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山寨小姑爺 >第二十五章 各有家學
    醉香居二樓,名爲梧桐軒的包廂內,肖守業父子二人正在等待趙先生的到來。

    等待期間肖華飛向父親詳細瞭解了這位趙先生的過往,趙先生名爲趙沐林,爲原爲原工部侍郎趙櫛慶旁支後代。

    聽說趙侍郎在任時正是大晉國力中興之時,着實在他手中經辦過幾個大工程,比如修河,通運河,修京城外牆等。

    自然這趙沐林也是沾了他爺爺的光,因此纔有錢幫助賦閒的張縣令去運作起復之事。

    父子低聲音談話間,只聽得外面夥計傳聲:“這位客爺裏面請,梧桐軒有貴客正在等候。”

    這其實就是人家醉香居對夥計調教的到位,引導客人進門同時,通知包廂裏面人知曉有客人上門,好早做準備。

    肖華飛連忙隨父親站了起來,走到包廂門口,打開門迎接趙先生,就瞧見一個三十五六歲的中年人在夥計的引導下,正向包廂走來。

    稍一打量這趙先生,身着青色長衫,眉毛狹長,三縷鬍鬚修剪得很是得體,舉止平易近人並沒有端着讀書人的架子,對待夥計也很是客氣,臨近門口還不忘謝謝引路的夥記,頗有幾分讀書人的儒雅之氣。

    父子二人將趙先生迎進門,肖守業首先與趙先生見禮,並向他介紹起肖華飛,無非是他兒子仰慕趙先生人品才學,特來拜會云云。

    趙先生起先看到肖華飛到是稍有詫異,但見肖華飛言談之間對他很是尊重,他便也大方地稱呼肖華飛爲賢侄。

    這趙先生嚴格來說,只是張縣令的私人幕僚,並不是官派的官職,所以喝酒聊天時倒也不拿什麼架子,何況肖家是姚安縣大富之家,每年有個大事小情需要募捐時,雙方總少不了要打交道。

    整個酒宴前半段氣氛十分融洽,雙方只是相互聊些今年天氣,鄉間收成等話題,這趙先生倒也不是隻讀死書的書呆子,言談間很是風趣,也向講了幾個他們家鄉的典故與笑話。

    待相互敬了幾輪酒,雙方都喝得有一絲酒意,肖華飛也跟着陪了幾杯米酒,覺得時間差不多了,便向父親使了一個眼色。

    肖守業再次舉起酒杯,笑着對趙先生道:“自從張縣令上任以來,我們姚安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也安居樂業,因此百姓對張縣令感恩戴德。可是我卻知曉,這些功績裏,趙先生也是出力甚多,起碼這謀劃之功是少不了的。今日肖某不才,替姚安百姓敬趙先生一杯,以示感激之情。”

    趙先生聽得此言,臉上越發紅潤,他一點不懷疑肖守業說話的真實性,因爲事實就是如此,那張縣令的確是二甲進士出身,可是根本不通縣衙內的庶務,對待縣衙裏那些油滑胥吏也根本沒有制衡的手段。

    若是隻是看哪個胥吏不聽話就打板子,那最後可能全縣一個能幹活的胥吏都沒有了,簡單粗暴永遠不是解決基層問題的方法,哪怕是皇帝也不敢這麼做。

    而趙先生的爺爺,是從縣衙一直升到六部侍郎的官員,在如何主持縣政這方面,頗有些家學傳授給了趙先生。

    因此趙先生所掌握的爲官之道,不是張知縣這種從底層,直接考取進士的官員可以比擬。

    從張縣令到姚安縣上任以來,全靠這趙先生在背後出謀劃策,如何驅使下吏,結交縣內富戶與鄉紳,才能使今天縣內顯得政通人和,只是可惜這姚安縣只是個普通中縣,遠沒有江南錢糧大縣容易做出政績。

    肖華飛也馬上起身,雙手持杯相敬,嘴上附和道:“我父親這話,也是我們這些後輩讀書人所想,大家都以張縣令和趙叔叔爲榜樣,願爲家鄉父老出力。”

    被肖守業父子的話搔到心中癢處,這些話就是他平時心中所想,可卻無法自己說出口,趙先生心中升起一種知己之感,嘴中雖連連說着過譽,擔不起,卻將手中酒杯舉起一飲而盡。

    此杯酒過後趙先生對肖家父子,態度上變得親近了不少,彼此言談間也隨意起來,彷彿是多年的世交在聚會敘舊。

    又隨便說了些姚安縣以前的一些典故,肖華飛見時機成熟,便對趙先生說道:“小侄前些時日隨家裏商隊出行,倒是碰到了些趣事,說給趙叔叔聽聽。”

    “哦?賢侄說來聽聽?”趙先生也沒在意,以爲肖華飛又要講一些周邊的趣事。

    肖華飛貌似隨意,笑呵呵說道:“小侄前些時日往雲鋪渡行進時,路遇一處山坳,其間有幾十個衣着破爛的流民攔路要飯,個個面黃肌瘦,被我們商隊護衛一嚇,居然都磕頭求饒。”

    趙先生聽聞有些皺眉,官府最忌諱轄區內有流民存在,若是大股流民,爲防民變可能還要費力防備,民變這種東西可是大晉官老爺們最怕的事情。

    “賢侄是在何處山坳遇見這羣流民的?距離雲鋪渡多遠?”

