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六百三十五章:一心提桶跑路的聖女
    小唐看到其叔叔一點沒有生氣埋怨,也終於放下心來,於是一五一十地把自己這些天扮演媽祖娘娘的經歷與心得講了出來。

    媽祖是地祇轉天神,地祇最典型的就是城隍,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解決一個時代當地百姓最突出的需求。

    媽祖解決的是海貿的風險。

    這個解決可不是那些福建海商一開始說的風調雨順、風平浪靜、漁獲多多,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

    這幾日去泉州商會表演,大獲成功。

    好些人哪怕明知道自己只是媽祖的扮演者也把自己喊過去當做貿易的見證。

    經歷這些見證,小唐才明白,一個合格的神,真實的神,而不是口頭的神應該做些什麼。

    第一就是神蹟與實際的結合。

    見證會的,幾乎佔了一半時間的第一個階段基本都是各自陳述自己根據媽祖娘娘傳下的經驗發現了潛在的颱風或者鯊魚路線,幸運地即使避開。或者根據媽祖的提示,找到了什麼什麼寶地,打撈回一大船無價的海鮮。

    這些經驗不是虛幻的,而是在陌生水域根據海水顏色深淺選擇臨時航路,或者看雲看星星辨別天氣方向等等。

    自己日日背誦媽祖劇本,直到身處媽祖娘娘信衆其中才發現,或許有媽祖,或許人人都是媽祖。大家通過媽祖把自己的本事共享出來,切切實實地減少了損失增加了收益,媽祖娘娘還能有假嗎?

    何況海運本就無聊枯燥,當這些東家、掌櫃、船員發現自己都受着同一個神護佑時,哪怕平時再有怨氣,關鍵時候總是能更好地協調一致。

    隨着第一階段的感恩媽祖溫馨故事結束,第二階段的媽祖調節活動纔開始。

    這裏的調節可不是什麼矛盾都拿上去糾纏,而是那些沒有證據,各執一詞又偏偏都有道理的事情。

    媽祖娘娘可不負責斷案,而是各自將各自的理由看法陳述清楚,廟祝與在坐的信徒基本都各自聽個明白,卻不發表任何看法。

    等雙方徹底講無可講時,廟祝會拿出兩疊符紙,讓爭議的兩人各自寫下自己所陳述的主要內容,然後押在媽祖娘娘神像的腳下。

    正所謂,日久見人心,一個正義的人往後一定那個更多分享公共經驗的人。如果十年以後,分享事項相當,廟祝則會以媽祖娘娘的名義親自主持和解。沒理由兩個開朗大方的人存在十年都無法化解的怨恨。

    這裏面,從北宋至今,已經誕生了三對佳話。雖然其中一對有藉機炒熱度的嫌疑,但雙雙現在都是福建泉州的頂級海商,湖畔學社的外地註冊會員,又都在十年的矛盾過後成了兒女親家,無論如何都是足以寫進廟祝志的佳話一篇了。

    最後一個環節自然是給媽祖廟籌款了。一般是參與的大海商出大頭,其餘是在廟會立約解決問題的人,最後就是其他人隨喜功德了。

    小唐只是被拉去見證了三次,現在自己幾乎都在猶豫要不要退出白蓮教,投身媽祖廟了。而且也不是想不想的問題,因爲在媽祖廟,其已經稀裏糊塗被登記成媽祖的人前顯化之一了。意思就是,凡媽祖廟信衆,在小唐飾演媽祖娘娘時,必須將其視爲媽祖娘娘的分身下屆來對待。

    小唐現在只想把這些經驗傳授給自己叔叔,然後自己好淨身出戶,投奔媽祖娘娘麾下。雖然靈不靈不知道,但肯定比繼續待在這一千多年一事無成的白蓮教要有意義。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