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國姓竊明 >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
    崇禎十七年,二月初四。

    童逵行不辱遼東巡撫黎玉田使命,跟多爾袞達成新的議和條件、匆匆回到了山海關。

    他也帶來了多爾袞部隊的最新動向,讓關寧明軍得以確信,多爾袞沒有從塔山直接南下,而是同步往西迂迴去了薊門。

    這個消息送到,總算是讓吳三桂和黎玉田鬆了口氣:暫時不用擔心被兩面夾擊了,臨時堅壁清野後撤到關外的物資、百姓,也不虞被抄略損害了,可以安下心來專注守關。

    “童同知能言善辯,不辱使命,當受末將一拜。”聽完童逵行的彙報後,這幾天原本一直臉色鐵青的吳三桂,也是難得強行擠出一個笑臉。

    說是受他一拜,實際上鐵甲在身,不能全禮,也就是拱一下手示意。

    童逵行也不敢託大,禮貌地問了幾句山海關這邊的戰事軍情,跟吳三桂商業互吹了一番。

    吳三桂被問起戰局,臉色也重新變得冷峻了些,不無憂慮地說:“眼下闖軍攻勢還能抵擋,不過李自成狗賊的戰力,倒確實在我預估之上。

    你走後次日,闖賊先鋒就抵達山海關了,又過一日便開始攻城,都沒怎麼做準備,着實出乎我意料。闖軍都不用怎麼打造攻城武器,就直接拿紅夷大炮轟關牆,

    想必是他拿下北京城後,得了京師周邊武庫。先帝居然在京師周邊還有那麼多紅夷大炮的情況下,都能守不住北京城,唉,可見三大營糜爛到了什麼程度!”

    童逵行大致心算了一下,他去見多爾袞,前後走了三天,回程快一些,急於報信,只走了兩天,中間談判耗費了兩三天。所以算算日子,眼下闖軍已經攻城了整整五天了。

    他倆聊天之間,就能聽到隱約有零散炮聲傳來,遠近不一。想來遠的便是李自成攻城的炮火,聲音近一些的則是吳三桂反擊的炮火。

    而多爾袞的部隊,因爲繞了遠路,至少還要兩天才能繞到薊門長城入關(那裏目前名義上還在王永吉的控制下,實際上也聽命於吳三桂,馬科的一些部將也被吳三桂策反了)

    從薊門入關後,多爾袞肯定也要略作修整,不會一口氣直衝山海關戰場側背,以免部隊狀態不好。所以再留三天給騎兵部隊機動,絕對是需要的。

    至於清軍當中那兩三萬人的漢軍旗步炮兵,行動會更遲緩。如果多爾袞要分兵保護己方步炮兵,留下一些蒙古八旗的騎兵以爲策應,那麼能第一時間趕來正面戰場的騎兵,可能也就五萬人了。

    換言之,吳三桂至少還要獨力死守山海關五日,纔有可能得到多爾袞第一批五萬騎兵援軍的側擊策應。如果再多等三四日,纔有可能得到後續一萬多騎兵、三萬步炮兵的全力總攻。

    ….要是跟歷史同期的一片石戰役那樣野戰,這十天下來,吳三桂早就完了。但幸好現在他可以依託雄關打守城戰,才讓一切顯得頗有可能。

    童逵行聽完,也不由爲吳三桂捏了把汗,又關心了一下闖軍投入的戰力,想看看吳三桂有多少把握。

    吳三桂也不瞞着他,大致把敵情強弱分析了一下:“闖賊最初,派了劉宗敏帶了約六七萬戰兵來攻城,這五日未能下城,陸續又每日添兵。

    等到多爾袞抵達之時,怕是前線闖軍至少有十餘萬了,唉,都怪那些沒骨氣的降賊之輩!闖軍能集結起如許人馬,有多少都是原先我大明的士卒!”

    歷史上很多資料爲了洗白李自成在一片石的戰敗,往往把李自成的可用兵力描述得比較少。

    有說只帶了六萬主力作戰部隊到一片石的,有說只有八萬的。還說李自成雖號稱“大順天兵六十萬”,但實際上其整個政權的可戰之兵只有十幾萬,剩下都是吹牛誇張,或者拿後勤老弱湊數都算進去。

    但這個數字,顯然是有所低估的。

    這個時空,李自成搞定孫傳庭,從陝、豫起兵時,連老弱後勤在內,實際上三十多萬人還是有的。

    老兵或許確實只有六七萬了,算上新兵壯丁十餘萬,總共可戰之兵應該在十五到二十萬之間。

    但是,在一路北上的過程中,除了在寧武關,還有攻打北京城的戰役,闖軍死傷達到了萬人以上,其他歷次占城略地,基本上是兵不血刃,或者最多傷亡數千人級別。

    而且李自成攻城時還最喜歡用老弱當炮灰分攤火力,比如下令讓老幼婦孺百姓擔土填壕填護城河,每個人挑三擔土倒到護城河壕當中,就能赦免後續作戰義務,

    如果運這三趟的過程中被射死了,那就算自己命不好,也沒機會反抗李自成的命令了,而活下來的,只會覺得僥倖,反正後續也不用再冒險了,也懶得反抗。

    這樣賭運氣的分化之下,饒是前前後後被李自成逼着冒險的超過了百萬人,但因爲心不齊,都覺得自己僥倖躲過了沒必要再反抗,就讓李自成一直做大,

    攻了那麼多城,嫡系老營和百戰精兵損失都不大,源源不斷總有炮灰分攤火力。

    只能說李自成薅羊毛的水平還是不錯的,沒有跟崇禎那樣逮着一羣羊死命薅,他知道讓人冒三次生命危險後就放過對方,換一批老弱薅。最後以漢人的能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竟也就沒鬧出任何明顯反抗。

    這樣一路從山東河北走過來的闖軍,最後抵達北京時,核心戰力保存得還是非常好的。

    而弒君崇禎前後,北方明軍投降又給李自成帶來了巨量的臨時戰力,這進一步加強了他如今面對吳三桂和多爾袞的底氣——

    唐通的密雲兵,倒是如歷史同期那樣,被吳三桂吞了,但馬科、白廣恩的兵馬,吳三桂只是拐走了一半左右,還有一半大約三萬人,如今可是依然跟着李自成的。

    ….另外,山西明軍,只有周遇吉的人馬是死戰到底,沒有投降。可本該跟周遇吉並肩作戰的熊通,可是帶着大部分戰力直接投降了。

    再之前,太原城破時,巡撫蔡懋德倒是殉國了,可蔡懋德的用人不當、苛責求全,逼反了太原守將之一的張雄投敵當內應,也帶去了不少山西兵。

    林林總總算下來,山西,河北這兩省,每個省的陷落,至少有三萬明軍直接投敵了,

    山東這邊投敵的稍少一些,因爲只有兩個府被李自成的南路軍劉芳亮佔領,沿途裹挾到的人也就少得多,劉澤清的山東明軍主力是選擇了退讓的。

    最後再加上京師三大營的投敵人數,說李自成這幾個月裏,招降了至少八萬原明軍地方部隊,那是毫不爲過的。

    只是這些明軍的戰鬥力就無法保障了,他們在崇禎手下時糜爛至極,只有白廣恩和馬科的人有點戰鬥力。歸了李自成也不至於立刻就變身牛逼,而且裝備情況是不會得到改良的,李自成也不可能憑空變出武器來武裝這些新附不久的降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