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李塵李承乾 >第924章
    第924章

    道信遂給他賜了法號“弘忍”。

    弘忍禪師出家後,便住在雙峯山,奉事道信。

    弘忍禪師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寬忍柔和。同學經常欺負他,他也不爭辯,泰然處之。

    他心量寬宏,慈悲仁愍,純潔無瑕,不談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臥,起心動念。

    弘忍無時無處不處在覺照當中,而且經常幹苦活重活兒,甘爲大衆服務。

    白天他混跡於大衆中,幹各種雜活兒,晚上則攝心打坐,通宵達旦,精進修行,經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禪師的人品、精進和悟性,使他漸漸地成爲同道們的學習楷模,道信祖師經常給他開示頓悟之旨,不斷地隨機鉗錘,使他的道行很快地進入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終於因緣成熟,道信把他的法衣傳付了弘忍禪師,弘忍禪師也就成了中土禪宗的五祖。

    付法的時候,道信送給他幾句禪語: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弘忍禪師便是根據師傅送給他的這幾句,才悟出了那流傳後世的真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禪師得法之後,不久開法於黃梅馮茂山,又稱東山,大啓法門,很多人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求見弘忍禪師,所謂“四方請益”,“月逾千計”。

    弘忍禪師門下培養了十幾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詵、老安、法如等,有五位弟子曾被封爲國師。

    弘忍禪者的生活,寓禪於生活之中,把搬柴運水,都當作佛事,又主張禪者應以山居爲主,遠離囂塵。這種生活的變化,在華夏佛教史上影響深遠。

    弘忍注重“心”,稱爲清淨之心。此心本來清淨圓明,只因煩惱所攢,不能顯露。

    他認爲習禪的目的,就是要斷除煩惱,體證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說的“明心見性”。

    而此時此刻,李塵將這幾句禪語,他們以前從未聽過。

    這幾句可謂是五祖弘仁一聲所悟的精華,此時此刻通過李塵的嘴說出來,簡直是讓鑑真和玄奘二人如同醍醐灌頂!

    他們從未想過,這位少年太子殿下對於佛學,竟然有如此深厚的認知和見解!

    要知道,李塵所在的這個時間段,距離弘忍禪師說出這幾句著名的禪語,還有至少數十年的時間,鑑真和玄奘二人更是不可能聽說過這幾句。

    此刻見李塵能夠將如此深厚的哲學理念信手拈來,二人頓時都被唬住了。

    由於弘忍禪師這幾句十分通俗易懂,再加上玄奘和鑑真二人都是悟性極高的僧人,他們甚至已經從中開始有所感悟!

    此時此刻,鑑真和玄奘二人,已經是徹底將李塵當成了高人去對待!

    他們再也不敢因少年太子的年紀而對他有絲毫輕視,相反他們意識到,這位少年太子在佛學一道上,竟然絲毫不弱於他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