    “大約是在一個叫黃石山的附近,離雲鋪渡有十五里路左右。”肖華飛老實答道,並細細觀察起趙先生的表情。

    趙先生聽完並沒有過多的思考,捋了下鬍鬚接着道:“那夥人就是藏在黃石寨的一夥逃民,平時若是商隊人少,他們可能行搶,以前縣衙也曾接到外地客商的舉告。賢侄今日既已在此,人肯定是無恙,今日來見我,財物難道有損失相追回?”

    父子二人仔細觀察趙先生的言行神態,見他應該未從鄭捕頭那得到什麼風聲,想來鄭捕頭也是自己想喫獨食。

    肖華飛稍稍放下心來,趙先生和縣令應該不知曉此事,證明這縣衙中縣令與胥吏們還不是鐵板一塊,否則他也怕這趙先生獅子大開口。

    肖守業哈哈一笑,接過話頭,爽朗說道:“哎,那羣逃民哪敢打大商隊的主意,一個個破衣爛衫的,連個棍子都沒有,倒是我這兒子打小心地善良見他們實在可憐,經不住哀求,從商隊中找了些糧食布料施捨了給他們。”

    肖守業與趙先生又喝了杯酒,繼續說道:“這也是我家老爺子平時對子孫管教得嚴,一心想讓肖家成爲積善之家。這不去年鄉下發水,我家還捐了不少銀子。如果行商途中遇到困難之人,能力所及都要幫一把。”

    趙先生聽到此處,也跟着點點頭,他記得去年肖家是捐了銀子修堤,張縣令還特意見了肖守業以示嘉獎,他當時也在場。

    見趙先生點頭,肖華飛馬上問道:“小侄當時也是第一次跟隨商隊行商,爺爺在家裏老是教育我們出門在外,碰到困苦之人能幫則幫,剛纔聽趙叔叔所說,這羣人難道爲過什麼惡?我姚安縣內竟如此不太平?”

    事關張縣令在姚安的民間風評,肖家又總四處行商,肖華飛這句問話,讓趙先生有些警醒。

    他馬上微微一笑,語氣平和解釋道:“那倒是沒有,這羣人從來沒有對本縣人下過手,就是偶有阻擋,也是很有分寸,無非厚顏討要些財物。張大人那裏更沒有下面小吏們上報過,咱們姚安縣有什麼匪徒,我看那夥人至多是一羣稍有忤逆官府的逃民。賢侄下回遇到不願給就不給,他們不敢拿你家商隊何。”

    肖華飛馬上笑道:“承蒙趙叔叔爲小侄操心,那羣人並沒有一絲爲難過小侄,不過您也看到了小侄平安無事,小侄爲表感謝再敬您一杯。”

    肖守業也連忙舉杯,三人一起又喝了一杯,父子二人輕輕碰了一下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剛纔趙先生的回答,基本印證了肖華飛的猜想,不會有縣官喜歡對外宣稱自己治下不寧,反而肯定會大舉粉飾太平。至於真有問題,那升官或調任後留給下任解決不是更好!

    就算當官的臉面不要了,向朝廷請兵剿匪?那爲官政績暫且不說,這軍馬開拔的錢誰來出,萬一耗時日久沒有把山匪立即剿滅,那駐軍所需糧草誰來出,軍馬過境前後和當地百姓產生的摩擦誰來善後。

    縣太爺是不會指望大晉官兵能有什麼好軍紀,相反他們可能比山匪爲害更甚,所以只要附近山寨逃民別喫什麼窩邊草,立起什麼替天行道的反旗,凡事不做絕,他們也樂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家最好一輩子不打交道纔好。

    同樣如果鄭捕頭向上報告說有山匪,那萬一縣太爺讓他去緝拿怎麼辦?所以這是一局心理博弈的遊戲。

    若肖家先向誣告人下殺手,那背後釣魚之人就可以把事情變得複雜,順手把肖家推下深淵,就看誰看得更深更遠。

    不過事到現在並不是說肖華飛已經搞定了一切,反而是剛剛開始,他只是探明瞭張縣令對黃石寨的某些態度或者是對整個事情瞭解的程度。

    往後的每一步纔是最終改變,現狀的關鍵,他需要一個可以穩定發展的黃石寨,他也無法扔下那些窮苦的山民不管,畢竟杜蘭英所在乎的也將是他的責任。

    他必須給黃石寨衆人在大晉搞一個合理合法的名份,否則總有一天,那暗殺他的背後主使之人,依舊會拿這件事情做文章。

    肖華飛再次舉杯,對趙先生說道:“小侄最是敬仰張縣令大人這種有才學的大人,趙先生可否講講大人平時的治學軼事,也好讓小侄將來宣揚大人的風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