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帝國喫相 >第636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
    許多大臣都轉頭看着陳旭。

    金布律是最重要的商律之一,詳細的規定了商賈和官倉售賣貨物必須恪守的法令,比如糧食多少錢一石,鹽多少錢一斗,布多少錢一匹,錢多少個一畚,而且對錢糧布匹鹽巴的質量都做了要求,短斤缺兩和缺尺少寸都不得在世面通行,而且還規定所有人不得區分錢幣質量的好壞統一流通。

    可以說金布律實際上就是貨幣法、質量法和價格法的統一綜合體,是維護世面物價和商品質量的最重要的法律。

    一旦廢止金布律,根據商賈投機取巧的秉性,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必然會出現,因此即便是有人贊同陳旭鬆解商律,必然也要爲糧食布匹這些對民生影響最大的物價和商品質量問題擔憂。

    陳旭搖搖頭臉色平靜的說:“陛下,臣提請鬆解商律,廢止金布律等壓制商賈的律令,非是要徹底廢除,而是覺得眼下的商律已經不適合我大秦發展的國情,眼下貨幣改革已經開始,新式錢幣已經在鑄造之中,等到明年就可能大面積廢止糧食和布匹的貨幣屬性,世面交易將全部採用錢幣,而金布律將糧食、錢幣和布匹強行等價折算,這樣貨幣改革的優勢將無法凸顯出來,廢止金布律當中一些不適合商業發展的律法,重新編制質量法、價格法、經營法,朝廷官吏以新法爲繩,加強監督,凡是以次充好者,短斤缺兩者,哄擡物價者,囤積居奇者都嚴格依法處置,只要商賈遵紀守法合法經營,又何來亂市之說”

    “何況商品一旦允許自由經營買賣,匠工製作的物品和商賈售賣的物品都將各自自由選擇,價格和質量雖有波動,但購買者必然也會有自己的辨別和選擇權力,物美價廉自然成了首選,以次充好者,以舊充新者,短斤缺兩者必然會被摒棄而不顧,只有那些質量好價格公道的商品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陳旭轉頭看着中書令:“姚大人,您如果作爲一個平民去市場購物,眼下有三個商人都在賣陶器,一個質量好價格貴,一個質量中等價格合適,還有一個質量差價格便宜,請問您買哪一個”

    “自然是質量中等價格合適的”中書令拱手說。

    “這就對了,只要購買者不是大富大貴者,基本上都會選擇質量還行價格合適的,而質量差的物品雖然價格便宜,但並非人們的首選,而且買過一次發現不好之後自然不會光顧第二次,商人爲了掙錢必然還是會盡量提高自己售賣商品的質量,如果他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就會慢慢被排擠出市場,何況有質量法令的約束,一旦所售物品質量太差導致購買者不滿,還可以到署衙進行投訴,則商人要退賠錢財,若是因爲所售商品造成他人財物損失,還可以加重處罰緝捕入獄服刑,這些條令我大秦並不缺,自由商業的最大好處就是市場競爭,商人爲了掙錢會盡量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而鬆解商律也並不是放任不管,朝廷和官吏要更加註重對於商品質量的監督和市場價格波動的控制,加強對於商賈經營的管理和引導,重處那些以次充好短斤缺兩的行爲,因此鬆解商律絕對不會造成給市場惡亂,反而只會激發商賈的不斷競爭而提高所售貨物的質量,而且還會盡量降低價格佔領更大的市場”

    “既比如一匹布,眼下金布律規定,一匹粗麻布,長八尺寬二尺五寸,用麻三斤,製作質量不好不得流通,但何爲質量不好這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全憑驗收布匹的官吏自我判斷好惡,而且這匹布上市流通,購買者也無從選擇,可能同樣花十錢買到的布質量差別很大,但如果把收售布匹的事情交給商人自行購買銷售,則好壞美惡無所遁行,質量好的布大家搶着購買,質量差的布自然賣不掉,市場上自然會慢慢分化成爲幾種不同的檔次的價格,家境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檔次的布料,這就是自由買賣商業的優勢,遠比用法令和官吏去事無鉅細的監督要靈活的多,也方便的多”

    “所以,我所說的廢止商律,並非是徹底廢止,而是要大範圍的修改,現在所行之商律,從商君制定開始到眼下,已經過去了足足百餘年,時移世易,許多法令早已不適合我大秦的需要,甚至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大秦的發展,當年我大秦還是偏居一隅的諸侯,如今卻已經取周而代秉持九鼎,陛下之功績,諸位輔佐之功績,必將傳承萬世,但諸位爲何眼光不能與時俱進耶,大秦要繁榮昌盛,必要讓萬民衣食無憂安居樂業,天道自然,萬事萬物時刻不在發生變化,諸位爲何非要抱殘守缺死守前律而不變,若是百年前沒有商君推動我大秦變法,我大秦焉能有今日之強盛,但爲法者也必然要與時俱進,廢舊法推新法,不斷完善法令以符合天道規律,這纔是最正確的選擇”

    爲了推動商業的繁榮發展,首先必須就是要廢除壓制商賈和匠工農民的法令,不能自由經營就說不上商業自由競爭,因此對於推動商業改革的事

    陳旭可以說在心裏早已盤算過無數遍,也仔細研究過大秦的各種律法,今日這些長篇大論的話,皆都是經過深思熟慮。

    但大秦眼下國家一統,以眼下站在朝堂之上的這些文武百官爲核心,大秦已經開始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新興貴族階層,如果不是陳旭出現,皇帝的心思也根本就沒有放在治國之上,而是放在南北兩場戰爭和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之上。

    也就是說,整個大秦眼下都是處在一種非常守舊而且迷茫的狀態。

    秦始皇和李斯爲首的法家門徒,堅信法術就是最好的治國策略,這是大秦的老祖宗終結出來的經驗。

    民意廣泛的墨家已經分崩離析,儒家也與秦始皇的治國理念有巨大沖突,百家門徒熙熙攘攘無法抗衡法家,更拿不出一個能夠比法術更好的治國方略,因此大秦這輛馬車便只能束縛在法術這條車轍上往前跑。至於能跑到哪兒估計李斯都是兩眼一抹黑,其他的文武百官更加眼前漆黑,只能閉着眼睛坐在馬車上,被李斯爲首的一羣法家門徒推着往前使勁兒跑。

    然後哪天翻車了都不知道

    因此眼下大秦唯獨有一個看清方向的人,那就是陳旭,但陳旭想用自己一己之力徹底扭轉整個局勢,必然是困難重重。

    眼下的大秦秦始皇固然是皇帝,九五之尊睥睨天下傲視蒼穹,即便是他知道陳旭的提議非常好,但輔佐他一起定鼎江山的李斯和文武公卿的想法他不可能棄置不顧,對於李斯和馮去疾蒙毅這些人,他即便是想改革也要三思而後行,不能鬧到君臣離心,秦始皇知人善用,要治理這麼大一個國家,沒有李斯和王侯公卿的輔佐是絕對不可能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