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七百零四章:先秦諸子百家之法家
    法家在先秦是一個很特殊的門派,因爲其幾乎從未表示過自己的思想性,往往是突出自己的實用性。即不管什麼理論主義,能幫到君主打理國家迅速變法圖強就行。

    所以法家一開始的體系特別的混亂,管仲等都一度歸入法家。

    法家的發端於道家,自然很多東西都看似相同。比如君主無爲。但內裏卻是有不小的差異。

    道家無爲是以愚君帶動愚民,大家一起無爲。而法家的無爲則是對道家認識論中,上善若水的進一步貫徹。由於皇室的學習能力自然是趕不上更多人數的士人,只有君主無爲才能專司評價,從而讓更厲害的謀士來放開作爲。

    儘管法家沒有明說,但可以推測其邏輯前提就是評價比作爲更簡單。君主退而求其次確實要更保險一點,誰也不能保證每一代都是明君。同時,不可預知的最讓人恐懼,恐懼是最好的統治基礎,人人自危之下就沒什麼人去專注於那些突破君主評價能力的事物,好讓一切盡在君主掌握之中。

    所以法家的方法是一堵一疏。堵百姓的認識,同時疏通利用謀士的智謀。好讓君主處於不敗之地。

    其邏輯的根源還在於堅信矛盾鬥爭的殘酷性。

    韓非子中兩則故事更是顯示的淋漓盡致。一個是農夫妻子每日只向佛祖祈禱多賺一百文。問則答曰怕多了丈夫在外拋妻棄子。一個是楚成王因寵幸妃子,改立該妃子的幼子爲太子,被嫡長子知道後直接弒君登位。

    萬事萬物的矛盾衝突是天生的,正如妻子的算計,皇帝愛年輕寵妃的幼子。所以必須要儘可能去預防解決。

    要維護君權就必須要做到明賞罰,讓百姓根據賞罰自動統一立場與君主一致。常用的策略就是法、術、勢三門。從而在人心與制度上保證皇權。

    所以從世界觀上,法家是開放的,從認識論上法家是相信人具有認識能力的。只是法家是對其世界觀認識論的逆用。正因爲相信開放所以矛盾是無窮無盡的,必須要嚴加提防。正因爲相信百姓也有認識能力,所以纔要恐怖統治,避免百姓脫離君主掌控。因爲逃出去的百姓萬一助長別人怎麼辦?萬一真過得很好,回來呼朋引伴侵蝕稅基怎麼辦?

    綜上,法家是一門右上的學問,無論是世界觀還是認識論都是非常之高。但也是一門高到絕望的學問。

    因爲其知道當下的朝廷制度無法應對開放的世界,而百姓隨時有可能脫離掌控。絕望的法家門徒在春秋戰國那個朝廷體系下,只能奮力地螳臂當車,做一些延緩罷了。正如長遠看來都死了。只要不死在這一代就行。法家也正印證了乾卦中的亢龍有悔。知道了全部之後的無力纔是真的絕望。

    這一章節末尾同樣有天涯知道閣的提問:“戰國之後的朝廷體系與之前有什麼不同,有突破到支撐百姓更大範圍的認識世界而不脫離掌控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