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數字風暴 >第六十八章 發現自己
    在完成第一次大修之後,從內到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前林聞方只有有限的時間重新設置機甲,主要還是靠着軟件上的調整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現在輕型機甲項目正式立項,邱銘成爲輕型機甲項目組負責人,手裏有了大量的資源可以使用。雖然大部分資源現在都停留在紙面上,還有運到天池山基地來,可光是憑着基地研究所這邊的力量,已經足夠他將他認爲粗糙和權宜之計的那些東西全都調整到可以讓邱銘滿意的程度。

    原先的動力裝甲項目和現在的-1,最大的區別在於控制方式。林聞方將原先的肌肉感觸式控制改爲了基本的動態感知芯片系統,大大降低了系統的運算符合,降低了駕駛員的操作難度,但也讓一些動作變得不可能了,一些動作不夠精細。在邱銘看來,如果是完美形態,可以將駕駛員的動作完美複製出來的機甲,林聞方在作戰中會多出許許多多的戰鬥手段,不僅僅是射擊和物理攻擊而已。邱銘和林聞方兩邊湊合起來,改裝出來的全新的動態感知方案是雙手和雙腳採用簡化版的肌肉感觸式操作系統,即時反應人體的動作,而其他主體結構,則繼續採用動態感知芯片作爲操作基礎。這種兼顧了系統壓力和動作敏感性的方式至少在目前的測試中,反應非常好。駕駛員不用多考慮自己的動作,反正做出什麼手型,系統就能反應出來,抓握什麼的時候,系統也能夠將細微的觸感反饋給駕駛員。這種反饋比較簡單,只有一個數據:壓強。畢竟哪怕是手部,外殼也都是金屬的,不可能搞出太複雜的觸感反饋系統來,也沒有那個必要。手部活動的靈活性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呢林聞方已經可以用機甲的手來打字和寫程序了,當然,是在特製尺寸的鍵盤上。

    腳步的細微動作觸感很多人認爲沒有必要,但邱銘和林聞方還是堅持了下來。林聞方知道腳部的觸感在實戰中能多麼有效。之前他用來作戰的時候,就因爲腳部的幾乎沒有觸感,沒有其他操控的方式,讓一些複雜的發力方式很難使用,比如側滑步,以前就得雙腿側擺成不同角度,進行不均衡的發力才能用出來,要不是有火羽,林聞方連這種技術都用不出來。現在可就簡單了,駕駛員按照真人進行側滑步的動作擺出來,機甲自動會調整動力分配,讓側滑步快速敏銳。不僅僅是側滑步,更復雜的組合步法原則上也可以使用了,許許多多別人在遊戲裏開發出來的戰術、步法、動作組合,-1基本上都可以做出來。當然,很多動作是要打折扣的,畢竟這是一臺實際存在的機甲,而不是遊戲裏那些靠着數據組合搞出來的東西,-1必須遵循太多物理準則了。

    這樣的控制系統裝置完成之後,邱銘配合着將保持駕駛員的舒適程度的系統負載了上去。幾年的科技進步,也體現在空調方面。半導體恆溫內部空調讓駕駛員隨時可以保持最舒適的作戰狀態,這套系統很小,很省電,還很耐衝擊,基本上只要不要機甲的損毀程度太高,恆溫空調就會持續起作用。由於肌肉感觸式操控重新部分啓用,邱銘在裏面集成了心律和血糖的監控,還調整了一些體感的參數,讓林聞方之前累得腿抽筋,結果機甲就做出反應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

    中控電腦也不用把兩臺戰鬥服用的電腦連接起來塞進去了,仿照戰鬥服的防護框架,新的機甲電腦誕生了。而且,電腦系統也學習戰鬥服,分成普通的戰鬥型、電子對抗型等等。尤其是給林聞方度身定製的那套中控電腦系統,將全新的機甲操控程序運轉到極限,系統資源只佔用到15,還有大把的餘量可以讓林聞方去策動電子對抗。機甲的動力要比戰鬥服給力得多,通信、電子對抗這些組件的功率也同步放大,光是靠着機甲,林聞方現在就能夠輕易地壓制周圍一公里內的通信。留給林聞方那麼多計算資源的餘量,也是爲了讓他能夠有空間去開發和運轉適用於機甲系統的指揮-作戰指令程序。那玩意隨便怎麼琢磨,都是超級佔資源的。

    動力系統換了基本的燃料電池型號,蓄電能力比原先提升了近一倍。同時,也改編了動力組件的結構。原先要更換電池,必須先停機,然後手動裝卸電池。現在則加裝了一組機甲內部電池,平時不啓用,只在更換電池的時候發揮效用,短時間維持機甲供電,讓機甲實現不停機更換電池。同時,更換電池也不用駕駛員從座艙裏下來了,直接用機甲的手臂就能夠完成,在作戰中,這能大大增強安全性。外骨骼助力架構調整並不很多,有了林聞方提供的各種運動資料之後,調整了機甲幾個部分的支架強度。林聞方原先那臺玩意,後來在修械所拆開的時候,發現有幾條支架因爲劇烈頻繁運動都快斷裂了,幸虧林聞方運氣還算不錯,不然要是在和肯特與切爾澤交戰的時候斷了支架,那可就欲哭無淚了。

    各個關節的驅動電機都換了新型號,功率輸出的變化更豐富,最大和最小輸出功率範圍擴大了好多,極限輸出功率提升了有70之多,而能耗指標卻下降了。單獨一個關節換了電機可能還沒覺得變化很大,可全部驅動電機都更換完成,機甲的運動性能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另一個改進,則是助力架構可以進行尺寸的微調,可以更適應不同的駕駛員,讓機甲變成駕駛員身體的同比例放大,讓駕駛員能夠更自如地掌握機甲的動作。

    新的熱像儀、新的集成式戰場通信系統,新的三軍綜合作戰數據鏈,新的戰場綜合信息系統,新的威脅判別程序,新的射擊輔助程序除了基本的架構沒有大的變化,整個-1和原先的“動力裝甲”相比,幾乎完完全全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了。邱銘將自己對這個項目積聚了幾年的各種設想,一次性噴薄而出,全部實現。邱銘作爲極爲資深的武器設計師,將自己的才華充分發揮了出

    來,信手拈來,選擇的就是最合適的裝備、零配件和設置,加上林聞方在軟件方面的輔佐,在短短7天裏,完成了-1的更新換代。林聞方本來不過是專精程序,加上有火羽配合,在軟件方面無往不利,加上他對體感系統的熟悉程度極高,才讓動力裝甲跑了起來。邱銘顯然不想讓林聞方那麼輕鬆,整個重塑-1的過程裏,一直把林聞方抓在身邊,盯着他學習聯邦的軍械繫統,從最基層學起,讓林聞方在段時間裏就有了長足的進步。雖然要他獨立進行武器設計還力不從心,可至少對機甲的整個架構,有了相當深入的瞭解,自己修理和調整是完全沒問題了。

    最近一直泡在修械所的木恩,作爲總參駐天池山的技術顧問,搖頭不已,立刻打報告向軍部申請新的裝備編號了。這個樣子的機甲,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摸索出適合新的技術指標的戰法戰術,但已經初步有了作爲制式機甲的樣子。木恩提議,暫時不要再進行大的硬件改動,先開始按照這個配備生產第一批機甲進行測試和作戰嘗試再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