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永曆大帝 >第一百二十五章:十萬軍民來投
    新始二年十一月中旬,駐守在金門、廈門兩島的鄭氏軍民集體裝船,在港口處,無數只艦船停泊在海岸線上,碼頭上擠滿了各帶着傢什的軍民,金門、廈門是鄭氏的老巢,鄭經就算想拋下百姓帶着軍隊走,這些軍隊恐怕也不會答應,畢竟大部分人的家眷都在裏面。~~.~~因此,這一次轉移並不限制百姓登船,只要你有兩條腿,只要你害怕清軍攻進來之後屠刀,那麼就上船吧!

    不到一上午的功夫,所有的艦船已經塞的滿滿的,碼頭處仍然有不斷涌入的百姓,旗艦上的鄭經站在船舷甲板上望着海岸上人頭攢動的身影,心裏說不出的悲涼,鄭氏在此經營了二十多年,如今竟落到了如此境地,也不知此去緬甸會是個什麼模樣?陳永華參軍的計策能否成功,若是失敗,這天下之大,哪有我鄭氏的立足之地。

    遠處的喝罵聲和嘈雜的哭聲不斷的從海岸線上傳來,鄭經凝立不動,如今他已年方三十,生的倒甚是文雅,白麪薄脣,卻也不是一個善類,想當年隨着父親鄭成功血戰沙場,手上也染了不少的血。

    “延平王,這裏風大,不若回座艙裏歇着吧,再過幾個時辰船隊就可以啓航了。”陳永華不知什麼時候到了鄭經的身後,他怕鄭經有些恍惚,便勸她回去歇息。

    鄭經回過神來,謙謙有禮的側過頭去給了陳永華一個微笑,自昨夜一席推心置腹的交談,鄭經預感到陳永華纔是真正襄助鄭氏度過難關的人。

    “陳先生,船隊的淡水、食物都準備充分了嗎?”

    陳永華道:“請延平王放心,陳某已讓船隊卸下一些不必要的船上用具,全部用來裝載食物和淡水。如今每條船都是人滿爲患,怕只怕途中遭遇荷蘭艦隊,屆時開起火來,我們的戰艦上都是平常地百姓,恐怕抵敵不住。不過陳某已經飛鴿傳書通知了南洋各個分舵做好準備,一旦有荷蘭艦隊的消息就立即通報,只要我們小心一些。應該不會與敵艦遭遇。”

    鄭經點了點頭:“有勞陳先生了。”

    “延平王言重了,對了,陳某還安排了一件事,未來得及通報殿下,陳某已經安排了一隊弟兄留在兩島,待船隊啓航,他們便在兩島縱火,決不能給清軍留下什麼。特別是廈門島上的船塢,還有米倉中庫存的糧秣、火炮。”

    鄭經勉強笑道:“還是陳參將考慮的周到,本王亂了方寸。竟差一點沒有想到這一層。”鄭經口裏雖然只有說,對陳永華的態度卻淡了一些,方纔還是親熱的陳先生叫着,現在已改口叫了陳永華地官名。只因他心裏卻多了一份警惕,這陳永華忒不知好歹了些,本王剛信任他,他便自作主張,這樣的人,將來還能留嗎?

    陳永華哪裏會聽不出鄭經口中的親疏之意,心裏不由得感嘆鄭經比起其父來心眼似乎也太小了一些。他心裏雖然不禁有些失望。但想起鄭成功臨終前的囑託,又打起了精神。放低了音量道:“一些將軍都已經商量好了,待我們抵達緬甸時。新始初期定然不好過多幹涉我軍軍政,多半會將我軍安置在城外再做處理,屆時延平王可在城外大營設宴招待新始的將佐、官員,舉杯爲號,將這些文武將帥一併拿了,再派大軍攻城,陳某在城中聯絡好天地會分舵兄弟伺機打開城門,我軍一擁而入,明軍失去了將帥定然會陷入混亂,到時延平王再以清君側的名義進入皇宮,掌握海都城,從此以後,南明朝廷便落入延平王之手,延平郡王可將新始高高拱起,讓他在宮殿中做這個皇帝,宮殿之外,一切以延平王馬是瞻。”

    鄭經不斷的點頭,這確實是個毒計,鄭軍新近來投,新始帝就算再對鄭氏防備,恐怕也不會拉下臉皮奪了鄭經的軍權,更不會想到鄭經會孤注一擲,前腳剛到海都就刀兵相見,這既是招妙策,更是一招險棋,勝則稱霸南洋,敗則全家死光。再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鄭經知道,這是自己最後地一次機會,如果不出手,鄭軍到達緬甸之後就會漸漸的被明軍喫掉,而他這個延平王也會被奪取任何軍權,並且會成爲新始重點照顧的對象,寄人籬下地生活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能夠忍受,但是鄭經卻不能,就憑鄭氏曾經擁立隆武皇帝這樁事就足夠他被圈禁一輩了。

    “一切按計劃行事,陳參軍,此事完全由你去安排。”鄭經雙手抓着船舷處的扶杆,迎着海風的臉閃露出無限的殺意。

    一山不容二虎,既然如此,就讓本王雀佔鳩巢吧。

    鄭氏艦隊裝載軍民十萬人來投地消息傳到了海都,這個驚人的消息將朱駿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南明朝廷內所有排的上字號的文武官員立即入宮朝議,大多數人的臉上都略帶了些憂愁之意。

    表面上,這是一件好事,海都正愁漢人太少,水師的實力雖然有了很大的提升,若是有幾千上萬地漢人乘坐着艦船來投自然是件喜事,可這一次不一樣,這是整整十萬人啊,其中還有一萬餘士兵,單戰艦就有大小一百餘艘,雖然鄭氏水師地戰艦大多以中小型爲主,可數量上也是可觀的很,倉促間要讓海都容納下這麼多人,一下沒有處理好,就要出大事。

    對於朱駿來說鄭氏在窮途末路下來投奔倒還說地過去,但是這麼多人,他***,這是逃難嗎?

    “如今廈門、金門十萬軍民來投,諸位愛卿可有本要奏嗎?”朱駿坐在鑾椅上,不動聲色地打算先看看大臣們的態度。

    “臣有本要奏。”

    “臣有本要奏……”

    “臣有本要奏…”

    片刻功夫,十幾個大臣已站了出來,看來他們早就有備而來了,朱駿打起精神:“都不要急。一個個的說。”

    很快,羣臣們便闡明瞭各自的觀點,先是有個二愣子站出來恭賀了一番,又吹捧朱駿文成武德,吸引了大批漢人來投,由此看來,我南明覆興之日指日可待。朱駿對於這種逢事就狂拍馬屁的老傢伙直接無視。揮了揮手,讓他回班。

    接着開始有大臣奔入主題,站出來地是戶部尚書盧士傑,他滿臉憂慮的道:“皇上,海都至今的人口不過三十萬,這還算上了三萬中央軍的人丁,如今突然有十萬人來投,安置起來可就麻煩了。這些人剛到海都,既無工可做,又沒有安身之所。恐怕早晚會鬧出亂子。”

    朱駿點頭,海都的許多作坊、商鋪到處招人,可一下子來了十萬人,恐怕分分鐘就會讓所有的用人單位全部飽和。其餘的人衣食無着,每日在街上閒逛,不知會鬧出多少事來。

    “盧愛卿,戶部如今還有多少銀兩可以撥付調用?”

    盧士傑道:“還有三百六十二萬兩,除了預留兩百萬作爲非常只需以外,可撥付一百六十二萬兩銀子出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