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李塵李承乾 >第953章
    第953章

    誰都看得出來,李世民是生氣了。

    在場大臣都爲魏徵捏了一把汗,可魏徵卻是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說:“可惜先太子沒有聽我的話,否則他不會落得今天這樣的結果。”

    大臣們聽了更加緊張。沒想到李世民倒轉怒爲喜。他器重魏徵的正直,不但不處分他,還任命他做了諫議大夫。

    李建成、李元吉死後不久,他們手下的人惟恐受到株連,人人自危。

    爲安定人心,李世民宣佈大赦天下,凡是玄武門之變前與故太子和齊王有關係的人一律無罪,如有人再告發,就要反坐,受到懲罰。

    但人們還是不放心,李世民就派魏徵到河北一帶進行安撫,途中碰到州縣官員押送兩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舊部。

    魏徵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後命令將他們釋放了,李世民誇獎他做事能以國家爲重。

    在華夏曆史上,唐初宰相魏徵以敢於向皇帝直言進諫著稱。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李世民有不對的地方,魏徵就會據理力爭,進行勸說,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發脾氣,他也毫不畏懼,照舊慷慨陳詞。

    有一年,李世民派人徵兵,有人建議,不滿十八歲的男子,只要個頭大,也可以應徵。

    李世民同意了,但魏徵將詔書扣住不發,李世民催了幾次,魏徵還是不發。

    李世民大發雷霆,訓斥魏徵爲何扣發他的詔書,魏徵不慌不忙地說:“我聽說,把湖水弄乾捉魚,雖能捉到魚,但到明年就無魚可捉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身體強壯,但不滿十八的男子徵來當兵,以後還從哪裏徵兵呢?國家的租稅雜役又由誰來承擔呢?”

    “陛下的詔書上清楚地寫着徵召十八歲以上的男子當兵,現在不到十八歲的也應徵,這豈不是說話不講信用嗎?”

    說得唐太宗啞口無言,好半天才說:“我過去總以爲你固執,不通情達理,今天聽你議論國家大事,才知道我的過錯很大啊!”

    他立即下詔,免徵不到十八歲的男子。

    當然,李世民對魏徵的勸諫並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接受的,有時是既恨又怕,甚至還想幹脆殺掉他!

    有一次,李世民罷朝回來,氣沖沖地對皇后說:“我應當殺了這個鄉下佬。”

    長孫皇后趕忙問要殺誰,李世民說:“魏徵這傢伙老是在朝廷上折辱我,我實在忍不了了。”

    皇后聽了這話,連忙回去換上一身朝服,恭恭敬敬地站在庭院裏。

    李世民見了,十分驚訝,問她這是在幹什麼,皇后說:“我聽說只有聖明的君主纔能有正直的臣下;現在魏徵正直敢言,全是由陛下的英明所致呀,我怎敢不表示我的祝賀呢?”

    太宗聽了,覺得很羞愧,這才放棄了殺掉魏徵的想法。

    李世民畢竟是一位明君,他雖然也像常人一樣,喜歡聽順耳諛辭,不喜歡聽逆耳忠言,但他還是能剋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較爲清醒的頭腦。

    所以,他對魏徵既尊重,又保持着良好的感情。

    貞觀元年,魏徵被升任尚書左丞。這時,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李世民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事。

    結果,查無證據,純屬誣告,但李世民仍派人轉告魏徵說:“今後要遠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

    魏徵當即面奏說:“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麼國家興亡,或未可知。”

    並請求李世民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李世民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魏徵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爲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爲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爲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爲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

    李世民聞言,不斷點頭稱是。

    貞觀中期以後,朝廷大臣都盡力歌頌太平盛世,魏徵卻給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章,指出他十個方面的缺點,希望他警惕,保持貞觀初年的好作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