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五十二章 暴風雨來臨前夕
    “侯爺,您覺得,野梨部真有那個膽子犯邊嗎。”

    秦州府衙,現在已經該成經略安撫司治所。治所轄下官員,部分由原秦州府衙屬官兼任,治所下屬有雄武軍節度,爲名義上的武官一把手,另設有推官,判官等值,此類職司皆由原秦州屬官兼任,倒是原地升了半級,不僅要處理秦州事宜,實際上還要兼顧其他四州及通遠縣。

    除了這些,王韶前幾天剛剛升了一級,成爲副使,兼任經略機宜文字身,安撫司開府,可以自行招募幕僚屬官,皆爲不入流,也就是文吏,唐詩作爲蜀縣侯府請的師爺,順利成章的進入安撫司幕僚。

    再加上五六位本地秀才,構成了現在安撫司的結構,安撫司除此之外,不設左官,也是皇家爲了制衡這個名義上的封疆大吏的綜合考慮,安撫司可以監管治下州府,但實際上州府官員職權上歸屬安撫司領導,但人事任命的權利,還是牢牢掌握在朝堂之上,也就是朝中隨時可以變更治下官員的人選。

    而轉運司,更是有一部分財權,比如朝廷撥款什麼的,都要經過轉運司,轉運司也對安撫司有監察之權。所以說,安撫司的權利看上去大,但其實是被套了枷鎖的,一旦有任何異動,朝中隨時可以叫停。

    現在朝中的戰略重心是河東,目標收復燕雲,最起碼也要收回幾州之地,當然不會願意西北這邊由大宋主動挑起紛爭。盛長槐收到設置安撫司聖旨的同時,內官還傳了一句口諭,那就是不允許擅自攻打吐蕃部落。

    畢竟這裏不是成都府路,那裏只有幾個中等部落,安撫使司毗鄰的部落,青壯大於兩千的就有十三個,號稱吐蕃十三部,兵強馬壯,名義上以最大的野梨部爲首,單單野梨部就有六七千番兵。

    十三部加起來,已經有三四萬戰士了,更何況還有西夏卓囉和南監軍司,和盛長槐這個,一旦開戰,整個秦風路都要動起來,說不定還要永興軍路支援,才能打贏這場戰爭。

    無論輸贏,大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西北,不符合官家和韓相公的戰略,整體上西北的態勢,朝中要求保持防守和壓迫對方,令其不敢擅動。

    對於防守,大宋君臣還是很有自信的,在他們看來,只要秦風路和永興軍路保持防禦,守城之戰,西夏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佔的那點便宜還不夠消耗的。

    但是盛長槐不這麼看,他辛辛苦苦的做出的經濟戰計劃已經實行了一年多,已經逐漸有些成效。青海吐蕃和羌族部落的頭人已經逐漸和部落牧民離心,如果在拖個一年半載,這個方法就不奏效了。

    遊牧民族雖然崇拜武力,但也有的是聰明人,青鹽走私就是一個例子。

    盛長槐的經濟戰核心是給部族頭領剝削底層牧民提供了支持,杜絕小型商販去草原售賣物資,轉由大部族頭人進行分銷,他們層層加碼,中間商賺差價本能的就學了起來,到底層牧民手裏的物資,實際上比之前要高出好幾倍。

    但是,野梨部中有人看到了這其中的弊端,部落貴族和底層牧民分化,但這種事情,不是有一兩個清醒的就能扭轉過來,這個是關係到絕大多數掌權人的利益,哪怕是一個百夫長,甚至是十將,在將過手物資銷售給自己管理的牧民時,也會在原有已經很高昂的價格上在提高几成。

    哪怕是野梨部的頭人三令五申,規定了最高價格的情況下,也沒幾個人當回事,若是他們強行推行這個制度,所承受的後果是他們接受不了的。

    草原部落可不比大宋百姓,大宋百姓有戶籍政策約束,即便沒有,也是被捆綁在耕地上,遊牧民族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除了奴隸是歸屬於部族頭人,中間力量若是不開心了,一個兩個他們不敢脫離部落,但若是大部分人都這麼想,那就可操作的餘地大了。

    野梨部能成爲十三部最大的部落,本來就是靠着和西夏關係好,別的部族不敢惹,挖比的部落牆角才壯大的,真要是惹了衆怒,別的部落依樣畫葫蘆,野梨部怎麼壯大的,就會被怎麼削弱。

    在這種情況下,正好西夏的青白鹽無法順利進入大宋,倒是給了野梨部頭人機會,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大宋能監控到,但是牧民自發的小規模走私,大宋軍隊的精力是無法兼顧的。

    靠着螞蟻搬家方式的走私,再加上大宋境內有在這上面想分一杯羹的貪腐之輩,給野梨部甚至十三部底層牧民運送青白鹽入境大開方便之門,才使得大宋封鎖西夏青白鹽的政策形同虛設。

    靠着販賣青鹽,底層牧民獲得了喘息之機,好歹能活下去,這纔是底層牧民和貴族矛盾沒有激化的原因。

    所以盛長槐來秦風路,重心便是打擊私鹽,利用朝廷嚴查鹽政的東方,打掉了包庇青鹽走私的保護傘,在利用小商小販,侵蝕私鹽市場,讓西夏的青白鹽幾乎在秦風路,最起碼是在經略安撫司轄下幾州絕跡。

    至於西北內地的青鹽,由於盛長槐派兵嚴查,新的私鹽無法入境,以前走私進去的私鹽庫存有限,自然隨着時間推移也退出了市場。秦盛商行的生意隨着時間慢慢擴散到整個西北,大宋百姓有了平價鹽,不僅沒有損失,甚至還逐漸能靠着秦盛商行的發展副業。但吐蕃牧民們又回到了那種沒有其他收入,任憑頭人當官的剝削的地步。

    之前牧民還能靠着替頭人走私青鹽換取生活物資,現在青鹽賣不到大宋,他們的生活每況愈下,再加上頭人們剝削太過厲害,底層牧民的怒火已經逐漸在心底點燃,只要倒了燃點,盛長槐預料中的牧民起義,或許就會在草原上第一次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野梨部當然要想辦法處理和牧民的矛盾,但是部落貴族已經被豐厚的利益迷失了雙眼,部落內部無法統一意見,沒有比發動一場劫掠大宋州府的戰役更加能緩和這個局面了,無論是底層牧民,還是部落貴族,都能各取所需。

    “卓囉和南監軍司那邊的探子傳來消息,最近卓囉和南監軍司那邊來了好幾個羌族信使,都是十三部那幾個大部族頭人派來的,在結合草原上的消息,十三部召集青壯,整軍備戰,看來大戰是不可避免了。”

    盛長槐嘴上這麼說,臉上卻是笑容滿滿,好像一切都在他預料之中。

    “侯爺,要打仗了,您就一點都不擔心嗎。”

    唐詩畢竟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在他看來,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而且西夏和吐蕃十三部聯合,按照以往的桉例,大宋勝少敗多,他自從跟了盛長槐才知道,以前說的大宋軍威威懾四鄰,都是朝廷官員粉飾太平,什麼不輸不敗,實際上就是敗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