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一百零二章 回京
    “這還是汴京嗎,怎麼如此蕭條。”

    距離汴京外城已經不足五里,盛長槐已經發現了和之前他走的時候,汴京最大的不同。

    正如盛長槐所說,他們現在到的這個地方,本應該是汴京京郊最大的市場,但是給盛長槐的感覺就是蕭條,人不僅比之前少,而且百姓臉上的神色,也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得知盛長槐回京,專門出城十里迎接的沉括嘆了一口氣,他這幾個月一直在京城,對於京中的變化自然是一清二楚。

    “大人,若不是您在西北這場大捷緩解了百姓的憂慮,若是前段時間你回來,情況比這還要糟糕。除了南疆,西北和河東河北同時開戰,尤其是前段時間戰事不順,朝中百官憂心忡忡,以致民間謠言四起,說什麼的都有。”

    按照沉括的說法,大宋三面開戰,猶如回到當初官家登基之初,大宋風雨飄搖之時,甚至於比那時候還要糟糕。彼時邊疆雖然不穩,但實際上西夏和北遼僅僅是趁着大宋內部動盪,趁火打劫而已,當時的河北河東的宋軍又是守城,戰損其實並不算大,西北那邊壓力也沒那麼大。

    但是現在不同,哪怕是西北,也比當初的損失要大了許多,況且民間也是有能看清局勢的,在不知道西北詳情的情況下,只知道西北兵力不足,恐有喪失國土的風險。

    更不用說在河東,因爲魏國公的失誤,導致河東戰線損失慘重,不得不啓用老將韓國公緊急率軍支援。

    哪怕是明面上佔了便宜,佔據燕雲三州的河北路,一度也曾危機重重。

    而且,這場由大宋挑起來的戰爭,北遼那邊恐怕不會輕易罷手。可以這麼說,三面作戰的大宋,無論是那方面在有特別大的失利,都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每逢大戰起,必然是謠言四起之時,哪怕沒有西夏和遼國的探子在汴京攪風攪雨,大宋內部也會出現混亂。

    由於汴京和各州廂軍和禁軍被調往前線支援,最明顯的就是山賊土匪比以前更加活躍了,汴京這邊雖然土匪山賊較少,但街上的地痞流氓也趁着這段時間欺行霸市,這也是市場變的蕭條的原因。

    至於大宋百姓臉上的憂慮,那自然是因爲謠言的原因,百姓們不懂什麼全局戰略,自然是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這段時間傳的最廣的謠言就是,如果河東河北一旦失守,遼國必然會入侵到大宋腹地,到那個時候,連汴京這個堂堂大宋都城也沒有那麼安全了。

    這個謠言其實也並非沒有根據,現在宋遼邊境,所謂的木長城和水長城作用沒有想象中那麼大,若是大宋河東失守,遼國鐵騎一旦突破前沿州府,河東路一馬平川,短短數日,遼國鐵騎便可兵臨汴京城下。

    聽到這裏,盛長槐突然想起來,造成這一切估計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科舉。

    是的,大宋官家利用科舉做局,麻痹了遼國的探子,確實是在一開讓顧廷燁打了遼國一個措手不及,這也是從開戰至今,河北路一直都是佔便宜一方的原因。

    河北路戰局,看似兵力不足,實際上顧廷燁穩站穩打,向京中求援只不過是爲了鞏固開局的勝利果實。

    但是成也科舉,敗也科舉,在關鍵的時刻,大宋皇帝又犯了湖塗。

    大宋皇帝對顧廷燁的行動報以厚望,再加上和北遼開戰之後,朝中需要在後勤上對前線進行各種調度,事務繁忙。

    但是哪怕事情再多,也不應該將殿試延期,可能是前線的戰報一日未到,大宋皇帝心裏就一直放不下心來。今年的殿試,比之以往延期了十天舉行。

    要知道,從大宋開國至今,除了逆王謀反,導致科舉不能順利舉行之外,還從來沒有過科舉延期的舉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宋皇帝萬萬沒有想到,他這一個改變,竟然是導致汴京局勢動盪的起因。

    所有的謠言,就是從殿試延期之後開始流傳的,甚至早於西夏和吐蕃聯合入侵秦風路。等到大宋三面開戰,更是加深了謠言的真實性,所以堂堂大宋都城汴京,遠離戰亂的東京纔會有如今的蕭條場景。

    “存中不必憂慮,如今西北戰事已定,永興軍便可以騰出手來支援河東,過不了多久,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要結束了。”

    沉括聽到盛長槐這麼說,臉上也是漏出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剛纔在路上的時候,盛長槐已經給他分析了現在的局勢。

    大宋看似三面開戰,河北那邊雖然汴京謠言傳的很厲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由於援軍的到來,緩解了顧廷燁兵力不足的困境,山前七洲中的三州之地,已經有足夠的實力鞏固戰果。

    西北那邊戰事平定,西夏損失慘重,爲了避免大宋趁火打劫,永興軍路的西夏軍隊已經撤離汴京,將部分兵力緊急調到靠近秦風路州府鞏固防守,已經沒有實力在入侵大宋。

    三面開戰,最危急的便是河東,有了永興軍的援手,河東便可以穩固。

    遼國不可能無休止的和大宋打下去,畢竟他們北邊部族的反叛還沒有平息,燕雲十六州失去三州之地,對於遼國來說無傷大雅,最重要的十三州還在他們手中。

    但是北邊的部族纔是遼國的根本,那是他們最重要的兵員來源地,如果北邊一旦糜爛,其他部族一定會趁亂自立,到那個時候,就不僅僅是失去三州這麼簡單了,遼國的中京城可是在長城之外,如果北邊一旦糜爛,各部趁着遼國和大宋打生打死獨立,甚至聯合反叛,對於遼國來說,那就是滅頂之災了。

    “朝中之前曾傳出讓您去河東替換韓國公主持大局,大人您文武雙全,若是有您在河東路,再加上永興軍的協助,定可以在短時間內扭轉局勢,韓國公還是老了。”

    說完之後,沉括搖了搖頭,用惋惜的口吻說道。

    “可惜了,要不是太后病重,希望能夠再見您一面,若是加上救援河東的戰功,您這次可以藉此機會晉升公爵也說不定。”

    聽到沉括的話,盛長槐雖然臉上也帶着一絲可惜的神色,但實際上心裏卻不這麼想。

    韓國公雖然老邁,但是河東那邊還有董平和韓老五這兩個汴京勳貴中的後起之秀,之前河東糜爛,並非是兩人能力不濟,而是因爲過於年輕,又沒有獨擋一面的經歷無法服衆。

    再加上兩人的職位也非是河東路最高的,又沒有繼承爵位,自然沒辦法統籌全局,所謂韓國公臨危受命,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以他的資歷和爵位能夠統一協調河東路的指揮而已,不至於讓河東路令出多門。

    而且,盛長槐已經在西北那邊深的民心和軍心,西北將門這一次派出家族後輩支援,真當大宋皇家不知道嗎,這實際上代表這盛長槐已經和他岳丈一樣,得到了西北將門的認可,有朝一日英國公故去,盛長槐便會接替英國公,成爲大宋西北軍系的旗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