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一百一十二章 盛紘升官
    自開春以來,盛家喜事不斷,先是大姑娘盛華蘭出嫁伯爵府,雖然下聘之日出了些波瀾,但是也圓滿解決了,不僅聘雁差點被自家弟弟輸給外人這個小波折被盛長槐化解,還因禍得福。

    本來大娘子還準備延遲出嫁的日子,說是也讓伯爵府知道盛家的態度,在盛紘的勸說下打消了念頭,畢竟華蘭沒喫虧,始作俑者估計回京後也不好過。

    二月,盛紘和大娘子親自前往汴京送嫁,回來之後傳出好消息,雖然袁大郎私下裏不知許諾出多少事情,袁家的親朋並未將下聘之日的事情告知,但事情還是傳到了伯爵府忠勤伯耳中。

    等盛家嫁女那日,聽和盛家交好的人說,婚禮那日按道理,親弟弟娶親,袁文純夫婦也應當一起出現在堂前,見證新婦給忠勤伯夫妻敬茶,諾大個伯爵府,竟然沒有發現袁大郎夫妻的蹤跡。

    盛紘本不在意這些事情,自己又沒有親去伯爵府,但回門那日,華蘭纔將事情告知。

    原來,忠勤伯早在正月剛過,不知從哪裏得到了消息,先將袁大郎打了個半死,三月不到,等那袁大郎身體剛好,便一紙奏章,將本來袁大郎蔭封的職位,從汴京改成河北,在勳貴人家裏,只有不得寵的兒子,纔會將送往西北或者河東,河北,這算是發配了。

    忠勤伯夫人心疼兒子,在自家丈夫屋裏哭訴了好久,但忠勤伯仍爲改變心意,只是答應讓袁文純的大娘子一同隨行,算是體諒二人婚後尚未生子,免得庶子先於嫡子,自家兒子忠勤伯也清楚,即便到了河北,有忠勤伯嫡子的身份,估計也吃不了苦,納些許小娘,這種操作不要太溜。

    不僅如此,爲了補償盛華蘭,將忠勤伯府汴京的一個莊子,交給了盛華蘭,這已經是忠勤伯府最好的莊子了。

    忠勤伯袁家雖然是侯爵,但家大業大,開銷更大,這些年又不得寵,入不敷出,日子在勳爵中算是苦哈哈了,田產莊子雖然不少,但大多都在河北,汴京也只有兩個,給盛華蘭的那一個,是其中最好的。

    袁文紹也替自家父親帶了書信過來,忠勤伯在信中替自家長子給盛家賠禮道歉,言語誠懇,盛紘不過一個從六品,忠勤伯乃是四品,可見把身段已經降到了最低。

    當然,袁文紹也將之前下聘換人的緣由說了下,原來,當初袁文純下聘的時候,也僅僅是伯爵府族親中的一個長輩下聘,而且對方是袁夫人的孃家,所以袁夫人覺得忠勤伯厚此薄彼。

    所以,在下聘啓程之前,忠勤伯夫人說自己不舒服,頭疼,無法出門,忠勤伯也沒有法子,馬上就要出發了,忠勤伯的老家離的遠,在京中的都是下一輩過來投靠的,算來算去,也只有袁文純夫妻身份尊貴,不得已才換了人,袁文紹也將自家父親的歉意一併帶到。

    畢竟是自家女婿,王大娘子也覺得自家相公眼光不錯,這袁文紹果然說話得體,而且華蘭也說了,自家丈夫對她着實不錯,之前房裏也沒有不清不楚的,王大娘子怕自家相公遷怒女婿,主動勸說丈夫不要計較,盛紘本來就不準備計較,當然從善如流。

    -----------------------------

    當然,盛家也不是非得來汴京送嫁,而是進京打點,就在盛華蘭回門次日,吏部對盛紘的下一任安排就出來了,承直郎,尚書檯任,承直郎是散官,算寄祿官並非職位,尚書檯任乃是新增的官職,在尚書檯行走,乃是正六品。

    按照正常的官場潛規則,從地方官升任京官,多是平調,盛紘這一下直接跳了一級,直接成爲六品京官,這也是朝中有人的好處,不像胡大人,朝中沒人,平調到邊州,還好之前寧遠侯沒追究嫡子被刺殺一事,花了點錢在朝中打點,才平息下來,但這也讓胡家傷筋動骨了。

    胡六郎臨走的時候,值給盛長槐訴苦,現在胡家,男丁的點心錢全停了,就連筆墨紙硯也不給錢了,都是在家裏賬房領取實物,每月只有可憐的一兩銀子月錢,也就比盛家的管事多一點,弄得盛長槐苦笑不得,將大伯父給的那五百兩銀票硬塞給了他。

    現在的盛長槐可不是剛到揚州那會,以爲五百兩銀子是什麼大錢,能保自己一輩子喫喝不愁,之前父親補償給他在汴京的那個莊子,估算價值,至少兩千兩銀子,每年所出也有上百兩。

    封家給的鋪子倒是不賺錢,聽掌櫃的說,不賠錢就算了,盛長槐人在揚州,只能然掌櫃的遣散了一部分活計,只留了一層,也只能保證不賠,真正值錢的是那棟宅子,要是真的要賣,五千兩都不賣,開玩笑,那可是學區房。

    盛家還有另外一件喜事,那就是衛小娘馬上就要生了,據盛家那些婆子們說,看小娘的懷相,這一胎肯定是男孩,這可把盛紘樂壞了,枝繁葉茂,又有升官之喜,難得給衛小娘賞賜了傍身的銀子物件。

    ------------------------------------------------------------------------------

    盛長槐當然爲這幾件喜事高興,畢竟他也是盛家人,況且和華蘭關係親密,小明蘭又是他最喜歡的妹妹,衛小娘得了賞賜,小明蘭也跟着身份擡高。

    除了這些,盛長槐還有一件高興的事情,抵消了兩位好友離去的傷感,那就是在華蘭出嫁後不久,老師的獨女在一次出嫁,這次嫁人的對象,赫然就是新來的學政海大人。

    這海大人盛長槐也聽父親說過,家教森嚴,出身清流人家,娶妻不看家世,只看人品賢惠,而且家裏還有一條祖訓,男丁四十無子方可納妾。

    當然,這海大人並非頭婚,之前的妻子早逝,本來前幾年家裏就準備給續絃,但是不巧母親又沒了,海大人丁憂之後,剛好揚州學政空缺,吏部選官,來到揚州上任。

    也有人給海大人介紹,都是名門閨秀,但海大人都沒答應,自從楊詩音開始替父親整理手稿孤本,海大人也跟着一起幫忙,一來二去,兩人就產生了好感。

    現在的大宋,雖然對女子禮法森嚴,但對於改嫁一事倒也不鄙視,當親官家登基,垂簾聽政的太后,也是二婚,還嫁到皇家,成了最尊貴的女子,況且海家老大人也不介意楊詩音是個再嫁之身,反而覺得楊家乃是詩書鼎盛之家,專程派了長子提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