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反派肆意妄爲[快穿] >二八七 出其不意
    “楊業?周師背嵬軍?”耶律斜軫嚇了一跳。

    當日曹彬大軍到達哈倫城下後,因爲糧道一直受騷擾,不得不遲緩攻城。

    但大軍不能一直耗在這裏,於是曹彬便聯絡了楊業。

    自從火炮和火銃列裝之後,背嵬軍在攻城戰之中失去了作用。

    此次徵遼,柴宗訓根本沒給楊業下達任務,只讓他四處遊離,充當後備隊。

    每日喫得好,住得好,餉銀還最高,不幹活讓將士們心中有些愧疚。

    收到曹彬的信函,背嵬軍立刻興奮起來,來活啦,來活啦。於是便喬裝成運糧隊,只等遼軍前來偷襲。

    短暫的驚慌之後,耶律斜軫很快穩住陣腳,原本他是打伏擊的,該慌的應該是楊業纔對。

    雖說背嵬軍傳得很神,但大遼鐵騎也不是喫素的,而且兵力速倍於背嵬軍。

    耶律斜軫再次劍指背嵬軍:“將士們,他們不過幾千人而已,只要將其斬殺,哈倫府周師便不攻自破。建功立業正在此時,將士們隨我衝啊。”

    遼軍如潮水一般涌來,背嵬軍絲毫沒有緊張的意思,只要殺了這些遼兵,應該對得起往日裏喫的那些肉食,拿的那些高餉銀了吧。

    因爲窪地泥濘,戰馬難行,此次設伏的都是遼軍只能捨棄戰馬改爲步兵。

    衝在最前面的纔剛剛擺好姿勢,忽地背嵬軍一支長竹竿捅來,遼軍兵士瞬間成了羊肉串。

    如果你還記得前文的話,就應該還記得背嵬軍有一個常演練的陣法,叫做鴛鴦陣。

    早前徵蜀時,鴛鴦陣曾打出零比十萬的戰損比。

    雖然遼軍質素比蜀軍要強,但這丘陵坑窪地帶,更適合鴛鴦陣對敵。

    剛剛僥倖逃過狼筅兵的長竹竿,遼軍還未反應過來,便被長矛捅了個窟窿。

    趁着長矛手還未將兵器收回去,有兵士更進了一步,卻聽到‘嘭’的一聲,大白天眼前冒起了星星。

    “嘿,還不倒。”鏜鈀手又來了一計,遼軍鮮血覆面倒了下去。

    如此循環往復,不過一個多時辰,遼軍便死傷一半。

    傷亡太快,以至於耶律斜軫現在才反應過來,急忙大呼到:“撤,撤,快撤出去。”

    窪地豈是那麼好撤的,待後隊變前隊,前隊的幾千遼軍已成了陣下亡魂。

    楊業也大呼:“變陣,全速追擊遼軍,活捉耶律斜軫者,賞錢萬元。”

    “殺呀…”方纔沒殺過癮的背嵬軍將士,紛紛衝出陣來,向着遼軍追去。

    一直跟着楊業的葉老五問到:“令公,兄弟們就這麼追出去,不怕遼軍還有圈套麼?”

    楊業笑到:“老五,難怪你當日在江南造反不成。這遼軍本就設了圈套讓我們去鑽,豈會在圈套之外再設圈套?放心去追吧,倘擒了耶律斜軫,本帥親自在御駕前爲你請功。”

    “得令。”

    “大王快跑,由末將先來抵擋一陣。”副將耶律雲大呼。

    看着陣斬數倍於己的遼軍之後,仍生龍活虎的背嵬軍,耶律斜軫只能望洋興嘆。

    誰能想到,原本是網魚,哪知道不僅網被衝破,這魚還要喫人。

    “耶律斜軫,有膽別跑,與爺爺大戰三百回合。”葉老五在後面追得氣喘吁吁。

    耶律斜軫簡直要氣暈,一旁的親兵勸到:“勝敗乃兵家常事,大王何必與周師較一時之長短?待他日重振旗鼓,再與楊業曹彬等輩一較高下也不遲。”

    耶律斜軫恨恨到:“他日-本王一定要生擒楊業,以報今日之仇。”

    一場伏擊打完,兩萬遼軍只剩千餘人回去,打掃戰場之後,楊業順利的押運糧草與曹彬會合。

    鐵騎軍的艦隊日日在環渤海遊行,按照劉光義的想法,此時該從寧遠登陸,與侍衛司合力平推寧遠、錦州,一直推到安州去。

    但柴宗訓卻一直不同意:“倘是與侍衛司合兵一處,朕何須調水師?不如就讓鐵騎軍自陸路出榆關,消耗豈不小得多?”

    “可是皇上,”劉光義說到:“眼下遼軍死守錦州和遼口,鐵騎軍根本無法登陸。與其在此空耗糧草,不如與遼軍拼一場。臣敢保有火炮和火銃掩護,不出兩個月,王師必能平推到安州。”

    “莽夫,”柴宗訓喝到:“你可知榆關到安州有多遠?這漫長的補給線,全都暴露在遼軍眼皮底下,推到安州又怎麼樣?能守住嗎?”

