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混在三國當軍閥 >第298章 曹孟德大破呂奉先,張文遠智取曹子孝
    第298章 曹孟德大破呂奉先,張文遠智取曹子孝

    由於馬屠夫的刻意退讓,幷州戰場顯得波瀾不驚,袁紹大軍兵不血刃便攻佔了幷州全境,但由於周倉、裴元紹兩部漠北騎兵大軍壓境,袁紹被迫調譴重兵回防雁門郡、中山國,袁紹準備趁機進攻河套、重創馬屠夫的計劃胎死腹中。

    漢獻帝建安九年(196年)三月。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袁紹與馬躍最終達成祕密協議,袁紹向周倉、裴元紹、管起三部萬戶提供五萬石軍糧、兩千匹布、五百匹絲綢,周倉、裴元紹則向袁紹提供兩萬匹矮腳馬,五百匹山丹軍馬。

    雙方約定兩年之內互不攻伐。

    河北軍讓出西河郡作爲河套的東部屏障,作爲交換涼軍必須協助河北軍奪取上黨郡,以爲冀州的西部屏障。

    九年四月。

    協議簽訂之後,袁紹當即派大將張郃領兵兩萬,號稱五萬南下上黨郡,準備與淳于瓊的三萬大軍東西夾擊、一舉滅掉張揚。而此時,張揚迫於河北軍的強大攻勢,連續向幷州軍及涼軍求援。

    五月,馬躍派大將高順領軍八千開進上黨,大喜過望的張揚完全不知道,他的上黨郡早已經成了馬屠夫與袁紹談判桌上的籌碼,他早已經被馬屠夫無情地出賣了,張揚至死都鬧不明白,馬屠夫是如何與袁紹勾搭上的?又爲何要出賣他?

    因爲在張揚看來,馬屠夫這麼做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相比較幷州戰場的波瀾不驚,南方的揚州戰場則顯得勢如破竹。

    建安九年春,周瑜親率數百艘“運糧船”沿江而上,蔡瑁、張允不知是計,派出速度極快的走舸、蒙衝、鬥艦大舉追擊,結果在鄱陽湖上遭遇大霧而迷失方向,趁着荊州水軍的走舸、蒙衝、鬥艦被調離之際,東吳水軍悍將周泰、蔣欽率領水軍精銳從江邊蘆葦叢中突然殺將出來。

    失去了走舸、蒙衝、鬥艦的保護,荊州水軍的大型樓船顯得行動緩慢、動作笨拙,最終被東吳水軍的狼羣戰術所淹沒,十七艘大型樓船全部被燒燬,蔡瑁、張允僅僅率領數十艘走舸逃之夭夭。

    荊州水軍大敗,廬江劉勳外援盡失,遂出城向孫堅投降。

    攻佔廬江之後,周瑜連夜趕往舒縣向孫堅獻策,提出了劃江而治的戰略構想。

    周瑜認爲,當今北方梟雄並立,西北馬屠夫、北方袁紹、中原曹操皆爲不世梟雄,急不可圖,吳軍此時應當置身局外、坐等北方混戰,而不應該輕易介入中原混戰,以免泥綽深陷、難以自拔。

    但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卻是無能之輩。

    周瑜建議孫堅勵兵秣馬、積蓄軍資,趁着北方三大軍閥混戰不休之時沿江而上討滅劉表、劉璋,盡得荊州、益州之地,如此,便可以與北方軍閥劃江而治,如果時機恰當(比如北方軍閥因爲連年混戰元氣大傷),便可以裹百萬強兵北伐中原,如果時勢不宜(北方諸侯被馬屠夫、曹操、袁紹三人的某人一統),也可以據長江天險而自守。

    周瑜的這個策略可以說是極具戰略眼光的。

    周瑜敏銳地發現,中原戰場是個爛泥潭,以東吳現在的實力投入其中未必就能討得好處,而且東吳缺乏逐鹿中原的戰略性力量,那就是騎兵!在沒有足夠騎兵的前提下,吳軍貿然北上中原是極爲不智的,尤其是面對以騎兵起家的馬屠夫時,更將處於絕對的劣勢。

    但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則不然。

    首先荊州、益州地處南方,河道縱橫、水網密佈,因而兩地並不利於騎兵的運用,而且與東吳有長江相連,東吳水軍可以沿江而上,在戰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攻佔了荊州、益州之後,東吳也可以憑藉河道、水網來抵禦北方軍閥的騎兵力量。

    周瑜的這一策略完全避開了吳軍的戰略劣勢,而將吳軍的戰略優勢發揚到了極致。

    孫堅採納了周瑜的建議,以長子孫策爲陸軍大都督屯兵廬江舒縣,以周瑜爲水軍大都督屯兵湖口,大將太史慈、潘璋、周泰、蔣欽各於兩督帳前聽調,又令張昭、張紘、顧雍、步騭興修水利、整頓農業,加緊儲備糧秣軍資,時刻準備攻打荊州!

    相比較揚州戰場上吳軍的勢如破竹,兗州戰場的曹軍與呂布軍卻打得難解難分,不過到了漢獻帝建安九年(196年)五月,東郡戰場和梁國戰場同時出現了轉機!

    自從漢靈帝中平三年(184年)黃巾之亂始,兗州、豫州的戰火就一直沒有停息過,連年的戰亂導致兩州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大量青壯人口的戰死沙場還對兩州的農業生產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這也是曹操雖然迎奉了天子,佔有了朝廷大義,但卻始終處於弱勢的最大原因。

    不過。

    值得慶幸的是,郭嘉(真實歷史上是毛階,別被本書誤導)在曹操瀕臨絕境的時候出現了,並向曹操提出了屯田之策!

    所謂屯田,用現在的術語來解釋就是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其做法就是將迫降的黃巾暴民以及招募到的流民統一安置在一起,進行軍事化的管理,由政府統一提供土地、農耕器具、耕牛、種子等生產物資,由黃巾暴民、流民出工出力進行耕作,生產出來的糧食進行五五或者六四分成。

    馬屠夫在北地、河套實行的屯田,其實也和曹操的做法大同小異。

    屯田的好處是驚人的。

    漢代百姓的負擔極重,收成的絕大部份都要用來繳納田稅,但大部份都是被中間的地主豪強所扣留了,上繳國庫的田稅僅爲十分之一或者十五分之一,稅負最輕的時候甚至只有三十分之一!

    到了東漢後期,朝廷其實也想加稅,但已經無法再加了,因爲百姓的收成已經只剩下可憐的一、兩成,如果再盤剝老百姓就沒了活路了!爲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以漢末地主豪強爲中堅力量的士族門閥就羣起反對朝廷加稅,桓帝、靈帝被迫無奈,纔想出了賣官的“高招”,結果把盛極一時的大漢帝國推向了滅亡。

    屯田在沒有加重百姓負擔的前提下,讓錢糧收入暴增了數倍乃至十數倍,國庫得到了極大的充實,其好處由此可見一斑。正是因爲有了屯田制度的強力支持,曹操才得以在貧瘠至極的兗、豫兩州最終站穩腳跟。

    雖然四周強敵環伺,馬屠夫更是極盡襲擾之能事,曹操卻還能屹立不倒。

    再說曹操與呂布在梁國相持,轉眼就到了建安九年的五月初,這時候兗州各郡的小麥相繼成熟了,正愁無法擊潰曹軍的呂布突然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戰機出現了!曹軍因爲缺糧,被迫向譙郡轉進去“就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