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國姓竊明 >第406章 攻陷阿瓦
    小康五年十一月初二,午後申時。

    已經被反覆拉鋸、焚燒夷爲平地的皎梅縣城內,數萬駐紮於此的緬軍主力,正處在最爲鬆懈的狀態——

    至少,相對於最近半個月內的其他時候,今天確實是最鬆懈的。

    周遭的緬軍兵力,一共有七八萬人之多,皎梅縣城裏就駐紮了一多半。但因爲城池太小,實在駐不下的部隊,只好沿着皎山谷道,拖後依次紮營。

    而他們之所以敢如此鬆懈,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誰讓今天上午又下了一場大雨呢。隨着雨季即將徹底結束,此前憋了好幾天沒下雨,結果今天再次下起來,雨量就比較持久,

    大雨從巳時一直下到了未時,此刻也未徹底停歇,依然有些淅淅瀝瀝的,就如同前列腺病人最後那點尿不盡的餘贅。

    這樣的天氣下,緬軍從荷蘭人那裏買來的火槍完全沒法使用,想來明軍也成了拔了牙的老虎,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連緬甸國王莽白本人,都是這麼覺得的。以至於連哨探斥候的安排力度都降低了,這麼大雨山路又難走,既然註定沒有敵襲,還折騰個毛線?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申時初刻(下午3點),皎梅縣的守將突然得到斥候回報,說明軍已經摸進到距離縣城不足二十里路了。

    畢竟大軍駐紮,斥候還是要派的,天氣好壞、發生戰鬥的機率大小,影響的只是斥候的密度和撒出去的距離,不可能完全沒有。所以任是緬軍再遲鈍,當明軍快摸到臉上時,還是及時做出了反應。

    莽白當時正在午休,聽到下屬彙報,頓覺不可思議。

    “什麼?明軍居然這時候來襲?他們前幾天已經後撤了好幾十里路了,現在殺個回馬槍,豈不是剛纔下大雨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行軍了?李定國這是找死麼?

    快,下令全軍出城迎擊!火槍隊改上刺刀在後督戰壓陣,讓弓箭手當先禦敵,準備沿山谷野戰!”

    屬下部將有些不解,有人建議:“大王,何必急着野戰呢?明軍敢來,我們守城不就好了?”

    莽白不屑地掃了一眼那懦夫部將,傲然道:“李定國難得主動進攻來送死,當然要死死咬住他,讓他兵敗後無法擺脫追擊,最終將其掩殺重創!

    若是我軍守城,一旦李定國攻堅乏力,有序後退,我軍再倉促開城門追擊,還怎麼咬得住李定國?還怎麼確保充分利用李定國敗退時的倉促慌亂?

    而且這皎梅縣城在短短半月之內,已經被攻破兩次了,每次守軍撤出時還縱火破壞,故意挖毀城防,就現在這城防,有和沒有根本沒什麼差別,既然沒什麼值得利用的地利,還不如出城野戰,死死咬住!

    諸位不必害怕,李定國被我們消耗圍困多日,必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他麾下士卒都不知被傷口化膿弄死多少了!蚊蟲瘴氣也肯定讓明軍戰力大減,今日就是他們的垂死一搏而已!”

    個別懦夫部將被斥責,其他阿諛奉承的部將紛紛拱手稱頌:“大王料敵機先、用兵如神,此番李定國一心求死,咱就成全他!”

    ……

    氛圍都烘托到這份上了,不上也有點對不起觀衆。一刻鐘之後,兩軍便在皎山谷口列陣對圓,廝殺一觸即發。

    因爲山區地形逼仄,所以緬軍人數雖然達到了來襲明軍的三倍,但陣型的正面寬度卻是幾乎一樣的。

    雙方都或多或少被拉成了長蛇陣,還有很多後軍根本無法排開,到時候只能用添油戰術逐次投入戰場。

    莽白非常自信,還親臨督戰,不過他也聽說明軍有一種線膛槍射程很遠很精準,不至於愚蠢到直接露臉。所以始終是在身邊帶了無數刀盾手護衛,要喊話也都是讓傳令兵找前排的罵陣手執行。

    雙方的嘴炮沒什麼好多說的,無非是再次斥責對方背信棄義,貪得無厭,興不義之師。反正誰也打擊不了對方士氣,簡短對噴後,明軍就以疊陣法發起了衝擊。

    “弓箭手準備!”緬軍這邊,一線督戰將領們也都如臨大敵,隨時準備下令讓弓箭手集羣放箭。

    南亞和東南亞熱帶地區,弩是很少用的,主要就用弓箭和火槍。而弓箭的射程,也往往比北方民族的弓要近很多。

    這都是因爲熱帶潮溼氣候會讓動物筋腱快速老化,所以熱帶雨林氣候的弓箭都是用亞麻纖維之類彈性比較差的材料作弓弦,放箭時的彈性勢能,也就主要只能靠弓體木材的彈性形變來完成。

    而弩之所以沒人用,也是因爲弩的硬質弩體形變蓄能很差,弩主要靠弦來形變蓄能,用不了牛筋弦,弩就等於廢了。

    這樣的惡劣環境,導致緬軍的弓箭射程,此前一直是被明軍火槍嚴重壓制的。弓箭手甚至需要頂着火力往前衝鋒一陣才能開始放箭。所以之前歷次戰役,緬軍傷亡才那麼慘,只能把期望寄託於熱帶病毒和輕傷口感染。

    而今天緬軍弓箭手竟然敢原地不動如山等着明軍逼近,而不是對衝上去急於放箭,顯然也是因爲各級士兵在戰前都已經得到了上面的鼓舞,

    知道了明軍火槍兵今天沒有用武之地,只能衝上來拼刺刀,所以緬軍弓箭手士氣才能一反常態地非常高昂。

    可惜,這種高昂很快就隨着明軍進入武昌造火槍的射程而幻滅了。

    緬軍一線將領遲遲沒有下令放箭,還在等明軍靠近一點,前排明軍卻搶先開槍了。

    “砰砰砰——”上千發子彈破空亂飛,瞬間在對面的緬軍陣列中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緬軍卻似是完全沒反應過來,一時間被打懵逼了數秒,直到第二排、第三排明軍也疊陣上前開火。緬軍的混亂才徹底爆發開來。

    “明軍的火槍能在暴雨之後開火!”

    “雨都沒徹底停呢,這時候都能用?”

    “莫非是這點雨已經不影響火槍了?快,讓我軍的火槍隊也上前對射,一定要壓住明軍!”

    從基層緬軍軍官,到高級將領,乃至緬王莽白,全部都瞬間陷入了震驚,然後做出了不同的慌亂應對。

    普通士兵有隻想着逃跑的,基層軍官有想催逼弓箭手立刻衝上去,貼近了射擊的。而莽白想的則是破罐子破摔,賭一把試試己方的荷蘭火槍,是不是在這種臨界環境下也能使用。

    可惜,數萬大軍擁堵做一團,哪裏可能那麼快就如臂使指做出變陣變招?

    一邊倒的屠殺,至少要持續五六分鐘,甚至十幾分鍾,纔夠緬軍做出有效應對。而在這種每分鐘累計上萬發子彈的交叉攢射火力密度之下,十分鐘後軍隊的士氣會崩盤成什麼樣子,根本就無法想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