    柴宗訓深恨沒有詳盡的地圖,再就是州縣一再易名。他前生曾到過瀋州,也就是奉天城,對附近交通地形也瞭解過一些。

    偏偏他所到的每一地,都改了無數次名字,以至於身在遼東,根本不知道哪裏是哪裏。如果都像邯鄲學步那樣,三千年不更名就好了。

    除了錦州、遼口、遼澤,遼東還有個能登陸威脅到安州的地方,這地方七子之歌唱過,羅剎人也曾惦記過。

    倘有個百度地圖,即便改名也無所謂,但飄在茫茫大海上,有時候連方向都不辯,更別提尋找一個可能還沒有形成的港口。

    柴宗訓站在夾板上極目遠眺,周圍都是無盡的海水。

    上次征伐渤海國,是繞過高句麗登陸,他要找的那個地方,應該沒到高句麗。

    思來想去,柴宗訓召來嚮導:“朕且問你,這遼東與高句麗之間除了錦州、遼口、遼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港口或能讓大軍登陸的地方?”

    “回皇上,”嚮導說到:“還有安東港,高句麗與遼東貿易,貨品多自此港上岸。”

    “安東港距安州遠麼?”

    “回皇上,倒不算遠。安東港上岸之後,去五百里,便到了安州。”

    五百里對於高鐵來說不過是個提速的距離,可用獨輪車的話,至少七天。

    “安東在安州哪個方向?”

    “回皇上,安東在安州東南方向。”

    只要是東方,補給線便暴露在遼軍眼皮子底下,萬萬不能冒這個險。

    “除安東之外,再無其他港口?”

    “回皇上,還有前次徵渤海國的羅津港口。”

    那就扯得太遠了,奇怪,後世那麼出名的地方,現在竟然真的還未形成港口?

    艦隊此時正往東方航行,隱約中柴宗訓似乎又看到海岸,隨口嘆了一句:“又到遼口了麼?”

    嚮導轉身瞟了一眼:“回皇上,是的。”

    柴宗訓心中氣不順,徑直轉身爬上瞭望臺,嚮導和董遵誨趕緊跟着爬上去。

    “皇上,今天海風太大,這高臺上危險。”董遵誨勸到。

    柴宗訓沒有應聲,而是徑直望向海岸。

    “這邊是遼口,這邊也是遼口嗎?”柴宗訓指向北方和東方。

    嚮導說到:“回皇上,往北是遼口,往東不是。”

    “那是何處?”

    “回皇上,此地命積利州。”

    柴宗訓神情一震:“既是州縣,可有港口?此地又在安州哪個方向?”

    “回皇上,此地雖爲州,但卻無人,所以並無港口。”

    “朕看這地方山清水秀的,怎麼會沒人?”

    “回皇上,此地的確土地肥沃,只因地理不佳,所以罕有人至?”

    “你詳細說說。”

    “回皇上,唐時高宗派兵收復遼東,並在此設都護府,積利州便屬安東都護府轄下,遼人祖上曾一直在此活動。”

    “不過因此地距漢地太近,時常有漢人乘船前來騷擾,遼人先祖便逐漸往北後撤,最終完全放棄了這塊地方。”

    “漢人來此,只爲擄掠,不爲佔土地,況且想佔也佔不住;遼人在北方仍有大片土地,便也逐漸忘記這積利州,於是便成了今日模樣。雖土地肥沃,卻少有人跡。”

    這積利州莫不就是他要找的地方?不過渤海是天朝內海,遼東每個港口距離中原都不遠。

    爲求謹慎,柴宗訓追問到:“此地距中原那個州縣最爲近便?自此地登陸後,又是遼東哪個州縣?”

    “回皇上,積利州最南端距王師下海的登萊三百里,只因無港口,所以王師艦船曾微向西偏,以求直達錦州。積利州在安州正南,倘穿過州境,正在遼口腹背。”

    數次自登萊下海,這地方後世叫什麼名字柴宗訓清楚的很,而積利州,正是他要找的地方。

    如果這地方有個港口,豈能讓大軍在海上漂流如此之久?

    “傳朕旨意,”柴宗訓喝到:“艦船在錦州至遼口之間海面往返,所有鐵騎軍將士,帶齊七日干糧,集中於數艘船上。”

    船在海上漂,又將將士集中,這種戰術劉光義不太懂:“皇上,將士集中在數艘船上,如何作戰?”

    “誰說要作戰了?”柴宗訓解釋到:“艦船徘徊於錦州和遼口,用以迷惑遼軍。待所有將士集中後,裝將士的艦船即行脫離艦隊,從積利州登陸,穿插於遼軍腹背,給與其致命一擊。”

    劉光義雖謀略差些,但也是一說就明白:“臣懂啦,遼軍無艦船,我鐵騎軍艦船日夜遊弋於海面迷惑遼軍,實則我大軍已自積利州登陸。好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

    柴宗訓叮囑到:“此行深入遼境作戰,須叮囑將士們準備萬全,待遼口起了狼煙,所有艦船即刻轉向南端,隨時接應大軍。”

    “臣遵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