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主中原
    “不能允許皇上遷都。”

    亂民勢大。

    新王正式昭告天下,自立成王。

    隨後不久。

    田永命也在四川稱王。

    不同於後者,新王開始設置官員,陝西,山西,湖廣,河南,不少地區已經落入新王手中。

    很多地方的守軍兵力薄弱,面對新軍猶如雞蛋碰石頭,不敢抵抗選擇了投降。

    遷都。

    已經是迫在眉睫。

    林如海終於出面,支持了軍司的建議。

    謝有成也從第一鎮返回金州。

    年前的舊事,衆人都不再提,團結一心面對國內的問題。

    衆人看向林如海,眼神怪異。

    林如海一臉的坦然。

    將軍是漢人,愛民如子,對子民的仁德,無人可以指責。

    正是明君之相。

    而大周已經失德。

    於公於私,將軍入主中原,並不算亡天下,是順應天命而出。

    “江淮不可亂。”

    林如海堅定的說道。

    長江黃河連接大運河,密佈的水道,爲江淮的商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江淮的生產力,無異於是大周之冠。

    福建廣東的商品流入江淮,北方的商品流入江淮,江淮成爲了全國的貿易中心。

    其他地方沒有這個地利。

    “如果皇上遷都金陵,對我們金州極其不利,濟州島的海貿將遭到毀滅性破壞。”

    濟州島的海貿,是金江鎮強軍的根本。

    宋朝時。

    商稅佔到了天下稅賦的一半。

    明朝軍事強,但商稅弱。

    大周承襲明制,農稅佔了七成。

    農不穩,則國亡。

    大周可以不在乎商業,因爲他沒有,聊勝於無而已。可金江鎮不能不在乎。

    商不穩,則金江鎮廢。

    “可是皇上真要遷都,豈是金江鎮能拒絕的,只怕皇上不會聽金江鎮。”

    “他不能不聽。”

    謝有成反駁。

    “南下之路只剩山東,讓陳德言盯死皇城,但凡有動靜,只需要輕騎就可以斷皇上的南下之路。”

    “恐怕會引起天下人的責罵。”

    “天下之心,朝廷還剩幾成?”

    謝有成輕視道,然後看向林如海,希望他支持自己的話。

    林如海沒有讓謝有成失望。

    文武之間有矛盾。

    不可能沒有。

    但是事情有度,在大事方面,雙方還是能做到互相配合。

    “北方人心盡失,南方還有一半。”

    “皇上仍然是皇上。”

    從第一鎮回來的不只是謝有成,還有馮勝之。

    馮勝之坦然道。

    “誰第一個欺辱了皇上,就會揹負上罵名,遭到同仇敵愾的反對。”

    衆人無言。

    馮勝之說得並沒錯。

    很多人罵朝廷昏庸,但不意味就希望大周覆滅。

    人心是很奇怪的東西。

    可以罵,都爲你讚歎,猶如那些御史們。

    但是當你真的做了有損國體的事情,則會遭受千夫所指,被人們唾棄。

    現在的金江鎮,面對的是一個瓷器。

    想要的是一個完好無損的瓷器,越完整越好,對金江鎮纔是最大的利益。

    新學不光是在金州生根發芽,江淮一帶也開始有了新的思想。

    又提倡唯物主義,反對宋明周禮學,反對當下浮誇空談的風氣,講求經世致用的功利主義。

    “多學而識,行必有果”,學以致用。

    要求實地調查,提倡獨創,反對盲從和剽竊。

    還有提倡“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敲剝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與“獨夫”。

    宣揚“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否定了君爲臣綱的道學理論,主張通過學校和實行法治來監督君權。

    甚至認可金州的軍學堂,但是認爲應該去掉軍字。

    然後應該加強金州學校,具有面對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權利。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從而實現“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理想。

    “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張,以“衆治”代“獨治”,擴大郡縣守令權利的主張。

    甚至倡導均田說,提倡工商皆本,改變士農工商傳統之法。

    種種的學說,互相之間皆有借鑑。

    這種思想在清朝是要抄家滅族的,但是在周朝,隨着經濟的發展,市民羣體的增加,越來越受支持。

    正是私學的厲害。

    私學有時候有害處,例如明朝張居正改革的時候,最大的麻煩就是私學。

    但私學也有他的好處,解放了思想。

    明朝禁不了私學,張居正權傾朝野,禁天下私院,也沒有成功。

    清朝可以。

    禁止了私學。

    一直到清末東南自治,漢人脫離了束縛,纔開始恢復中斷三百年興建私學的傳統。

    這些南方各地的私學,培育了大量的進步青年,爲後來革命增加了絕對性的力量。

    現在的各派學說,就是瓷器。

    你保護它,它可能不能爲你創造看得見的好處,還能帶來很多麻煩。

    可你還打敗不了它。

    只有通過武力才能摧毀它。

    一旦被摧毀,則需要百年的時間,才能重新養育出來。

    正如十年樹人,百年樹木的道理。

    馮勝之以學問來將軍。

    將軍不是最在乎學問嗎。

    “謬論。”

    聽完馮勝之的長篇大論,林如海立馬反駁。

    “金江鎮怎麼會與學問背道而馳。”

    話中有話。

    唐清安面色不變,任由下面的人又是交鋒,又是試探。

    林如海鐵定是支持江淮各種學問的。

    可各派的新學問,的確有大逆不道之言。

    金江軍強大,將軍入主中原那天,會不會仗着武力,打擊這些新學問,林如海內心擔憂。

    馮勝之意味不明。

    估計他也陷入兩難之中,可能他心裏最希望的是禪讓。

    可惜。

    哪裏有這麼美好的事情。

    至少不靠武力,是達成不了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