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反派肆意妄爲[快穿] >一三一 猶豫不決
    乍一聽這修復大庾道似乎還真是個大好事。

    不過源於對中原天然的畏懼,還是不由得讓李煜多想,皇上莫非又在耍什麼陰謀詭計?

    眼見李煜不做聲,柴宗訓主動問到:“國主可是還有何顧慮?此次朕召你入貢,便是爲此事。朕以爲修復大庾道於中原、於南唐都是功蓋千秋的大事,國主有何擔憂儘可道來。”

    李煜說不出什麼不好,但心中就是抗拒:“回皇上,南唐小國寡民,恐難當此重任。”

    柴宗訓急於將大庾道修起來,眼見好話沒用,他又說到:“倘國主憂心國力不濟,可否給朕借條道,朕於中原徵發民夫去修復此商路。”

    這種假途伐虢的伎倆,書上記載得太多了。李煜仍是拒絕:“皇上,只恐中原民夫不適應南唐氣候習性,反倒誤了皇上工期。”

    柴宗訓起身瞪眼看着李煜:“國主的意思是,不願修復大庾道?”

    這下李煜又慌了,連忙執禮到:“皇上,非是臣不願意,只是茲事體大,臣須回南唐與衆臣屬商議後方可定奪。”

    柴宗訓看着馮延巳:“總攬朝政的太師馮卿家不是在此嗎?國主便與他商議吧。”

    馮延巳慌忙說到:“此事但憑皇上與國主做主,臣照旨辦事便可。”

    李煜有些難堪,柴宗訓不想逼起他的逆反心理,便笑到:“是朕心急了,國主遠道而來,一路旅途勞頓,想必已是疲憊至極,倉促之間也不好做此影響千古的決定,國主便先回館驛休息一下,領略一下汴梁風物,看看與上次有何不同。”

    眼見他退步,李煜也鬆了口氣:“臣告退。”

    出了大殿,李煜一直黑着臉未說話,他氣憤於方纔馮延巳的表現,想當年唐與周亦是並駕齊驅,甚至唐立國比周更早。

    但大周皇帝不過記得馮延巳的一個句子,就把他激動成那樣。寡人日日與你談論詩文,也沒見你感激涕零。

    馮延巳本也是個人精,知道李煜的情緒,慌忙上前到:“國主,非是臣一定要討好皇上,只是皇上突然提出修復大庾道,臣恐他在醞釀陰謀。若能就此親近,套出他的詭計,豈非快事?”

    “再者,國主此刻在大周境內,許多事情恐身不由己,臣若能與皇上親近,將來有何事,還能有個轉圜餘地。”

    這麼一說,李煜心裏好受得多,便問到:“太師,你也覺得大周皇帝在醞釀陰謀?”

    馮延巳想了想:“皇上自登基以來,南征北討,已然將各方勢力收歸,目下僅剩我南唐與吳越。”

    “吳越王錢弘俶一向唯中原馬首是瞻,如今能與中原抵敵者,唯唐而已。雖皇上從未在南唐邊界陳兵,但臣以爲,便是他不攻南唐,也不會做出此種供南唐壯大之事,其中必有蹊蹺。”

    李煜沉吟一會:“且將此事馳遞國內,令王叔知道,好教他給寡人蔘詳參詳。”

    王叔便是南唐兵馬大元帥李景達,向來因主戰,所以與馮延巳不和。

    若李煜聽了李景達的,豈不是要把馮延巳撇到一邊?

    馮延巳眼珠一轉,開口到:“國主,王爺不知此間情形,國主下書時可表明態度,就說欲拒絕此事,看王爺如何回覆。”

    馮延巳打的如意算盤,看情形李煜是不願意的,若李景達跟着不願意,便將此事奏與中原皇帝知道,正好是大功一件。

    倘李景達願意,便是忤逆國主意思,正好攛掇國主廢了他,如此他馮延巳便能大權獨攬了。

    李煜哪想得了這許多,同意到:“便說寡人以爲此事當有陰謀,不同意此事,爲避免中原將寡人扣留,還請王叔設法營救。”

    趁着等信兒的時間,李煜倒還真的領略了一下汴梁風物。

    與前幾年相比,汴梁城裏的人又多了不少。特別是晚上開夜市的時候,街上摩肩擦踵好不熱鬧。

    侍衛司的兵馬不時巡邏過去,保證了街面的平安。

    一直到丑時,酒肆裏還有猜拳行令的聲音傳出,好一片太平景象。

    而馮延巳比李煜還要忙,藉着打探消息的由頭,一一拜訪先前在汴梁城結識的熟人,譬如趙匡胤、以及先前入貢時有過交往的禮部、鴻臚寺的一干官員。

    焦急等待數日之後,李煜接到了李景達的回信。

    李景達的看法正好和李煜相左,他極力贊同修復大庾道。

    若大庾道一通,南唐的瓷器、絲綢等等貨物便可遠銷海外;中原物產欲運抵海外,須經過虔城關卡,正好收一道稅;海外之物慾進中原,一樣也要交稅。如此一本萬利之事,應當一口答應。

