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一百八十三章 遲暮的國公府
    俗話說,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喜愛,尤其是盛長槐長的一表人才,英氣勃勃更符合將門子弟的審美,大宋讀書人中有這樣陽剛之氣的可不多見,也不見得就是陰柔一些,只不過書讀多了,難免有一些書券氣息。

    “妹子,你這姑爺選的好,你看這孩子身子骨這麼結實,一看就是練武的好材料,難怪小小年紀能立下那樣的功勞,也不完全像外邊說的全是運氣,換做其他人,不一定能把血詔送到官家手上。”

    英國公的長嫂乃是西北姚家的女子,當年可是能揮舞着狼牙棒上陣的主,一點也沒有勳貴女眷的矜持,在盛長槐胳膊上捏來捏去,一邊捏,還一邊嘖嘖稱奇的給英國公夫人打趣。

    “以前聽說是個才子,我還擔心這孩子和那幫讀書讀傻了的秀才一樣,四肢無力,又聽說是個文武雙全的小夥子,我還納悶呢,沒聽說汴京有姓盛的將門,還是咱們家邦哥兒有主意,把福伯給派了去,要不然,我們幾個還準備賣這個老臉,求太后收回懿旨,幸好沒這麼做,誰又能想到,這汴京除了寧遠侯的二小子和韓國公家老五之外,還有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後輩。”

    盛長槐被一幫岳丈家的長輩嬸嬸們用目光審視,本來就覺得有些尷尬,好在自家大娘子的大嬸嬸又是個這樣不見外的性子,這樣反而免了一些初見面的拘束。

    在聽到張家大嬸嬸這麼說,心裏咯噔一下,好懸她們沒去宮裏找太后,要不然,以這幾位的臉面,太后還真不見得會堅持下去,這可都是大宋有名的忠烈遺孤,孃家勢力差點囊括整個西北將門,這樣一種勢力,就算是官家都要給幾分薄面。

    也幸虧這幾家都沒啥爵位,再加上張家乃是先帝最信任的,要不然,這樣錯綜複雜的聯姻,早就引起上位者的警惕了,也就是先帝,才能這樣毫不保留的信任,張家上一輩有兩位還是先帝保的媒,除了折家,種家和姚家當初可還不像現在是赫赫有名的將門,只能說在西北算是普通名門,都算是張家舊部,誰又能想到,這兩家上一輩能夠英才輩出。

    按照盛長槐的猜測,官家當年保媒的原因,也是有一番謀劃,張家上一輩男丁衆多,又各個成才,不與西北名門聯姻,恐怕大概率會和汴京勳貴聯姻,怎麼也不會低娶了。

    看到自家幾個嫂嫂百無禁忌的說着自家姑爺,英國公夫人連忙給盛長槐解圍。

    “幾位嫂嫂,孩子第一次來,你們這樣,不怕把孩子給嚇到了。”

    英國公夫人也能理解,這幾位也不能說是完全就沒生過孩子,也有兩三個原先有過孩子,可惜都早夭了,這些年在國公府守寡,一直把英國公的幾個孩子當自家親生的,盛長槐娶了張家在汴京小一輩的獨苗,第一次來拜訪,又帶了那麼些禮物,這幾位又聽楊嬤嬤說盛長槐待自家侄女極好,自然是對盛長槐感觀不錯,愛屋及烏之下,也是把盛長槐當做自家親近的後輩,因此纔不見外。

    還是年紀最大的姚大娘子給盛長槐解了圍。

    “幾位妹妹,這人咱們也見了,着實不錯,孩子第一次來,恐怕五弟那邊有好些事情要給他交代,日後有的是時間相處,再說了,都是在汴京,真要是想芬兒了,咱們可以直接去侯府看他不是,姑爺,你不會不歡迎吧。”

    盛長槐連忙拱手行禮。

    “幾位嬸嬸隨時來,我那邊府上環境還不錯,幾位嬸嬸要是喜歡,住上一段時間都是可以的,還能陪娘子說會話。”

    看盛長槐這麼知趣,張家那幾位都漏出了欣慰的笑容,其實她們這都是在說笑,也就是現在自家侄女剛成親,過段時間,他們之中大多數都是要回孃家的,英國公乃是一個大度之人,不像其他家族,寡居的嫂嫂們只能待在家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免得招惹閒話,讓亡人蒙羞。

    對於這幾位來說,汴京乃是傷心地,回到孃家還有諸多父母兄弟,除了有一位孃家是山大王出身,孃家已經沒啥人的,其餘人平日是住在孃家的,當然,英國公府該有的奉養銀子,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派人送去,女使婆子,也都是英國公府發放月例,這一點上,英國公夫人還是很堅持的。

    “去吧,槐哥兒,你兄長和岳丈,這會子應該在書房等你,芬兒就別跟着去了,男人家談論外邊的事情,你跟着也不太方便。”

    張桂芬張大娘子可憐巴巴的看着盛長槐,她這幾位嬸嬸,從回來到現在,喫飯的功夫都不放過,問來問去的,尤其是大嬸嬸,什麼都問,這才嫁過去幾天,就問她懷上了沒有,哪有這麼快的,她這次回來,感覺跟以前都不一樣了,以前怎麼沒發現,幾位嬸嬸話這麼多。

    盛長槐給了自家娘子一個愛莫能助的表情,這都是長輩,他能有什麼辦法,等時間長了,就沒那麼多事了,這都是基於對自家娘子的關心,自己能有什麼話說。

    “好了芬兒,你幾位嬸嬸往年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待幾天,這次難得從臘月待到正月,你就多陪陪她們,來福,你帶姑爺去書房吧。”

    盛長槐也是今天才知道,福伯的名字竟然是前世赫赫有名的來福,不過恐怕大宋沒有一個叫常威的敢打他吧。

    英國公府這幢宅子,和盛長槐的新侯府比起來,確實不算大,但在公侯街可是排名前五的大宅,畢竟是臨近內城,英國公府也不是建不起大宅子,當年連新宅子地址都選好了,結果就留了英國公一個獨苗,也就息了建新宅子的念想,把家裏的銀錢歸攏了下來,撫卹當初跟着老公爺和幾位兄長一同陣亡的舊部家屬,這也是爲何英國公能在軍中有這麼大威望的原因。

    雖然是武勳之家,英國公府的書房也不算小,只不過藏書就比不上一些書香門第了,除了士子必讀的一些聖人典籍之外,大多都是兵書輿圖,家傳淵源可見一斑,難怪幾代人沒有一個不成才的。

    書房所在院落佈局也十分奇特,緊挨着一個偌大的習武場,福伯望着空蕩蕩的習武場,言語間有些唏噓。

    “想當年,國公爺兄弟六人,二房老家的三個堂兄弟,再加上從小培養的親隨,老侯爺親自教導他們習武,太夫人教他們讀書寫字,這校場和書房是何等的熱鬧,三十多年前,恐怕汴京誰也不會想到,英才輩出的英國公府,竟然淪落到快要絕嗣的地步。”

    看到盛長槐有些奇怪,書房這裏突兀的出現了一堵牆,將校場和書房隔了開來,福伯知道他心意,於是給他解釋了一下。

    “自從大公子沒了之後,二哥兒身體不好,沒辦法習武,國公爺每次到校場,都有些睹物思人,夫人便叫家裏的下人在這裏砌了一堵牆,免得國公爺每次到書房的時候經過校場傷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