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假太監:從攻略貴妃開始 >第五百七十六章 新氣象
    時隔一年,河北大地發生很大的變化。

    遼國被滅了。

    明廷不但收復了幽雲十六州,還接盤了遼國廣袤的領土。

    搖身一變,成了東方大陸上地盤最廣,實力最強的大帝國。

    表面上,司馬飛燕還是大晉之下的飛燕王。

    但明廷的百姓們心氣兒高着呢!

    兩三個月來,大批難民渡過黃江,投奔明廷。

    看他們扶老攜幼,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模樣。

    明廷的百姓就越發覺得自己足夠幸福。

    遼韃子當初在河北路過篩子一般殺戮無數。

    繁榮的河北路人口驟減大半,有錢人和地主不是跑到封丘,就是去江南避難了。

    剩下大批無主的良田,重新分配之後,百姓們的家業陡然增加了一倍還多。

    明廷的稅賦沿襲大周舊制,同時做了不少調整。

    比如,取消勞役,官府施工必須按照市價出錢僱人。

    亂七八糟的稅賦統一折入田畝,三十稅一,交錢交糧都行。

    進一步避免了官府和糧商的盤剝。

    如此低的稅賦,肯定無法支持明廷開支。

    沒關係,新朝新氣象,政令推廣沒什麼阻力。

    明廷直接開徵商稅,年營業額超過三十兩起徵!

    普通商品,鹽鐵都算,統一三十稅一。

    玻璃、珠寶等奢侈品則是十五稅一。

    難道,就沒人反對麼?

    少之又少。

    因爲,當初河東、河北那些有錢人、地主跑去封丘避難的,大多數都被遼人順手給宰了。

    僥倖保得性命,或者去了江南等地的,現在想回來都不行。

    明廷實行密碼身份牌制度,一旦查到偷偷入境者,沒收全部財物,發配遼東之北,待遇比移民還差一半。

    至於遼國舊地那些富人、地主,稍稍有作惡劣跡的,早就被抄家砍頭了。

    素有善名,老實本分的肯定夾着尾巴做人,哪敢出來鬧騰?

    鹽鐵都三十稅一了,簡直開了歷代王朝的先例。

    你還嘰嘰歪歪個啥?

    明廷新政,真正得益的是普通百姓。

    耕田種地的,家家戶戶都是十畝起步,人口多的甚至高達幾十畝。

    糧稅那麼低,農閒季節還能去務工賺錢。

    做小本生意的,一年的營業額哪有三十兩?連商稅都省了。

    更沒有衙役,胥吏、地痞刁難。

    你以爲帶着白帽子的內衛軍以及其他部隊的督察隊,真不管地方事務麼?

    他們同樣被賦予監察職責。

    僅僅一年,河北之地就大變樣了。

    收復更早的河東路,家家戶戶也過上了好日子。

    大隊大隊的難民在水軍的協助下,要麼坐船,要在各地官府的協助下乘坐免費車馬走陸路。

    只要你進入明廷地界,至少不擔心飽暖!

    本地的百姓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看大晉治下百姓,過的什麼日子?

    咱們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幾百萬難民都要萬里迢迢去遼東安家。

    明廷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堪稱海量。

    但很值得!

    最起碼,沿途的百姓對明廷更加忠心和擁護了。

    包括幽燕那些新得之地。

    楊辰一路走來,很是滿意。

    府縣級的四車道公路,全部鋪上水泥硬化了。

    鄉鎮級的道路也在施工。

    過些日子,至少能保證建成兩車道的水泥路。

    要致富,先修路嘛!

    看來,以魏長青、海澄爲首的民政部官員幹得不賴。

    道路兩旁,秋糧如大豆,高粱等作物長勢正旺,豐收在即。

    不少村鎮的老房子,很明顯都翻新過了。

    滅了遼國,繳獲的大批犍牛、駑馬,官府以較低的價格送往各地。

    十兩銀子就能置辦一頭。

    暫時沒錢不要緊,每個縣的銀莊可以憑着戶籍貸款,扶農利息只有4%。

    這已經很低了。

    要知道,存三年定期的利息都有3%呢!

    老百姓們一個個紅光滿面的,牽着耕牛或者駑馬在自家田地裏忙活,笑語盈盈。

    頭腦靈光的,小有積蓄的人家甚至置辦了牛車馬車跑起了運輸。

    這樣,收入就更多了。

    各村鎮都陸續開辦了三年制小學,縣鎮級還有三年制中學。

    學費和書籍、校服都是免費發放,中午包一頓飯。

    七歲孩子就被各地傷殘退役的村長、鎮上勸着入學了。

    難道?

    你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自家娃娃遇到了好時候,還不想改變一下他們的人生?

    這個年代,十三歲的半大娃娃就算成年,能頂半邊天了。

    可以無憂無慮,不花家裏一分錢地讀完六年書。

    已經算明廷最大的善政了!

    當然,各府城還開辦了政務、技術、商業、農務、醫療學堂。

    中學畢業的孩子,如果想繼續讀書,只要你有本事考進去,依然是免費。

    明廷已經取消了科舉取士,上升的渠道,發展的門路更加廣闊。

    一行人進入武安縣,縣城反而有些沒落。

    鳳凰軍城纔是武安最發達的地方。

    四車道水泥路從邯鄲直通鳳凰山,卻沒去武安縣城繞一圈,就是明顯的例子。

    當地官員強烈要求把縣治搬到鳳凰城去,上面可沒同意。

    開什麼玩笑?

    鳳凰山將要建立楊辰的行宮,也就是修煉洞府。

    山下的城裏,也是明廷第二大軍工所在地。

    各種配套工廠足足幾十家。

    跟老百姓攪合在一起算個啥?

    鳳凰城可是明廷直轄的!

    賦稅,財政、管理都跟武安本地無關。

    想佔便宜?

    門兒都沒有!

    前來迎接的秦麗婉講起這些故事。

    楊辰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陪同他一起返回的還有小丫頭司馬飛鶯。

    “咯咯咯!”

    “婉兒姐,你就故意答應唄!”

    “讓武安縣令、縣丞和縣尉去兵工廠轉一圈,他們能看得明白,算咱們輸!”

    “啥都不懂,就想蛇吞象,這不是胡鬧麼?”

    “我看可以重新換一批官員了。”

    秦麗婉笑盈盈的道。

    “不不不!”

    “樑子明他們幾個,能力還是有的。”

    “這不?縣城越來越落寞了。”

    “他們瞅着瞅着,心裏不是個味兒。”

    “已經被我罵回去了。”

    楊辰搖搖頭。

    樑子明他認識。

    打河東的時候,這老兄是武安支前運輸隊的隊長,頭腦和做事都還不錯。

    要不然,一個小秀才也當不上一縣的父母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