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亮劍之浴血抗戰 >第五百二十五章 根據地的萬里長城
    1941年6月,冀魯豫軍區指揮部,雷家村。

    周維漢、譚林、直南軍分區以荊大剛爲首主要幹部匯聚在一起,衆人蹲在村外的一條蜿蜒的土溝前。

    周維漢爲了更好的觀察,招呼着衆人下來,而後自己騰地一下跳到溝裏,親自實地觀察了起來。

    “首長,我們挖的這條道溝深在1.8米左右,寬1.5到兩米,全長約十二里,從雷家村的南口連接了北口!”一旁的冀中來的幹部耿萬雲說道。

    周維漢身高一米八,頭頂將將與道溝沿上的土堆平齊,而所挖出來的道溝的寬度,下口窄於上口,足以滿足馬車、架子車的通行。

    “拿把長槍過來!”周維漢招手說道。

    和尚急忙將自己的步槍遞了過來,周維漢接過步槍,想着拿着步槍,沿着道溝的斜坡露出頭來,廢了好大的力氣才爬了上去。

    “和尚,到你顯身手的時候了,看看能不能跳上去!”周維漢說道。

    和尚聞言,往後退了一步,隨後衝步上前,一腳登在道溝的斜坡之上,下一秒就上了平地。

    “嘿,這個道溝有些意思啊!人往裏走路,外邊的人不靠近基本看不見!”周維漢笑道:“而且小鬼子就算是也走在到溝裏,就它們那小挫個,上來可沒那麼容易!”

    “嗯,假如根據地遍佈道溝,小鬼子的機動力量的優勢蕩然無存,一下子就跟咱們八路軍處於同一起跑線,只能比較一下腳上的力量!”一旁的譚林同樣點頭說道。

    從冀中遠道而來的同志們,到了太南之後,一直在在太南根據地研究普及地道戰,幾個月下來成果斐然。

    在太南根據地的軍民齊心協力之下,在地質條件事宜的地方,不少村子與村子之間用地道連通,只待接下來再花費時間,就足以在地下形成一張龐大的地下通道。

    而前不久,冀中的同志們又來到了冀魯豫根據地。

    當時周維漢正帶着直南、豫北軍分區的幹部總結前段時間戰鬥的得失。

    王一功在會上總結道,冀魯豫一帶的地形大多是平原,與之前在太南截然相反。

    原先在太南,隨便找個山頭就能打伏擊,到了冀魯豫之後,戰士在作戰中普遍不適應。

    王一功甚至爲了日後能更好的阻擊安陽、滑縣、浚縣方向的日軍,提出了在與日軍接壤的地帶“造山”的計劃。

    周維漢聽後頓時被氣笑了,王一功所提的並不是在原有的地形之上去塑造更有利於部隊進行阻擊的陣地。

    而是相當於在一片漫無邊際的平原地帶,試圖堆出來一條長達幾百公里的小山出來,藉此日後憑藉有利地形阻擋日軍。

    這在周維漢看來無異於是空想,先不說日軍會不會阻止,會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在其中,就算成功堆出來,恐怕小鬼子早被打跑了。

    恰逢此時,耿萬雲帶着人來到了冀魯豫,當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提出了冀中軍區針對日軍的大掃蕩,正在根據地內阻止羣衆挖道溝。

    在1941年之前,冀中地區道溝前期爲橫路挖溝,只爲限制日軍交通同時也限制了根據地民衆的出行;後期改爲順路挖溝,但又屬於直線挖溝,易受敵人順溝火力攻擊。

    1941年之後,冀中軍區吸取以往的教訓,對根據地內的道溝進行重新設計與整合。

    是以,冀魯豫軍區纔出現瞭如今這一幕。

    “這道溝有好處,也有壞處,咱們要具體分析!”譚林突然說道。

    “怎麼說?”周維漢問道。

    “咱們所在的冀魯豫地區雖然與冀中地區的地形大體相似,但是區別在於咱們冀魯豫軍區的部隊是可以與周邊日軍掰手腕的,所欠缺的只是一個與日軍周旋的地形,而且挖了道溝,戰車連恐怕就是成了廢鐵了!”譚林分析道。

    “那你是不建議了?”

    “這倒不是,只要還需要好好盤算一下!”

    周維漢聽後點了點頭,而後說道:“我一直推崇禦敵於外的戰略,在太南如此,在冀魯豫照樣如此,道溝不僅要用來阻擋日軍進出根據地,同時還要藉此殺傷日軍的有生力量!”

    “依我看,道溝要先從根據地的外圍開始,由外圍向游擊區拓展,等到日軍大掃蕩實際,成羣成片的道溝會成爲阻擊日軍的最佳陣地!”周維漢最後說道。

    而後幾天,冀魯豫軍區一直在研究深化以道溝爲依託的防禦策略,並很快的付諸於行動。

    初步實施地區包括豫北軍分區大部分區域,主要集中在滑縣、浚縣、安陽等方向,其次直南軍分區清豐以南,對準兩濮地區進行防禦。

    於是,新的道溝設計更爲精細化、標準化。

    首先,道溝兩側有胸牆、背座,形成地上隆起的景觀形態。胸牆是由挖出的積土堆於溝之兩側形成的,便於戰鬥。

    將兩側胸牆平整,各留1尺小路,以便人馬行走,從而形成背座。

    其次,道溝每隔三四里挖一個方便農村大車行駛的錯車處,這種錯車處一般爲弧形或圓形,中間爲土丘,兩側是行進溝道,類似今天的交通轉盤。

    其設計目的一是方便農村車輛往來交通,二是防止敵人順道溝縱深射擊。

    各地道溝的深度一般爲1.8—2米,以1.5米最多,包括胸牆的高度,寬度一般爲1.5—2米,可以滿足農村大車的交通要求。

    對此,周維漢還提出來幾點要求,其一,凡是開挖道溝之處,儘量避開莊稼地。

    其二,儘量沿着民衆們日常所走之道路開挖,形成密集的交通網絡,以此用道溝來代替平地上的道路,避免單一道溝易於被日軍封鎖。

    其三,道溝兩端要深入村莊內或山林隱蔽處,方便軍民出入,

    其四、道溝內要視情況增加踏跺、掩體、散兵坑、排水井、排水溝、出入口等,以適用於作戰的需求

    其五,道溝不僅有乾溝、支溝,而且要根據適用情況來確定其寬度、深度、坡度及內部構造。同時,還必須做到“溝溝相連,村村相通”。

    命令一經下達,專區政府立即發動各村民兵動員所涉及區域的老百姓,部隊也派出人手充當技術人員。

    同時在各級政府領導下的羣衆組織擔當起了重要的責任,農民救國會、工人救國會、青年救國會、青年抗日先鋒隊、婦女救國會、教育界救國會和商人救國會,有力出力,有人出人。

    僅僅三天的時間,僅是清豐一縣之地各村民兵與老百姓等聚集起來的青壯年就達到了四萬人,而後遠遠不斷的壯勞力從其他各地趕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