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一百二十二章 出殯
    一連兩日,盛長槐都待着楊家,連同楊詩音一起,爲老師守靈,也算是報答老師的教育之恩,要知道,自楊無端收盛長槐做弟子,待其如同親子,盛老太太一直說是要上門感謝,但都被楊無端拒絕了。

    按照慣例,楊無端停靈三日,第三天一大早,揚州宗親耆老紛紛來楊家祭拜,盛長槐甚至還看到了自家二哥哥,盛紘不能親自前來,便派了嫡長子替代。盛長柏在靈前行禮之後,便過來瞧瞧和盛長槐說道。

    “昨天下午,衛家來了個女人,是明蘭的姨媽,母親不知道和衛家姨媽說了啥,衛家姨媽一直喊着要把明蘭帶回衛家,幸好祖母回來了,說日前就答應你,將明蘭養在膝下,這才作罷。”

    說到這裏,盛長柏看了看楊詩音,彷彿有些難言之隱,楊詩音見狀,知道盛長柏有些話不方便讓她聽,拉着海文信往旁邊跪了跪,盛長柏這才壓低了聲音繼續說道。

    “今日一早,也不知是哪個嘴長的,告訴衛家姨媽,說這幾日父親一直沒有去看盛長楊,又鬧着要把長楊帶回老家,說什麼盛家不認,衛家認,大不了讓孩子跟着外公和母親姓。對了,你給弟弟起的那個名字,我問過父親了,父親沒說啥,只是說知道了,應該是同意了。”

    “長槐你這邊忙完,趕緊回來好商量個對策,說什麼也不能讓衛家姨媽將長楊帶走。”

    盛長柏即便是頗有主見,哪裏經歷過這種事情,哪有什麼主意,自家老爹那邊不知勸了多久,但盛紘仍然一直沒有拿定主意,彷彿有些顧慮,所以纔不顧楊無端尚未出殯,匆匆給他傳遞消息。

    盛長槐看了看時辰,午時將過,按照現在揚州的規矩,過了午時,那便要出殯了,楊家祖墳離的頗遠,出殯這種事情,盛長槐無需參與,況且盛長槐非楊家人,跟着去多有不便,即便二哥哥不說,他也掛念明蘭,準備在出殯後便回家,只說讓盛長柏先走,他隨後便回。

    -------------------------------------

    楊無端此生,仕途不暢,又命運多舛,想不到死的時候如此風光。揚州幾乎所有的鄉賢或者自己,或者派了子弟前來弔唁,在出楊家之後,其中有一段路途要經過官道,遠遠望去,其他人家設置的路祭棚何止上百家,一眼望不到頭,揚州官府人員,致仕官員,甚至還有外地趕來的。不僅如此,四大書院都派了人弔唁,也都是設了路祭棚的,甚至官學也因此給學生們放了假,都在路旁等着。

    等經過運河的時候,那場景才叫壯觀,揚州大大小小的青樓這幾天都歇了業,排練了好幾天,幾百名揚州歌妓花魁同唱《揚州詞》,這是楊無端生前最有名氣的一首詞。這種場面,即便是見過後世大型歌舞的盛長槐也瞠目結舌。

    聽一旁的一起來送殯的方孝和說,若不是楊無端僅停靈三日,若是有個十天半個月,蘇州,杭州,汴京,楊無端待過的地方,各家青樓楚館都會派人來送殯,像楊無端這樣的風月班頭,大宋開國以來,僅此一家,至少是前無古人,後有來着不清楚,但若真如此,合唱的歌妓估計最少上千,楊無端的詩詞,不知唱火了多少花魁,現如今大宋,哪個花魁不會唱楊無端之詞。

    路途雖長,也就一個多時辰,就已經到了揚州郊外,這時候,楊無端的侄子在主家隊伍後面,向跟着一同送殯的揚州人喊道。

    “衆位宗親耆老,送到此處就可以,楊和明代楊家親老,謝過大家了。”

    這也是禮儀,包括盛長槐在內的所有人,送殯也就只能送到這裏,剩下的路途,將由楊家血親和下人將楊無端送到祖墳下葬。

    “公子,回家吧,二少爺走的時候專門給我說了,讓您這邊忙完之後,趕緊回家。”

    宋詞在一旁說道,從今天開始,楊詩音決意要給父親守孝至少一年,對於這一點,海文信也是認同的,即便是兩人剛剛新婚,海文信自己有官務在身,楊詩音既然要守孝,兩人也得分開,這婚結的和沒結一樣,即便如此,海文信還是同意了。

    也正是如此,宋詞從今日開始便正式待在盛長槐身邊了,早在從盛家出來的時候,唐詩便讓李媽媽給祖母留了口信說此時,還將楊無端親筆留下來,今天盛長柏過來的時候,也順便提了此事,那時候宋詞在旁邊,盛長柏見過一次,也知道這是盛長槐新得的書童,所以在走的時候專門給宋詞叮囑了一句。

    盛長槐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仍未動身,等將楊家出殯的隊伍送出視線之外再說。

    這時候,一路隨行的花船,開始了最後一首詞曲的演唱,這一首和旁的不同,並非是楊無端所做詩詞,而是盛長槐從記憶中抄來的那首。但卻幾乎得的所有人一致認可,這首詞將楊無端的一生描寫的淋漓盡致,又是楊無端弟子所做,又多增加了一層名聲。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接連唱了兩遍,按照她們的慣例,一首詞應該會唱三遍。

    這時候,不僅是花船上的歌妓,就連一路隨行的讀書人,還有一些其他揚州人,也跟着一起唱了起來,揚州當世最有名望的文人去世,只要是揚州人,無有不傷心的,至此之後,揚州再也不能說自己是文華鼎盛之地了,畢竟在現時的大宋,還有其他幾個州府比揚州更爲繁華,讀書人更多,進士人數,也比揚州多了一大截,以前還有個楊無端可以吹噓,至此之後,揚州文壇若是再出不了幾個名人,那便是沒落的開始。

    揚州人跟着唱這首詞,也是想讓盛長槐身上的揚州烙印多一些,畢竟盛長槐並非真正的揚州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