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第244章 與武后隔空交手合!
    大明宮,紫宸殿。

    高階上仍然擺放一個巨大的御幄,只是不同於以往薄薄的絲羅垂下,隱約看到裏面兩道身影端坐,近來絲羅掛起,入殿的臣子能夠清晰的見到,兩道身影一坐一臥。

    李治昏睡在左側,睡夢裏依舊緊皺眉頭,面容愈發顯得蒼老憔悴,讓羣臣忍不住關心帝陵的修建情況。

    武后高髻華服,端坐在右側,背脊挺得筆直,臉上戴着薄薄的面紗,眉宇間滿是高傲,凌厲與肆意。

    以前與李治同坐此中,十數年來早已習慣,現在才發現一個人挺好。

    尤其是看着一羣紫袍和緋袍官員垂首入場,這種掌控朝局的感覺,讓她沉醉不已。

    只是今天第一件事,就不是那麼美妙了。。

    御史大夫尹中言出列,迫不及待的道:“臣彈劾相王府文學明崇儼,陰結私黨,恃威兇橫!”

    有御史中丞出列:“臣彈劾梅花內衛不遵律法,擾亂朝綱!”

    又有御史中丞出列:“臣彈劾梅花內衛窺度禁私,悖禮亂上!”

    即便近來朝會不開,議事改爲紫宸殿中,能入殿的官員名額寬鬆了許多,但御史臺也只有三位官員有資格進入。

    現在齊齊出列,言辭激烈的彈劾梅花內衛。

    羣臣爲之側目。

    御史臺這個機構從東漢有之,但在大唐貞觀之前,御史臺僅僅是風聞奏事,沒有司法權力。

    到了貞觀間,御史臺設置臺獄,受理特殊的訴訟案件。

    漸漸的,三司會審成爲慣例,凡是重大案件,都有御史臺和刑部、大理寺聯合審理。

    大理寺負責審訊人犯、擬定判詞,刑部負責複覈,最後報御史臺監審。

    自此御史臺權力大增,而從三品的御史大夫有兩個責任,一個是作爲宰相副手處理政事,也有副宰相的稱呼,另一個是監督百官,尤其是盯住宰相的過失。

    之前最着名的御史大夫是蕭瑀,專門盯着李靖、房玄齡、魏徵等人懟。

    是的,魏徵也有被彈劾的日子,不過蕭瑀雖然嫉惡如仇,性格很直,就適合當糾錯監察的活,但過於較真,盯着一點小事大書特書,因此瘋狂得罪人,一生六次出任宰相,六次被罷官,李世民對蕭瑀是真的很容忍,相比起來,魏徵也敢於直諫,但拍起馬屁來也毫不含糊,就會做人多了。

    再往後着名的御史大夫,就是安祿山了,挺黑色幽默的。

    且不說前後的名人,現在的御史大夫尹中言,並不是什麼強勢人物,之前反對武后被封天后,也只是職權範圍內的發揮,可此時此刻的聲嘶力竭,就不免帶着幾分跳腳。

    畢竟梅花內衛與御史臺的權力重合度太高,一旦梅花內衛顯出崢嶸,還有他們御史臺什麼事?

    其他官員冷眼旁觀,樂得御史臺衝鋒陷陣,那些反對武后的更是幸災樂禍,李敬玄剛要投靠你,就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看你怎麼應付!

    武后沉下臉來:“李敬玄私藏甲冑,圖謀不軌,爾等爲何沒有早早察覺?”

    羣臣一怔,就見豆盧欽望率先衝出,拜倒下去,近乎是泣不成聲的道:“臣失察有過,令奸賊猖獗至斯,臣有罪!”

    韋承慶第二個衝出,叩首請罪:“臣受邀入李府,被賊人陰附其下而不自知,臣有罪!”

    如此一來,刑部侍郎、大理寺丞、長安縣令等人不得不出列:“臣等有罪!”

    武后總結:“輿情失察,衆皆盲目,我看梅花內衛出手的正是時候!”

    她又轉向尹中言:“尹大夫,你是不是認爲李敬玄蒙受了不白之冤?”

    尹中言遲疑了一下,咬牙道:“私藏甲冑之事,頗多疑點,不可不查,望皇后明鑑!”

    武后道:“那此案交由臺獄審理,讓你們御史臺,還李敬玄一個清白如何?”

    尹中言還在考慮,能否找出梅花內衛污衊的罪狀,就聽身後兩位下屬輕輕咳嗽。

    他猛然反應過來,面色劇變。

    李敬玄如今臭名昭着,御史臺幫他,被有心人一宣傳,那不是官官相護,惡名纏身?

    別的官員倒也罷了,名聲差也不妨礙升官發財,但御史萬萬不能有黑點,否則再去彈劾別人,又有什麼說服力?

    這還是能翻案的情況,如果翻不了案,那好了,御史臺直接靠邊站吧!

    李敬玄之案沾不得!

    尹中言只能俯首:“梅花內衛得聖人詔書,辦理此案,我等不敢僭越!”

    武后聲音猛然變得冰寒徹骨:“虧你心中還有聖人,我當你們御史臺,只顧着清譽名聲呢!”

    尹中言叩首,悽然道:“臣不敢!臣不敢!”

    羣臣心悸。

    明明是一件對武后不利的事情,卻被她輕描淡寫的化解,反過來利用李敬玄將了御史臺一軍,這娘們的手段實在厲害。

    但事實上武后呵斥御史臺後,抿了抿嘴脣,也斜眼看了眼邊上的夫郎。

    她原本已經制定好了收編梅花內衛,將之變爲己用的計劃,不料明崇儼請命,李治在難得清醒時期的詔書,讓她的謀劃胎死腹中,此時心裏也在絞痛。

    她的失落情緒只在一瞬之間,立刻又振奮精神,冷視羣臣:“梅花內衛乃聖人親立,李敬玄一案,已證聖明,諸位各司其職,不可亂命,至於疏忽之責,我便赦免你們這次!”

    羣臣拜謝:“謝皇后!”

    此事揭過,豆盧欽望再度出列:“皇后雅性恭孝,識達今古,治國輔政,與聖相合,臣請聖人效文獻故事,進皇后爲天后!”

    韋承慶等一衆臣子上前:“臣等附議!”

    其他反對的臣子,先看了看御史臺,又望向兩位宰相。

    原本四位宰相,李敬玄、戴至德、郝處俊、裴思簡,如今一個滿門抄斬,兩個閉門思過,只剩下裴思簡,還是偏於軍事的兵部尚書。

    而新進位的宰相來恆,代表江南一系的利益,之前附議太子殿下提出的往洛陽就食後,就被狠狠訓斥,此時一言不發,顯然他現在謀求的是站穩腳跟,否則根本沒有發言權。

    御史臺被一棒打蒙,宰相沉默,看上去擁護天后勢不可擋,可武后看着沉默的大半臣子,眼中閃過陰霾:“此事由聖人定奪,倒是吐谷渾復國一事,你們議來議去,可有定案了?”

    羣臣心想你這娘們真會裝,如果不是你拖着事不辦,只想着當天後,早就下達旨意了,裴思簡立刻出列道:“吐谷渾幾經興亡,百廢待興,今王城已下,各部望風而降,理應速令青海國主與光化公主回國,安定藩國,以穩邊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