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拂水龍吟鳳梧揚 >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
    “同門之義?爲娘從光祿大夫江大人隻身前來入仕來看,倒是未必……”

    趙匡義道:“孩兒在藥王谷時,聽嚴秋師兄講過,書院立院開始就有了規矩,學子倘若入仕朝堂不準道出自身師門出處……”

    “哦?”趙杜氏稍是一愣,“這倒未聽你言及……這是何原因?”

    “聽說像是恐書院有了名聲,各個朝堂會傾力拉攏,而書院學子本身就來自五湖四海,恐他們日後會爲自己所在國邦自相殘殺。”

    “嚴師兄又說,若非書院長輩因……因聖上賢明,也不會讓江先生前來相助,而聖上登基後,書院長輩對弟子入仕中原朝堂有支持的意思……”

    “如此看來……”趙杜氏沉吟道:“這書院長輩有心懷天下百姓安生的抱負,若當今聖上有失仁德卻也不會讓書院弟子相助於他……但若如此,倒是大有好處。”

    趙匡胤兄弟二人一時疑惑,又聽趙杜氏言道:“他們此等胸懷必是會大局爲重……即使當今聖上有失,繼統之人只要能造福於民,他們亦會鼎力相助。

    從青青在巴公原救駕一事來看,若說賜以財物或是一官半職倒是說得過去,但以軍功見封一個尋常出身之人爲郡主……當今聖上意圖不淺呀。”

    “母親是說……”趙匡胤似有所悟。

    “聖上此舉是有多種用意,青青的兄長是書院弟子,對她恩賜,一來,可澤及他兄長等人,也可以說是間接報答書院的相助之情。而書院學子又來自各個朝邦,此舉亦可激勵衆學子來爲中原朝堂效力。

    唉,可惜爾等未去書院求學受教……但聽廷宜所言,爲娘猜想書院育人之心,必定是天下百姓爲先,天下太平爲念,那些剛出山的學子必然是一番熱血,懷有家國天下的情懷……”

    趙杜氏言語一頓,端起書案上的參茶茗了一口,緩緩言道:“你兄弟二人日後要多與他們親近,特別是元朗,你此下爲殿前指揮使,是爲他們的上司、前輩,先與他們講家國大義,再慢慢潛移默化……讓他們明白入仕朝堂錢權的重要性。

    倘若你引導得當,這些學子日後必會有人因榮華富貴而爲你所用,他們涉世未深……先可與之平交,再暗中使人打壓,而後出面施以相助,他們定當感恩於心,意氣使然之下,屆時‘忠’字見輕,‘義’字就見重了,所謂士爲知己者死……此中道理你二人當要明白,記在心中。”

    趙匡胤與趙匡義互視一眼,齊聲點頭應道:“母親所教,孩兒謹記在心。”

    趙杜氏大爲欣慰的點了點頭,“聽聞書院楚先去的姐夫也是奉事朝中……”

    “正是。”趙匡胤應該道:“諫議大夫程正程大人便是。”

    “嗯。聽說他有個千金待嫁閨中,貌美溫柔……即是楚先生甥女,想必也是知書達理,賢良淑德……”趙杜氏微微一笑,“平章事、門下侍郎範質範大人的二公子年少有爲,也未婚娶,此二人倒是良配,爲娘今日做次媒家,與他們牽個百年好合……”

    “這如何使得?範宰輔對聖上大是忠心,而楚先生雖卸了山長之務,但其在學子心中是爲神明,倘若他日應事……範宰輔必會反對,屆時……”

    趙匡義與嚴秋、宮少文同在藥王谷學醫,對於書院的內情也知曉一二,但知楚南風在衆學子心中的威望。心想他日若郭榮有失,對郭榮忠心耿耿的範質必是擁護他子嗣爲帝,而趙杜氏將楚南風甥女做媒許配與他,無形中又是給範質增加的勢力,對於趙杜氏的安排卻是大爲驚疑。

    “爲娘不知日後的變數會是如何……但以高僧從未言及舉兵造反一說,猜想其中機緣必是權謀爲上……故纔敢行此策略。

    範大人之忠只是一家一姓而己……對以天下太平爲念的楚先生來說還是見小了。倘使他日有機緣造成騎虎難下之勢,範大人的立場反會因楚先生顧全大局之心所改變……或是說不得不改變。”

    趙匡胤兄弟二人聞言面面相覷,又似有所悟般,相互點了點頭。

    “不僅如此,中書侍郎王溥的女兒……爲娘也想將他做媒牽與江大人的公子,”

    “啊?!”趙匡胤、趙匡義復是驚訝。

    “呵呵,相輔相成之勢,用之得當,也可使之相互牽制。而他日事成,朝中的文臣武將,亦也是新朝之臣子,爲娘此下與媒之情,他日卻爲恩典了……

    元朗你此下但記謙恭,殺敵但爭人前,功勞應讓與他人……聖人不爭,神人無功,其中之理淺薄釋之,當是以退爲進。

    此下得此機緣,已非行臣子之道,當懷潛龍之志,你二人但有使百姓安生之願,天下太平之念,自當問心無愧行之、圖之。”

    趙杜氏最後一段話,聲音低沉,卻也激昂,趙匡胤與趙匡義起身下拜,齊道:“孩兒謹記母親教誨。”

    “起來吧。”

    待二人回身落座,趙杜氏望向趙匡胤,“元朗大慧之人,爲娘但知我兒必會理解爲孃的苦心……方纔去而復返,想是有所悟通,可否見告爲娘。”

    她讓趙匡胤退去休息之時,告知智光隱在府中,實有勸他以家人性命爲重,答應入緣智苦偷天換日之舉,見趙匡胤默然點頭而退,心猜他大爲委屈。

    她知趙匡胤至孝之人,故意留在書房,造成寢食難安之勢,迫使趙匡胤心思有所煎熬,以期他能回心轉意。

    當趙匡胤返回書房,她自也看出趙匡胤轉變心意了,便將自己的看法、佈局言出。此下觀趙匡胤心甘情願之願,卻是問起他返回書房的原因。

    趙匡胤略一遲疑,應道:“孩兒本是不信佛劫之說……突想前巴公原大捷之後,聖上震怒於寺廟僧尼之行止……”

    “哦!?何以如此?”趙杜氏詫異道:“你倒從未與爲娘言及,說來聽聽……”

    趙匡胤便將當時在營帳之中郭榮與方常勝對話之事言岀。

    “高僧有言三年佛劫起應,果是如此。”杜杜氏臉顯敬畏之色,沉言片刻,又道:“你二人此後行事須多多留意了……變數應期難料,當着力謀備應對力量。”

    “哦……元朗,你可知馮元老在世之時,協助他督造太祖皇帝寢陵……除司天監官員之外,主要輔助官員還有何人?或是宮中侍衛有何人蔘與?”

    趙匡胤一時疑惑,“母親的意思?”

    趙杜氏未與作答,依是問道:“那時你爲神虎營指揮使,聖上若暗中遣宮中侍衛相助馮元老,想必你是知道,你且仔細想想……”

    趙匡胤皺眉思索良久,搖了搖頭,“孩兒但記那時,聖上並無有讓宮中禁衛協助……神虎營是聖上最爲信任之親兵侍從,若是暗中有令,必要以神虎營侍衛爲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