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崛起烽燧 >第三十二章 蘇莊
    兵是將的勢,安北都護府裁撤,影響的可不僅僅是蘇策一人,整個安北一脈都受到了影響。

    安北都護府裁撤,其他三個都護府猶如過年一般,迅速的將安北都護府的精兵拆分吞沒。

    李思哲雖然封了爵,但是一個縣公在長安城裏真的沒有什麼發言權。

    雖然有着安北一脈的老將們扶持,但是其他三個都護府也不是白給的,安北一脈勢力再大,也才佔了軍方的四成。

    取消安北都護府最致命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支持安北一脈的將門迅速更換了門廳。

    整個安北一脈老將們失了勢,說話怎麼會硬氣,有心扶持,但是卻無力迴天。

    安北一脈隨着安北都護府的裁撤已經斷掉了根基,對於安北一脈的“遺產”。其他三個都護府現在搶人的手段越來越下作。

    很不幸,蘇策就是那個沒有選擇權,被爭奪的“遺產”之一。

    李思哲爲代表的一些人發現不對,提前入了南衙十六衛,算是保留了安北一脈的力量。

    其實要是有人提點一下蘇策,蘇策也很有可能進了南衙十六衛。

    但是蘇策那懂這些呀,上一世就是個普通人,權利之爭的複雜那是他能懂的。

    不過蘇策看似魯莽的行爲,卻剛好打在了那些爭權奪利之人的軟肋上。

    大乾府兵是大乾立國之本,爭權奪利那是人之常情,但是鬧到逼迫一位伯爵賣掉自己還沒住過的府邸,無疑是做過頭了。

    當蘇策騎馬離開長安,去往渭水的旁封地的時候,長安城的阿諛我詐在夜色的掩護下襬在了明面上。

    只能在南衙十六衛苟延殘喘的安北一脈做出了最後的反擊。

    安南都護府出身的一位國侯被奪爵,戶部罷免了一位侍郎,兵部三個吏員被抄家。

    而回到家的蘇策卻不知道這些。

    因爲第二天的長安城隨着朝堂上的妥協又平靜了下來。

    蘇策的府邸被人買了下來,同時蘇策的調令也沒有了。因爲沒有那個勢力會喜歡一個惹禍的人。

    後知後覺的蘇策也是很久之後才知道那天夜裏發生了什麼。

    而現在一大早,蘇策看到窗外有喜鵲鳴叫,推開家門。

    一個白麪老者帶着一隊馬車拉着銀兩來到了蘇策的封地。

    聽到來人的意思,再看看護送馬車的精壯家丁,蘇策真以爲是有人要買伯爵府。

    蘇老爺子把人迎進了家裏,蘇策覺得自己是不是昨天犯傻了,可能沒有人針對自己,是自己想多了。

    蘇策把府邸的地契交給白麪老者,雙方在買賣文書上簽字畫押。

    一萬兩白銀就成了蘇策的,而城裏那一座府邸也從此不再姓蘇。

    蘇策送走了白麪老者,至於這個人什麼身份,做什麼的,蘇策一點都不想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的人生規劃終於實現了,父母在,有產業,有家室,這輩子平平安安的過完一生,想想都美呀。

    有了錢蘇策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先找人把現在村子的土坯房推掉,然後買磚瓦,找匠人修建自己的莊子。

    以後蘇策就打算在這裏度過餘生了,邊關上賣過命,這些他心安理得。

    軍伍生活雖然精彩,但是打打殺殺的,哪裏有陪着家人重要呢。

    從六月到十月份,整整三個月蘇莊才建了起來,說是蘇莊,不如說是一座大院子。

    畢竟這片地方周圍也沒有什麼人,一百多個孩子,不圍起來,萬一被野獸叼走了怎麼辦?

    整座蘇莊四四方方的,用四米高的牆圍着,分爲內外兩院,內院是三進,蘇家四口人就住在裏面。

    外院的建築就多了,東邊修了一座環形大院作爲私塾,東邊一排房間是自己那玩笑般,一百食邑的暫居之地,剩下的三排,南邊一排以後作爲書館,西邊一排住講習先生,北邊一排朝陽,做爲教室。

    是的,蘇策以後就準備在這裏耕讀傳家了,爲此還請了四位在長安求學的窮書生做講習先生。

    在蘇府的西邊留了一片空地,作爲校場,蘇策可不會放棄自己好不容易練出來的一身肌肉,以後萬一有戰事,蘇策也不至於荒廢掉,上了戰場送命,同時,這些府兵遺孤,也是需要多學點保命的本事的。

    雖然這些食邑都是小孩子,暫時幫不了蘇策,但是這何嘗不是一個機遇,蘇家要想在這長安過好,以後也要早做打算。

    蘇莊很小,因爲人少,以前是沒有辦法,蘇策只能自己去當府兵或者去考取功名,小富即安的性格,蘇策已經很滿足現狀了。

    外院剩下的地方就建了些一模一樣大小的小院,這是那些親衛及家屬住的地方。

    還有糧倉,庫房,馬廄,牛棚,大廚房,前三者沒有什麼好說的,大廚房更像是一座集體餐廳。

    整個院子只有正門和兩個偏門,正門朝南,正門按照伯爵的規制營建。

    東側門纔是日常出行所用,西側門靠着牛棚,出門就是耕地。

    在外院的四角各建了一座六米高的青磚塔樓,雖然蘇策覺得沒有什麼必要,但是蘇老爺子卻堅持要建,蘇策拗不過,只能順從唄。

    蘇策雖然從內到外都是一個標準的大乾人,但是真沒學會讓別人伺候自己。

    所以與其說建了一座莊子,不如說建了一個大的家。

    在這個除了蘇策父母年齡超過五十的院子裏,年齡最大的也只有親衛的頭頭李昌,他也纔不過三九年歲。

    一切進入正軌後,蘇策發現自己快沒有錢糧了。

    白銀剩下不到三千兩,糧食足夠喫到明年。

    但是未雨綢繆,那幫小子混熟了,慢慢皮了起來要不是有着李昌和講習先生的約束,這幫小子還不翻了天了。

    隨着天氣的轉冷,整個蘇莊卻隨着衆人的熟悉變得更有生機。

    至於土地,蘇策今年沒有播種,一方面受建莊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真的缺人手,一萬一千畝地,整個蘇莊青壯二十一人,這不是種地,這是要謀殺。

    不過也沒有多大關係,蘇莊就在長安城外西北十里的渭水旁,長安居大不易,不管是對於官員還是百姓都是如此,只要去長安縣衙報備一下,相信會有很多佃戶願意成爲蘇莊的莊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