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十七章 衝突
    一連幾日,全旭都沒有露面,就連留在盛家的行李,也是淑蘭和自己的貼身丫鬟收拾好,讓盛長梧給他送去。至於爲啥不找盛長槐,而是因爲盛長槐這兩天得罪了淑蘭,因爲盛長槐覺得自己出於義憤,應該譴責一下全旭這種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行爲。

    但盛長槐沒想到的是,單身狗了兩世的他,怎麼能夠猜到盛淑蘭的心思,雖然盛淑蘭那日在廳堂上表現的很有勇氣,但是這兩天應該是害羞了,不願意提起全旭,盛長槐就以爲自家堂姐對全旭有點意見,或多或少貶低了下全旭,什麼他亂花錢了,高於市場價盤下了一個快要倒閉的食肆,又說什麼一個說書人一個月就掙二三兩銀子,他給人家一百兩。

    盛長槐的本意是想讓淑蘭知道,全旭這樣設計是花了大代價的,但是或許因爲他的口氣,讓盛淑蘭產生了誤解,覺得盛長槐不應該在背後說人壞話,還是那個感動自己的全旭。所以,盛長槐一番好意,反而讓盛淑蘭這兩天不願意搭理他,就連送行禮這種事情,本來盛長槐最合適,也選了不怎麼靠譜的盛長梧。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盛長槐這兩天的心情,這兩句詩來形容,在合適不過。

    本來他還想去找下全旭,怎麼着也要坑一兩頓飯,但是被自家祖母攔下了,說什麼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去全老太太住的院子,禮法上不合適,就連盛長梧去送了趟行禮,還被維大伯父責罵了很久,盛家的女兒雖然是高嫁,但哪有還沒過門,小舅子就天天去找姐夫的,這不讓興家的笑話嗎。

    說到興家,這兩天也有喜事,盛家放棄的孫秀才,早在盛長松娶親的第二天,興家就派了人去孫家說親,那孫秀才本來還在拿捏,也感覺到盛家有意結親,盛家嫡長女的賢惠,在宥陽也是出了名的,而興家來說親的,只不過是個庶女,雖然聽說長的國色天香,母親還是個寵妾,但據說性格比較強勢。

    那孫秀才還長了個心眼,將興家派人說親的事情在宥陽傳的沸沸揚揚,但是左等右等,不僅沒有等來盛家派人上門,卻等來了扶風名門去盛家下聘的消息,盛家待嫁適齡的姑娘,除了盛淑蘭,還有哪個。

    既然盛家的嫡女不成,興家的庶女就是孫秀才最好的選擇了,出了身份比不上盛家,但聽說相貌遺傳了她的母親,從小就豔名遠揚,這孫秀才也不在拖延,馬上就答應了興家的婚事,說不上是不是故意,下聘的日子,挑在了全家下聘盛家的同一天。

    說來也巧,宥陽兩大家族,東盛西興,盛家在宥陽最東邊,興家在宥陽最西邊,盛家爲全老太太找的院子卻在西邊,孫秀才家在東邊,這也是爲啥盛家第一個注意到孫秀才的原因,宥陽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從東到西,也有三四里。

    這一日,全家來的時候雖然帶了奴僕,但事發突然,全家沒有什麼族人,親眷來不及通知,也就全武派了四名親兵護衛,還有五六個下人隨行,若非那院子的原主人留了十多個下人,全家又給那些人許諾了銀子,全家幾乎連送聘的人手都湊不齊,整整一船的聘禮,到最後,也只能在車馬行僱了十幾輛大車,一輛跟着一名下人,穿的喜氣洋洋,逢人便將早已準備好的乾果銅錢拋灑,搞得比迎親還隆重。

    另一頭東邊,孫家雖然窮的快要當褲子了,興家雖然是個庶女,但其母親是個寵妾,興家的主母又亡故,暫時還沒有續絃,實際上的管家娘子,就是那庶女的母親。再加上興家也怕失了面子,所有的聘禮一干物品,都是興家準備好了,提前送到孫家。

    東西雖然質量價錢比之全家天差地別,但是數量卻比全家多出了一大截,孫家又是本地人,其族人衆多,下聘那日,浩浩蕩蕩來了兩三百男丁,兩人或四人一臺,隊伍浩浩蕩蕩,比之全家的隊伍要熱鬧了一大截,要是不明就裏的外鄉人,還真的以爲這孫家是什麼大族。

    按照習俗,下聘當日,準新郎是不能露面的,這也是因爲下聘如同定親,若是親家刁難,提什麼非分的要求,怕準新郎現場失了分寸,惹怒未來丈人,本來女方就是表露一下態度,顯得自家女兒尊貴,準新郎要是失了分寸,搞不好在真的會誤事。

