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永曆大帝 >第四百零九章:人人爲我 我爲人人
    書生們站在臺上激憤的發言,臺下地百姓猶如找到了一個發泄口一般,俱是揮舞起了拳頭一齊大吼:“盡滅建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去,去三司衙門捐糧捐衣去,蘇州人有一口飯喫,決不能讓流民捱餓,蘇州人但有衣穿,決不能讓流民受凍。”

    一干百姓一鬨而散,不再去上工了,紛紛往城裏的家跑,另一批趕到城門的百姓又圍攏了上來。

    整個蘇州城立即雞飛狗跳起來,亂成了一鍋粥,有男人從家門口背出一個米袋出來,後面一個氣勢洶洶的女人急追出門檻:“死東西,一家老小都指望着喫呢,你把米給了別人,全家喝西北風啊。”

    “女人家懂什麼?”男人放下米袋毫不猶豫的甩了女人一個耳光。

    “啊?你打老孃,你個喪盡天良的東西,老孃跟了你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啊呀,不活啦。”女人撒潑似的一屁股坐在地上,男人已經扛起米袋健步如飛地跑了。

    自然也全然不是一副不和諧的場景,這家的女人還在撒潑,另外一家的男人也背出了米袋,邊上一個學堂裏放假半大兒子提着幾件舊衣,這家的女人也追了出來,招手在喊:“秋生,等等。”

    叫秋生的男人回頭,邊上的半大小子努力的吸着鼻涕,男人問:“月娥,怎麼了?你有了身孕,我和娃子到三司衙門去去就來,你在家裏歇着吧。”

    月娥紅着臉,全然一副小家碧玉的羞澀,往男人懷裏塞了一副新衲地鞋:“這個原本是做給你的,你一併送去給流民吧,眼看就要入冬了,天寒地凍的,造孽。”

    秋生喜笑顏開的趁着邊上沒人注意親了月娥一口,連聲答應,不妨被邊上的半大小子看見,紅着臉朝着父母颳着臉皮:“不知羞、不知羞。”

    富戶人家就不一樣了,門口套好了馬車,三四個家人來來回回的裝載東西,什麼雞蛋啊、肉啊、米啊、棉被、還有家裏常備的草藥統統往車裏搬,東街地王老爺領着兩個已經分了房的兒子拄着柺杖正氣凜然的開始教訓:“天子治國講的是禮教,吾等也應當以禮教治家,才能家和萬事興嘛,古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纔是大治天下,爹活了大半輩子,總算是看到了大治的苗頭了,你看看這街上,連小民都知道挪出口糧接濟流民,咱們王家書香傳家,也不能落於人後了,錢乃身外之物,不必看得太重。

    ”

    大兒子嘿嘿笑:“老爺子說地對。”

    小兒子撓着頭:“爹還是回去休息吧,這裏有我和大哥看着呢。”

    王老爺固執的搖搖頭,這時,管家小跑着從臨街過來,王老爺眼睛一亮,招手讓管家過來:“臨街地趙金貴捐納了多少?”

    管家低着頭答道:“總共是三輛車,單米麪就有上百斤呢,趙老爺可真是風光啊,還在門前打爆竹呢,說是祈禱流民平安。”

    王老爺痛心疾首的用柺杖翹着水泥地,嗬喲了一聲,捶着胸口道:“這個趙金貴,什麼都要跟老夫爭,真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去,再去套幾輛馬車來,把今年收地糧食再挑十幾擔來,王家是蘇州豪族,他趙金貴一個開成衣鋪的都這樣捨得,若是讓街面地人知道,還不要戳老夫的脊樑骨?嗯,吾皇講究的是仁義教化,到書房裏去取些書來,也一併送去,讓流民們看些書吧。”

    管家應聲去了,小兒子甚是得到老爺子寵愛,說話也有些無忌些,道:“爹,流民們飯都喫不上,你送書去做什麼?這不是給人添亂嗎?”

    王老爺吹着鬍子,斜了小兒子一眼:“你懂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你懂不懂?”

    小兒子咕噥了一聲不說話了,這時,街上一隊馬車從街面上走過,上面打着東城劉氏的旗號,足足七八兩車,都是裝的滿滿的,連車軲轆都被壓得嘎吱嘎吱地叫,一下子吸引住了王老爺的目光,提起柺杖指着車隊問:“這是誰家的車?”

    大兒子瞅了一眼,一臉稱羨的道:“東城米商劉老爺的吧,上一年在開發區建了個酒廠,發了大財。爹,咱們雖是書香門第,可建作坊做生意也沒什麼丟人的,兒子最近認識了個海都的商人,想找人合股辦鋼廠…………”大兒子吞了吞口水,不再說下去了,老爺子是最看不起經商的,因此也不許他去做生意,他抗爭了幾次,給老爺子罵了幾個月,這一次再提出來,也是吞吞吐吐。

    小兒子則沒有多少顧忌,也跟着道:“大哥說的對,現在都什麼時候了,連皇上都說實業興國,商貿富民,您經常說商人逐利,最是下賤不過,可你看看臨街的趙金貴和東城地劉老爺,他們豈不也是商人?人家捐納的東西也一丁點也不比咱們王家的少,哪裏看得到人家身上有銅臭了?陽明書院的教諭也是這樣說的,若要兼及天下

    須先富,若是一貧如洗,又如何去救濟世人?爹,您伍了。”

    王老爺這一次倒沒有提着柺杖打人,而是陷入了沉思,過了半晌才道:“你們說的也不是有道理,哎,兒大不由爹啊,你們若是瞅準了什麼營生就放手去做吧,若是需要銀子到賬房去支度一些,但必須記住,不要事事計較私利,爲臣要忠,爲人要誠,爲商更要講究一個信字,若是老夫知道你們再外面胡來,可要小心家法。”

    大兒子咧嘴笑道:“兒子也是讀過書地,自小就聽從爹的教誨,絕不會胡來。”

    “嗯。”王老爺無奈的點點頭,這個世界變得太快,他已經發現原來的那一套似乎不太實用了,如今這樣也是蠻好,王老爺子心裏想着,都說人心不古,朝廷過重商業使萬民只知銅臭,可是如今看來,似乎倒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有了商人有了作坊工廠,商人們賺了錢,百姓們似乎也有了工作的機會,工錢一個月比一個月漲的要多,人一有了錢也不是壞事,許多人做工之餘還讀書呢,誰說他們忘了教化?只知銅臭?如今蘇州城裏哪個人不是把兒子送去學堂裏讀書,若是從前,大人們連飯都喫不上,誰會管什麼讀書識字?再看看今天,滿街的人都往衙門那裏涌,有糧出糧,有力出力,這豈不是書裏三皇五帝時期描述的一樣?誰說這些百姓不懂教化?………………………………………………………………………………………………………………………………………………

    江蘇布政使汪明傳乃是隆武年間的舉人,按道理,一個小小地舉人能在縣城裏能做一個縣丞或是典吏便不錯了,到了頂最多也不過是個七品的縣令,像汪明傳這樣的舉人出身趕到布政使的實在少之又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