時候,也是那般。

    這和人的性格和品質無關,完全是因爲貴族的血統和階級地位帶來的天然的不平等,是屬於骨子裏面遺傳下來的一種貴族的驕傲在作祟。

    無論是是江楚月還是公孫北雁,都不是官場之人,甚至還算不上成年人,從心智上來說,也還不完全成熟,沒有任何治理國家的心思和念頭,就像後世不能指望初中生高中生來治理國家一樣,她們的心中沒有任何太多的平等概念,從小接觸的都是貴族,而追隨在身邊的僕人和家奴也都身份極低,動輒呼喝打罵,她們的禮貌或許只對於擁有共同身份的人才有,因此在普通百姓看來,便是這種驕橫跋扈目中無人的樣子,其實這纔是她們本來的面目。

    一言以蔽之,窮富自古對你,官民自古對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階級,也就是後世所說的階級矛盾。

    而這種階級矛盾,兩千年後物質文化極度發達的科技社會,一樣存在,甚至更加嚴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