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千萬斤
    各島的漁場,以及專設的漁船廠都有各自的官員,負責統籌全局的船政官陶鏴。

    此人是去年得顧應時舉薦提拔起來的,極有才能和想法,果不其然,才一年就有了成績。

    雖然有金州鼎力支援各項物資的緣由,但是能做的更好,不能抹去此人的功績。

    “下官出任漁政官以來,學習的知識越多,越是感慨將軍的眼光,令人震撼。”

    冷不丁的,陶鏴一個馬屁,令衆人矚目。

    將軍可不是喜好馬屁的人,這陶鏴到底對將軍不熟,不瞭解將軍的脾性,投其所好搞錯了方向啊。

    負責朝鮮消息的謝友成,陶傑,因爲將軍有召,剛從朝鮮趕來,不認識陶鏴。

    不理會一些視線,陶鏴面不改色的笑道。

    “這一帶各島島嶼地勢差異顯着,各個海域特點不盡相同,以致於長山羣島擁有許多優良的灘塗,遠供漁場之用,此其一也。”

    原來如此,衆人雖然還沒聽完,卻已然知道此人是何思路。

    “此外,遼東半島的鴨綠江、大洋河、莊河、碧流河等河水流入海中,對長山羣島北部海域有着較爲明顯影響。”

    陶鏴滔滔不絕,絲毫沒有停頓。

    自從他以童生負責大小長山漁政以來,喫住都在島上,已經一年餘沒有歸家了。

    現在將軍的治下,缺人才又不缺人才。

    像以前那般,只要能讀書認字就可以得到重用,就能負責一方事務,已經是不可能再有之事。

    如今的金州,也開始談資論輩了。

    可見人才之豐盛。

    陶鏴以前是沒有什麼大抱負的,連功名都取不上,有何資格去談抱負。

    本來就是個窮讀書人,一家子靠着十餘畝祖田,不過比農戶多些便利罷了。

    自己一家去年才投入鎮江,本來一家子頗爲困頓,因爲能讀書認字,才得顧公親眯,派了些小差事。

    每件事他都盡心的辦,想方的辦好,一件件小事做起,逐漸得到顧應時的重視。

    這纔有了去年顧應時親自向將軍舉薦他的舉動,而將軍很快同意,讓自己負責漁政。

    成爲了一方專務主官。

    陶鏴即有壓力,也有信心。

    哪怕以前沒有接觸過,而一年來的,日夜和官員們,大匠們協商,獲得了所有人的認可。

    現在論對海洋,漁業的瞭解,他十分的自付,整個大周,他不認爲會有多少人超越他的眼光。

    同時,因爲了解的越多,他才更爲的佩服將軍。

    管中規豹,這一件“小事”,將軍隨手一指都是如此的準確,可見將軍實乃奇人也。

    別人以爲他在拍將軍的馬屁,他則相信將軍能懂他的意思。

    果然。

    唐清安一臉的微笑。

    陶鏴越發有了信心,自負的笑道。

    “此海水受大陸江河入海徑流影響較大,水質肥沃,餌料生物豐富,爲鹽度低的海澹水混合區域。

    所以此海域是多種魚類、蝦類產卵場所,也是幼體肥育和索餌場所,是天然的極優的漁獲所在之地。

    而又因爲地勢,左右都有大陸隔檔迅風,加以此地海水不深,所以水浪平緩。

    加上隨處都有島嶼,因此,此海域的水文甚是適合漁民作業。”

    陶鏴介紹完,衆人才恍然大悟。

    聽他這麼一講,才明白此海域的好處,同樣的才明白了,他爲何有剛纔談佩服將軍之言。

    竟不是虛言。

    唐清安笑道。

    “自古以來出海捕魚風險極大,海上風浪之大,令人恐懼,常有船覆人亡之事。”

    衆人認真聽着將軍的話語。

    “而咱們的漁業,從無到有,有了如今的規模,可以說順風順水,除了剛開始對水文不熟,導致撞礁之三四事。

    當然,陶鏴負責船政以來,極大的提高了漁場船廠的效率,我是十分認可他的才能的。”

    陶鏴聞言,立馬笑道。

    “下官倒談不上什麼功勞,不過都是各處船廠官員和大匠紛紛出策,下官結合各人的意見,採用了一些極好的辦法。”

    衆人說笑一番。

    然後到了船廠,先是見了傳統的制船工藝流程,然後又去參觀了施行了大半年的流水線船廠。

    “將軍提議的流水線之法,令上下都讚歎不已,這流水線施行以來,效率提高不提,因爲放開了工匠限制。

    《仙木奇緣》

    從部件的合格率,到加快船隻的營造速度,都獲得了成倍的提升。”

    唐清安一路看來,滿意的只點頭。

    田畝一年一產,金州和金州各島這幾年來,邊邊角角都開發了十足,已經沒有潛力可以繼續挖掘。

    長白山東岸雖然地大,但是論適合開發田畝的平原,卻遠比不上金州。

    因此同樣潛力有限,至於朝鮮各島,雖然還有潛力可挖,但是成本也高。

    無論如何,如今光靠田畝之產,是絕對跟不上各地遼民涌入的數量的。

    唯有漁場。

    海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漁獲,纔是重要的解決方法。

    只不過哪怕船廠每月下船的數量連番的增長,一樣跟不上遼民踊躍之數量。

    畢竟基數太淺,哪怕發展迅速,也難以跟上形勢。

    這其中欠缺的時間,又是目前金州,鎮江最缺的。

    不提將軍如何誇獎各船廠,漁場官員和大匠們,等衆人回到了署衙,唐清安提出了新的要求。

    “既然有了流水線,對工匠放低了要求,我想繼續增加幾條船塢,製造更大的漁船。”

    聽到將軍的要求,陶鏴和大小長山島的官員們沉思起來,思考其中的利弊。

    製造更大的漁船,所消耗的精力,與未來的收穫相比,能不能合算。

    現在大小長山島的船廠,製造的漁船都是載重兩千斤左右,百料漁船。

    舵水人少則三名,多則七名。

    “製造大船更費時間,且船廠經驗不足需要嘗試,而這些消耗用來製造舊船,可能會收穫更多。”

    有官員試探的說道。

    唐清安聞言點點頭,並沒有因爲人提出反對他的意見而不快,見狀,衆人才鬆了口氣。

    隨着這官員的開口,隨後越來越多的人,你一言我一言的爭論。

    最後得出結論。

    從未來半年的時間裏,是得不償失的,但是超過了半年,則會逐漸趕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