    至於陰謀,大庾道在南唐境內,諒中原也耍不出什麼詭計來。

    至多便是修通大庾道後,中原若要攻唐,便多了一個出兵方向。但只要南唐修通大庾道時設立關卡,屆時只要水陸路一封,嶺南兵士便是插翅也難飛進來。

    李景達還有一個建議,既然中原急着修通這條商道,可適時提些條件,譬如南唐徵發民夫,而中原出錢糧,共同修建。

    李煜原本優柔寡斷,雖然自己不願意,但中原皇帝緊逼,作爲南唐擎天一柱的李景達也贊成,內心裏便有了答應的想法。

    馮延巳只得了李煜的心意,急得沒法。如果南唐同意修復大庾道,促成此事的李景達必然會全權負責,屆時不管是聯絡中原,還是國主面前,必然強過他馮氏一頭,可他又想不出太好的辦法來阻止此事。

    正着急的時候,卻見宋王府的下人來到館驛:“馮大人,我家大人有請。”

    我家大人,那便是指趙德昭。

    中原誰都知道,趙德昭和慕容德豐以及董遵誨三人,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將來宋王魯王齊王老去,必是這三人接班。

    提前與其打好關係,倒也未嘗不可。

    下人帶着馮延巳到了仁德山莊,此處乃是趙氏私家莊園,當年趙匡義也是在此密謀指揮攻打皇城之事。

    趙德昭親自站在門口迎接:“在下久聞馮大人之才,所以特着人請來一敘,冒昧之處,還請馮大人見諒。”

    “豈敢豈敢,”馮延巳客氣到:“上次在下拜會宋王,本欲與趙大人一見,哪知趙大人竟不在府上,原以爲趙大人忙於公務,此次入貢恐難相會。今日得見,實乃三生幸事。”

    “馮大人請。”

    “趙大人請。”

    二人入得廳上,分賓主落座,還是馮延巳要着急一些:“未知趙大人召見在下,所爲何事?”

    趙德昭端起茶杯淡淡一笑:“馮大人勿要心急,這是在下新近自大理國換來的碧乳春,你且先品品。”

    馮延巳輕品一口,又聞了聞:“此茶倒似有一股處子幽香。”

    “馮大人好品味,”趙德昭說到:“此茶乃大理國少見之滇紅,於將熟未熟之際採下,再以天葵初至之處子貼身伴眠,如此茶葉方熟,且兼具幽香。”

    馮延巳說到:“若要合上時機,恐須費一番力氣。”

    趙德昭笑到:“所以說好茶難得嘛。”

    馮延巳又喝了一口,一副細細品味陶醉的模樣:“好茶,果是好茶。”

    趙德昭放下茶杯,說起了正事:“未知馮大人對修復大庾道之事怎麼看?”

    馮延巳這麼機靈的人,自然不會說錯話,他也輕輕放下茶杯:“此乃千秋功業,大大惠及中原何南唐社稷,在下自然是極力贊成,只是……”

    “只是什麼?”趙德昭立即追問。

    看樣子他是在替中原皇帝探聽消息,馮延巳腹誹一陣,開口到:“只是我家主上對此事尚有些抗拒,在下正在設法勸諫。”

    趙德昭淡淡到:“修復大庾道,利用穗都港,連帶着讓嶺南富庶,乃是我大周未來五年最重要之方策。馮大人,在下可在此透個訊息,若國主仍執意抗拒,恐中原與南唐難免干戈。屆時中原將南唐收歸,皇上便會下旨自家修建。”

    其實打不打仗,收不收歸南唐,馮延巳還真不怕。通過幾次入貢,他已和中原朝廷建立了一些聯繫。皇上收歸南唐,若想治理好,總需要一些本土出身的官員,所以馮延巳謀個出身並不難。

    但趙德昭極有可能是代表皇上來探聽訊息,所以馮延巳說到:“趙大人,茲事體大,我主需要一段時間考慮,在下勸諫也尚需時日,所以皇上面前,還請趙大人多斡旋。”

    “這個自然,”趙德昭說到:“其實修建大庾道,南唐獲利比中原要大得多,我都想勸諫皇上放棄呢。”

    馮延巳趕緊接話:“趙大人目下聖眷正隆,爲何不上書呢?”

    趙德昭搖搖頭:“爭奈慕容郡公目下主政嶺南,力主修復此道,以五年時間富庶嶺南。皇上也着實憐惜嶺南窮苦,所以才準了他。”

    這幾日到處活動,馮延巳也聽得一些消息,前不久爲了慕容德豐做嶺南郡公之事,皇上不惜強力彈壓宋王與樞密使魏仁浦,還廢了整個御史臺。

    看來這修復大庾道的關鍵在於慕容德豐,馮延巳心中有了計較,端起茶杯輕笑到:“趙大人,喝茶,喝茶。”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