    當然,這也是宥陽鄉下人的謠傳,真正的原因,並無人知曉,只知道幾百年都是這樣的規矩,所以,孫家隊伍打頭的,是孫秀才的幾個同族兄弟,手裏捧着乾果盤子,也是一路走,一路撒,就是少了銅錢,不是興家沒有提前預備,而是被孫秀才的母親昧下一部分,剩下的孫秀才自己私藏了起來。這些孫家的族人都不知曉,就連乾果,都是孫家族人湊起來了,說起來着孫秀才,也算是孫氏一族的驕傲,將來光耀門楣的明日之星,孫家族人也是自願的。

    全家打頭的,是四個騎着馬的親兵,雖然沒有穿軍服盔甲,也不知是使了什麼法子,從應天府廂軍中借了幾匹軍馬,在前面打頭,並沒有攜帶武器,而是在馬背上各有兩個大袋子,一個裝滿了乾果,一個裝滿了銅錢,一路走一路仍。

    緊隨其後的,孫家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叔伯輩,騎着老毛驢,看上去像是個老秀才,全家當然是全老太太了,也是僱了一輛上好的馬車,一路上都沒有露面,再往後,就是各家的聘禮了,孫家人的隊伍浩浩蕩蕩,比全家的隊伍要長了許多。

    不可避免的,兩家在宥陽主街上相遇了,畢竟下聘的吉時都是一樣的,兩方都怕誤了時辰,孫家的幾個族人兄弟,看對面人少,是外鄉人,仗着自己人多,一個個口氣大的都要上了天,頗有天老大,地老二,自己排第三的氣勢。大搖大擺的站在街道中間,大言不慚的讓全家的隊伍讓路。

    這也難怪,孫家族人雖然沒有幾個有錢的,但論人口,在宥陽排前五,下聘的女方,又是宥陽數一數二的大戶,雖然聽說全家是扶風名門,但鄉下人哪裏聽過全家的名號,強龍不壓地頭蛇,孫家人口氣大些也是應該的。

    這時候,全家的親兵氣氛,主人家沒有發話,不能擅自和對方起衝突,只能勒住馬,停在街道中間,任憑對方說什麼也不退半步,也就僵持了一小會功夫,全旭的奶哥哥何三水,騎着馬從後面過來。

    今日是全家向盛家下聘的日子,兵器乃不詳之物,不能攜帶,但這何三水,花了一兩銀子,從旁邊的商戶家,買了五根粗竹竿,給四個親兵一人一個,遞了過去,自己手持一根,當仁不讓的縱馬走在最前面。

    “我數三個數,若是對方還是不讓,便隨我一起衝殺。”

    聽完何三水吩咐,幾名親兵聽令,同時舉起竹竿,做出戰場衝殺的姿勢,等到何三水開始數數,剛數到二,孫家那名下聘主禮的長輩,也不知從哪拿來的鞭子,劈頭蓋臉的就往自家那幾個愣頭青的子侄身上打去,一邊打,一邊罵。

    “瞎了你們的狗眼,難道看不出來,對面的幾位英雄,都是戰場上下來的老兵,你們有幾條命,敢攔全家的隊伍,平日裏在勾欄瓦舍沒聽過全爺爺的故事嗎,對面來下聘的老太君,可是全爺爺幼子的正頭娘子。”

    全家雖然在宥陽名聲不顯,沒幾個人知道西北還有這樣一號將門,但全家老祖宗全斌,那可是開國名將,當年他平定蜀地的故事,不知道被多少說書人講過,這老先生是個讀書人,對本朝歷史再熟不過,雖然只是個秀才,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可不是說說而已,之前一聽西北全家,就留了心眼,再一看那幾個親兵的做派,哪裏猜不到盛家結親的對象,就是開國名將全斌的後人,對面馬車上的是全家的老夫人,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是全斌幼子的大娘子。

    教訓完自家子侄,老秀才連忙向何三水賠不是。

    “家裏的孩子不懂事,還望小將軍給老太君賠個不是,將門辦事,哪裏讓路的道理,幾位小哥都是戰場下來的,都是大宋的英雄,老朽替幾個孩子,給諸位行禮的,孫家這就把路讓開,還望幾位恕罪。”

    雖然說文貴武輕,但也分人,這老秀才還是能拎得清自家幾斤幾兩,言語中將何三水和幾個親兵捧的高高的,倒是讓何三水失去了找事的藉口,早在出門的時候,全旭就交代了,若是今日孫家敢惹事,沒說的,一個字,打。

    全旭這樣吩咐,也是因爲聽聞孫秀才和興家爲了別苗頭,專門選在了今日下聘,有這樣的機會,全旭也是想給盛家長長臉,讓宥陽,甚至應天府的人都知道,盛家雖然是商賈,但還是有一個不好惹的女婿的,若有那種動歪心思的,掂量下自己的分量。

    有全旭的吩咐,對全旭忠心耿耿的何三水,不等全老太太言語,就自作主張,也算是歪打正着,嚇退了孫家的隊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