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李塵李承乾 >第767章
    第767章

    在華夏讀大學的時候,他就多次從史書典籍中看到過描寫富士山的文章和報道,但卻一直沒機會親自來觀光。

    如今既然剛好漂浮到了這裏,那何不乾脆就下去看看?

    富士山位於本州島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跨越在島國靜岡縣與山梨縣之間,山麓位於駿河灣至系魚川之間的大地溝地帶上。富士山高3775.63米,山底周長125千米,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

    富士山是島國精神、文化的經典象徵之一,在島國人的心中是一座蘊含着自然魅力,優美、莊嚴的神山,自古以來一直是島國文學者謳歌的主題,同時也是島國人崇敬的聖地,是島國民俗宗教的一部分。

    富士山山體呈圓錐狀,山頂長年積雪。富士山山麓周圍,分佈着五個淡水湖,統稱“富士五湖”。

    富士山是島國一座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活火山,是島國國內的最高峯,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島國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

    富士名稱源於蝦夷語,現意爲“永生”。原發音來自島國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體呈優美的圓錐形,聞名於世,是島國的神聖象徵。

    在後世,富士山被島國人民譽爲“聖嶽”,是島國民族引以爲傲的象徵。

    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富士山作爲島國的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峯”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

    此時此刻,李塵和李世民二人,便是已經來到了這富士山頂。

    別看富士山被島國人譽爲神山,但,這富士山實際上,是一座活火山,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噴發。

    李塵依稀記得自己在某本雜誌上看到過,富士山山頂的火山口,一共噴發過18次,距離現代最近的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雖然目前是處於休眠狀態,但隨時會有噴氣現象。

    在有記錄的島國曆史上,富士山火山活動最爲活躍的時期,是平安時代初期的9世紀。

    根據史書《島國紀略》載:“延歷十九年六月,駿河國言,自去年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顛自燒,晝則煙氣暗暝,夜則火光照天,其聲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紅色也。”

    延歷二十一年,《島國紀略》載:“駿河相摸國言,駿河國富士山,晝夜恆燎,砂礫如霧散者,求之卜巫,佔日,千疫,宜令兩國加鎮謝,及讀經以攘殃(中略)五月(中略)甲戊,廢相摸國足柄路,開呂荷途,以富士燒碎石塞道也。”這就是島國曆史上著名的“延歷大噴火”。

    貞觀六年,史書《島國三代實錄》載:“(貞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駿河國言,富士郡正三位淺間大神大山火,其勢甚熾,燒山方一二許裏,光炎高二十許丈,大有聲如雷,地震三度,歷十餘日,火猶不滅。”“焦巖崩顛,砂石如雨,煙雲鬱蒸,人不得近,大山西北,有本棲水海,所燒岩石,流向海中,遠三十許裏,廣三四許裏,高二三許丈,火焰遂屬甲斐國。”

    同年7月,富士山還在繼續噴火,根據《島國三代實錄》再次記載:(貞觀六年七月)十七日辛丑甲斐國言,駿河國富士大山,忽有暴火,燒碎崗巒,草木焦,土崩石流,埋八代郡本棲並劃兩水海。”

    “水熱如湯,魚鱉皆死,百姓居宅,與海共埋,或有宅無人,其數難記,兩海以東,亦有水海,名曰河口海,火焰赴向河口海,本棲等海。”

    未燒埋之前,地大震動,雷電暴雨,雨霧晦冥,山野難辨,然後有此災異焉。這次大噴火,史上也叫“貞觀大噴火”。

    從記載來看,這次大噴火使得大量熔岩流出,其結果是富士山北麓的劃海被填滿消失的同時,誕生了留存至今的精進湖和西湖。劃海被熔岩填埋的另一個結果就是誕生了現在的青木原樹海。

    就在這次大噴火後的第二個月,大和朝廷發佈了“鎮謝”命令。爲了鎮謝和祭祀,必要的文獻資料是不可缺少的,都良香就是被命令起草文書的對象之一,留下了《富士山記》。

    根據這些史料可以見得,美麗的富士山不僅會噴火,而且這東西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指不定在遊客觀光的時候,岩漿便會噴涌而出。

    因此,李塵可不敢帶着李世民在這富士山上逗留太長時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