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亮劍之浴血抗戰 >第八百三十二章 北方局會議
    濮縣,冀魯豫軍區指揮部。

    譚林也沒想到周維漢收到電報能立馬就回來,不由得感到意外欣喜。

    文薔和譚林並沒有見過面,周維漢先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只見譚林在周維漢耳旁說道:“你老周倒是好福氣,娶了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

    “你老譚也不差,喬大姐我在延州也見着過!”周維漢說着一拍腦門,趕忙讓文薔從行李箱中掏出一件毛衣。

    “你看我這記性,喬大姐囑託我給伱帶回來的,我差點給忘了,不過現在穿毛衣也不晚,還能再穿一個來月!”

    譚林的媳婦叫喬林君,在陝北政治保衛局工作,後來譚林調到冀魯豫根據地,上級原本也曾詢問喬林君的工作意向,只不過喬林君以工作爲由繼續留在陝北。

    周維漢在延州的時候,也與這位喬大姐見過幾面,臨走之前還委託周維漢將織好的毛衣帶給譚林。

    “我要是不催你,你不見得什麼時候能回來呢,否則這毛衣可就穿不上了!”譚林有意抱怨了兩句。

    周維漢尷尬一笑,與趙剛這種親密無間的兄弟之情不同,周維漢對譚林更多的是敬重,與其說是老大哥,更像是長輩。

    譚林平時很少發火,對待同志的態度如同春風細雨,諄諄教誨滲透在各個方面,周維漢在鬥爭方面經驗尚淺,在去延州之前,兩人沒少徹夜長談。

    因爲有譚林在,冀魯豫根據地的政治風向一直很穩定,並沒有生出太大的波瀾,但是人事變動同樣不小,高層的幾個位置基本填滿。

    回來的當天,譚林將地方政府以及部隊的幾個負責人喊過來,讓周維漢見了見,軍區參謀長趙秉章向周維漢彙報了當前階段部隊的現狀。

    相隔大半年沒見,周維漢知道譚林有很多話要說,所以也就沒有回到安排好的住處,而是譚林住在一起。

    讓人弄了幾個小菜,其他人都沒喊,只有兩人貓在屋裏小酌幾杯。

    事實證明,只要是一把手、二把手能夠齊心合力,內部往往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周維漢非常幸運,無論是趙剛還是譚林,搭班子都不錯。

    “在延州感覺怎麼樣?”譚林問道。

    “收穫不小!”

    “真的?”

    眼見譚林不信,周維漢繼續說道:“這還能有假?原先我總是跟同志們強調要多注重學習,其實反倒是自己沒有多少空閒的時間!”

    “去了延州之後,我一邊在馬院學習,一邊在抗大教書,日子別提多自在,期間經常翻閱理論書籍,偶爾還幫忙翻譯外國的軍事著作,相互印證之下,也算是對自己曾經過往的一種總結和昇華!”

    譚林聞言點了點,周維漢說的是肺腑之言,他在延州的時候,讀的最多的就是關於劉師長的軍事文稿。

    太南軍區隸屬於129師建制,周維漢一直認爲劉師長是八路軍軍事理論素養最高者之一。

    劉師長非常重視總結、研究以及部隊正規化建設,出身於129師的將領多受其影響。

    簡單一句話,光是自己會指揮打仗不行,得讓大傢伙都知道該怎麼打仗,怎麼打勝仗。

    太南軍區打的大仗、惡仗、勝仗不少,每逢戰鬥結束之後,往往總結報告還沒上報,師部就開始催促,只不過原先在太南軍區這種事一般是邢志國負責。

    周維漢同樣重視部隊正規化建設,在戰後總結方面也積極參與,這一優良傳統也延續到冀魯豫軍區的部隊,

    除了劉師長之外,還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粟大將。

    因爲劉師長重視部隊正規化建設、高度重視軍事理論以及戰術,所以經過他打造出來的部隊都非常穩。

    同時,劉師長也不怎麼挑手下的將領,誰來都能用,還都能用的很好,歸根結底是他的馭將之術乃是正規化理論,而不是鮮明的個人風格。

    粟大將恰恰相反,在指揮上嚴重依賴個人智識,對手下的將領很挑,如果上下溝通不好,執行不到位,很容易產生阻力。

    想到這,周維漢就認爲進行幹部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每支部隊深受其軍事主官的影響,都有各自的作戰風格。

    冀魯豫軍區接下來與山冬軍區以及新四軍的部隊少不了要聯合作戰,提前一步讓雙方幹部互相熟悉對方的風格會減少不少麻煩。

    山冬軍區的部隊來源複雜,基層指戰員基本上都是本地人,中高層骨幹一部分來源於早期的山冬縱隊,一部分則是來源於115師,最後一部分則是來源於紅四方面軍的將領。

    而新四軍的組成則是更爲複雜,早期的骨幹是由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而來,其中存在極大的地域分歧,最爲明顯的就是語言溝通不暢以及作戰風格不一。

    任重而道遠啊,周維漢內心感慨道。

    兩人晚上聊了很多,大多是由譚林在說,周維漢只是講了兩件事。

    將太南軍區279團以及29團成建制調到冀魯豫軍區,譚林存有擔心,怕影響到太南軍區的戰鬥力,主要還是擔心上級不會同意。

    不過當周維漢說到會卸去太南軍區的職務,並且拿兩個團互換,譚林也就放心了,另外一件事則是將新五旅從漳北地區撤離之事。

    “不瞞你說,雖然冬天下了幾場雪,糧食收成會有好轉,可是口糧問題上壓力還很大,日軍一直將黃泛區的民衆驅趕至根據地,到現在都沒有停歇,這些涌入根據地的外來人口,造成了很大負擔!”

    “截止到過年之前,大約就有將近120萬人口涌入根據地,其中大多是老人和兒童!”

    譚林說起這事來,表現的憂心忡忡,日軍那邊也有能人,眼見正面無法擊垮冀魯豫八路軍,於是將黃泛區的民衆驅趕至根據地,其目的就是想拖垮冀魯豫根據地。

    無論是什麼時候,人口都是重要資源,可是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隴海線以南的豫東和皖北存在大片黃泛區,日軍接手之後也嫌棄是個累贅,但是又不能棄之不顧。

否則以黃泛區這種地處中原的地理位置,又怎麼可能便宜了張嵐峯部的僞軍,讓其設置軍管縣。

    一開始日軍還是無論男女老幼統統進行驅趕,可是後來發現黃河故道以北的八路軍設置軍屯接收外來人口,搞得有聲有色。

    於是更改了之前的辦法,青壯人口留在軍管縣搞生產負責種地,老人和兒童則是重點驅趕目標。

    日軍料中了八路軍不可能棄之不顧,但是這些民衆即使到了根據地,也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生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