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帝國喫相 >第180章 制墨和種田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

    這是每一個穿越到古代的有志青年都想幹的事情。

    後世各種挖墳開棺的考古,爲的是能夠找到華明遺失在歷史長河之的各種傳承。

    可惜幾千年明,經歷的也是幾千年戰亂,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史,從古至今幾乎年年不斷,無數明斷絕傳承,無數種族煙消雲散,根據對歷史的研究,國曆史幾乎沒有太平過一年,在這漫天紛飛的戰火之,無數典籍被付之一炬,無數傳承湮滅無形,連易經這種代表華夏明正統起源的典籍,在反覆的朝代更迭和戰亂之,也漸漸失去了本來面目,後人再也無法得窺根本,只能讓無數後人扼腕嘆息。

    保不住老祖宗的基業和傳承,是每一個國人心無法磨滅的痛。

    最簡單的如青銅器的鑄造,那些精美的青銅器在幾千年前到底是如何製造出來的,那越王勾踐的寶劍,兩千多年後用現代化的科技和工藝,依舊無法復原製造出來,因此,無數的科學家和哲學家認爲,華明的前身,還有一個高度發達的燦爛明,但已經淹沒在滔天的洪水之,那八卦和易經,那晦澀難懂的尚書,那匪夷所思的三星堆遺物,那古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一切的一切都在如今許多的典籍之能夠搜尋到蛛絲馬跡,如果還不趁早收集保護,大秦崩塌之後,華明將會出現一個斷崖式的毀滅和斷絕。

    如若歷史無法改變,幾年後的焚書坑儒,再緊接着楚漢大戰,無數的古傳承都將徹底湮滅。

    這份痛,這道傷口,將撕裂數千年再也無法癒合。

    陳旭知道歷史,但卻不敢保證自己能夠真的改變歷史。

    於是只能早作打算,趁着這些東西現在還不值錢也無人關注的時候,儘可能的將其保留下來。

    不然即便是僅僅數百年之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結果是,最能瞭解秦朝以前歷史的典籍只有《史記》一書,而編寫史記的人是儒家弟子司馬遷,而且書籍還要得到大漢帝國皇帝的承認和許可,而裏面的許多內容,也自然而然不再純粹,大秦帝國的身份和先秦諸子的學問也都不可避免的有修改和扭曲,其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或者說是可信的,特別是關於秦朝和秦始皇的論述都值得商榷和懷疑。

    後世都言大秦是暴秦,但通過陳旭的觀察來看,稅負徭役的確沉重,但還沒有暴虐到要崩塌亡國的地步。

    六國遺老遺少雖然暗蟄伏有興風作浪的態勢,但大秦的政局卻非常穩固,而且這種穩固的態勢日甚一日,無論是官員還是黎民百姓,即便是口皆有不滿,但實際更多的還是保持着平穩和恭順。

    老百姓的要求很簡單,那是如同江北亭所說:只爲一飯一衣一棲身之地而已。

    眼下陳旭既要擔心自己的安危,讓自己能夠儘可能的好好活下去,同時又要操心華明的傳承和未來。

    於是他感覺自己竟然很累,同時也有些茫然。

    十年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

    即便是自己抱了秦始皇的粗大腿,能否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歷史,改變國,改變命運?

    在一里之外的小山腳下,陶器作坊的旁邊,又築起了一件封閉的泥石房間,不算太大,長約七八米,面開了幾個小孔,寬高不過兩米,像一個橫臥在地的大煙囪。

    這是陳旭用來制墨的地方。

    一個土竈加這間長條形的泥石房間,是用來燒松木取松煙的。

    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有墨,但是用的石墨,是後世乾電池央的那根黑色的碳心,是一種含碳量很高的礦石,很脆,要磨成粉加水攪拌成黑色的墨汁,用來在竹木簡寫字,不過因爲顆粒很粗糙,而且水溶性不好,寫出來的字顏色並不黑,時間長了也容易脫落,因此重要的信息還是在竹木簡用刻刀刻出字體,然後用毛筆添石墨水,這樣屬於一種完全重複的勞動,但又不得不這樣做,不然刻在竹木簡的字辨認起來很困難。

    但清河鎮這種窮鄉僻壤連石墨都沒有,平時寫字都是用木炭粉加水寫,在竹木簡還將可以辨認,但寫在紙因爲含水量太大,瞬間會沁開一大片,因此他都是用桐油加水加木碳粉熬煮之後寫字,但木炭粉同樣顆粒粗糙水溶性不好,而且桐油粘性太大,非常粘筆,一旦桐油墨汁乾透,這支筆算是廢了,而毛筆的製作較麻煩,因此代價較大,桐油墨汁還有一個最大的壞處是幹得快,製作和取用不方便,因爲灌裝和儲存密封不好,熬製好的墨汁過幾天拿出來可能板結發乾了,根本無法使用,因此陳旭需要提前製作出後世那種墨條,用的時候放在硯臺裏面用水研磨一下能使用。

    陳旭只知道後世流行的都是松煙墨,而農村生活的經歷也告訴他,燒柴的火竈之冒出的濃煙會附着在鍋底或者煙囪裏面,過一年半年都要把鍋取下來颳去厚厚一層鍋底灰,不然的話這口鍋炒菜的時候便會讓廚師欲仙欲死,當然,煙囪也是一樣,過幾年同樣要清理一下,不然整個煙囪都有可能被菸灰堵,然後自然是通風不好造成一生火滿屋子都是濃煙,足可以把燒火的人薰成崑崙奴。

    那些從鍋底或者煙囪之清理出來的是炭灰,顆粒絕對木炭磨成的粉末要細多了,用來制墨肯定也碳粉墨汁要好的多。

    而眼前這個用來制墨的長條形房間,其實是一個火竈加煙囪。

    在這個材料和建築工藝都極其低下的年代,想把煙囪修高是不太可能的,但修長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於是眼下修出來的是這樣一個怪的大煙囪。

    要得到足夠多的菸灰,自然是燃燒的越不充分越好,也是要讓木材不能充分燃燒,拼命的冒煙,像薰臘肉一樣纔行。

    土竈已經點燃,不過裏面現在燃燒的都是乾透的木材,主要是爲了把這個大煙囪薰幹,因爲修好纔不過一天而已。

    “裏典大人!”幾個幫工看見陳旭騎馬過來,都趕緊站起來行禮。

    “不用多禮,裏面都薰乾沒有?”陳旭跳下馬背擺擺手問。

    “已經燒了四五個時辰,想來應該差不多了!”一個老實巴交的年人趕緊說。

    “那行了,反正暫時也只是試驗,把那些砍回來的松柏樹枝都慢慢丟進去蓋住出火口,濃煙越大越好,不要燃起明火行,燒幾天之後滅火,然後等裏面涼透了進去把菸灰掃出來,記得戴口罩帽子和手套,不然沾了不容易洗掉!”

    “裏典放心,我們都省的!”年人趕緊點頭。

    看着幾個幫工開始往裏面丟松柏樹枝蓋在土竈出火口,瞬間濃煙滾滾而起,大量的黑煙從投料口翻滾冒出來,站在前面的兩個幫工直接被濃煙吞沒進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