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名門權妃 >1061容忍,這姑娘命太硬
    秦寂言這個時候宣顧千城進宮,自然不是針對顧老太爺。堂堂皇帝,他有必要自降身份的,和顧家老太爺計較嗎

    秦寂言這次宣顧千城進宮,是讓顧千城進宮,主持宮裏的除夕宴。

    每年宮裏在除夕這一天,都會宴請百官。當然並不是真的指一百名官員,而是指那些得帝王看重,或者身份貴重的人。

    能參加除夕宴的人,就算不是手握實權的大將,也是京城赫赫有名的世家,權貴。像顧家,在老太爺爲官時還有資格參加,顧老太爺一退下就失了資格。

    皇宮的除夕宴不僅僅會宴請官員,還會宴請官員的妻子。那些女眷一般由皇后和後宮的妃子招待,只是

    今年情況十分特殊。

    今天秦寂言剛繼位,不僅沒有立後,甚至連個妃子都沒有,根本找不到人來招待女眷。

    朝臣倒是提議了讓太皇太后繼續主持除夕宴,可太皇太后說自己老了,沒精力主持除夕宴,另選他人吧。

    朝臣哪肯呀,一再請求,說什麼也要讓太皇太后出來主持晚宴,到後面就變成了,實在不行就請太皇太后指個人來主持除夕宴。

    朝臣此舉,不外乎是想借太皇太后的手,給秦寂言施壓,要知道這人選可不是隨便指的,如果是指宮裏的太妃,太皇太后就會沒臉,要是指一個未婚的姑娘

    不用想,這姑娘日後不是皇后也是嬪妃,而太皇太后孃家沒有合適的閨女,這個時候太皇太后只能指旁人。

    太皇太后一向與秦寂言關係好,太皇太后想要保有現在的尊榮,想要孃家興盛,就不可能逆着秦寂言來,這個人選必然是秦寂言首肯的。

    果然,太皇太后聽到朝臣的請求後,沒有直接指人,而是說要仔細想想,這一想便是兩刻鐘,兩刻鐘後太皇太后指了顧千城進宮主持除夕宴。

    “顧千城那是誰誰家的閨女京城有姓的權貴人家”朝臣聽到太皇太后報出來的名字,傻眼了。

    這名字怎麼這麼陌生

    還是有記性好的想了起來,“顧千城,我記起來了那個找到國庫失銀的女子。原來顧國公府的大小姐,顧太妃的侄女,原趙王世子的未婚妻。”

    有人細數顧千城的身份,這一數衆人傻眼了。

    這姑娘怎麼感覺特麼不吉利,和她沾關係的人似乎都很倒黴。

    比如她出身的顧國公府,現在已從國公府變成顧宅,從公爵豪門變成普通人家。

    而她的姑姑顧太妃,原先是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寵妃,現在呢因五皇子的事,顧太妃早就在先帝面前先了寵,而新帝也不待見顧太妃,現在顧太妃在宮裏的地位,只比宮女好那麼一點。

    至於趙王世子秦雲楚,那就更不用說了,先是父親造反,接着自己是自己叛亂,現在還能活着全是因爲皇上仁厚大度。

    顧千城的身份一出來,一衆朝臣就議論開了,一個個請求太皇太后換一個人,顧千城不行,真得不行,這姑娘命太差。

    身邊親近的人倒黴,親生父母更慘,母親生她時直接難產死,父親還被她告進大牢,直到皇上大赦天下才出來。

    命這麼硬,還告父,這女人怎麼能代太皇太后主持除夕宴呢

    朝臣不幹了,拼命的在外面磕頭,求太皇太后換個人,可太皇太后壓根不理會他們,不多時就有禁軍跑來,將這些大臣一一帶走。

    後宮,可容不得這些臣子久留,之前能讓他們在殿外拜見太皇太后,那還是皇上開了恩,這些人要是拿皇上的恩情當成理所當然的事,一個個蹭鼻子上臉,那就是罪該萬死了。

    朝臣們一聽就知自己有錯,一個個灰溜溜的離開,不敢再鬧騰太皇太后,可是不能求太皇太后改變主意,求皇上總行吧

    太皇太后挑的這個人,十有八九是皇上授意,借太皇太后之口說出來的,他們去求皇上改主意,比求太皇太后省事。

    於是,一干大臣紛紛跑去求秦寂言,可秦寂言是什麼人有人求他就得應這些人也太低估他了。

    “這是太皇太后的旨意,容不得你們說三道四,不滿不滿就滾出宮,今晚的除夕宴不用參加了,以後也不必參加了。”

    能出現在宮裏的除夕宴上,就表示自己是皇帝的重臣,是皇上看重的臣子,要是被皇上當衆踢出去,那就是皇上不滿,厭惡此人。而被皇上厭惡的人,同僚還會與他互相扶持,互幫互助嗎底下的官員,還會盡心辦差爲他背黑鍋嗎

    不能,不能呀

    沒有在除夕宴上露面,就表示自己遠離了權利中心,到時候別說求皇上改主意,能不能進宮面聖都是難事。

    如果是涉及到江山社稷的大事,他們拼死一求,被皇上厭惡,說不定還能青史留名,可爲了主持除夕宴人選的事惹怒皇上,實在不划算呀。

    再說了,皇上只是讓顧千城主持除夕宴,又不是要立她爲後,爲這事失去參加除夕宴的資格,實在是不划算。

    朝臣權衡利弊,一個個閉嘴不言,即使心中有所不滿,可也不敢表露出來。

    “聖上,那些大人都走了。”跪在殿外的官員一走,太監便笑着上前,給秦寂言彙報。

    “一羣沒骨氣的書生。”秦寂言不屑的冷哼。

    這些人自以爲今天只退一步,可很快他們就會明白,今天只是開始。而有了這一步的退讓,後面要他們再退,一直退到立顧千城爲後,也不是多難的事。

    人性就是如此,如果一開始他就強硬的立顧千城爲後,朝臣們肯定會拼命反對,到時候說不定還會血流成河,他和顧千城也會在史書上留一筆。

    他那一筆,應該是昏庸重色;顧千城自然是紅顏禍水了。

    而今,他一步步打破朝臣的容忍底線,一點點逼朝臣接受顧千城,等到朝臣反應過來,就會發現前面已經讓步太多、犧牲太多,這個時候要拼命,似乎不划算。

    而一旦這些人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他要和平的立顧千城爲後,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