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開着房車回大唐 >463章:論策
    李浩聞言面色一肅,擱下筷子問道:“陛下是要問治,還是要問兵事?”

    李世民道:“你武全才,朕自然兩者皆問。!”

    李浩點了點頭,緩緩道:“那微臣一一作答,先論兵事。”

    一旁的李治和李明達聞言也放下了筷子,都盯着李浩看,李浩可是他們二人的偶像,李浩要論策了,他們自然要認真聽。

    李浩象徵性地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一本正經地開口說道:“陛下,吐蕃此次如此侵犯我大唐疆土,殺我大唐百姓,臣以爲,犯我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

    “誠然。”李世民虎着臉點頭,“朕也有此意,此仇必須要報!”

    李浩又道:“不過,陛下,眼下卻不是攻打吐蕃的時候。”

    “哦?是因爲此次大劫導致我大唐國力衰退嗎?”李世民蹙眉問。

    “這只是原因之一。”李浩悠悠道,“最重要的是,吐蕃地處高原,陛下沒去過高原,所以不知高原可怕,高原地帶,空氣稀薄,一般人去了那裏,會出現高原症狀,所謂的高原症狀,是因爲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而導致渾身無力,最嚴重的,連路都走不動,筷子都提不穩,更枉論打仗了。”

    “這麼厲害?”李世民聞言喫驚不已。

    李浩點頭道:“確實如此,陛下,臣不敢撒謊,所以臣建議,先攻下吐谷渾,在吐谷渾建立練兵場,吐谷渾處於半高原地帶,地勢最高的地方吐蕃低不了多少,若是我大唐的將士能在吐谷渾練兵兩年,進攻吐蕃則會頗有勝算。”

    “嗯……這法子不錯……”李世民聞言捋須點頭沉吟,隨即蹙眉道,“只是,此次吐谷渾並未侵犯我們,我們忽然發兵滅吐谷渾,師出無名啊。”

    李浩雙眉一挑,道:“陛下,當初七國之軍侵犯安西和北庭,臣和蘇將軍還有薛將軍差點回不來了,那一次,吐谷渾也參與了。”

    李浩的意思很明顯,翻舊賬。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這倒是個不錯的由頭,那諾葛鉢娶了弘化公主,若是將其捉至長安來,弘化公主也便跟着過來了,朕自己的女兒,還是待在朕的身邊才安心。”

    “皇說的是。”李浩點頭,心卻在暗想,你女兒現在跟飛鷹過着沒羞沒臊的生活呢,諾葛鉢也不會活着來到長安。

    這時,李世民又問:“詩狂,你以爲攻打吐谷渾,派誰去最合適?”

    李世民知道,吐谷渾這種小國家,肯定用不着派李浩去,大材小用。李浩毫不猶豫道:“臣以爲,派薛仁貴去最爲合適。”

    “嗯。”李世民開懷道,“朕也瞧薛仁貴是個將帥之才,需得好好重用提拔,以後年輕一輩,靠你們了。”

    李浩其實也是這麼想的,自己的權勢再大,終究只是一人,必須還得培養出權勢也極大的盟友,這樣才能在朝堂站穩腳,做起事來才能順暢,臣方面,他有馬周,武將嘛,李績,秦瓊,程咬金他們三人年紀都大了,必須培養個新人,而且要絕對可靠,薛仁貴則是不二人選,正是因爲想要培養薛仁貴,所以李浩才極力將此次勤王功勞往薛仁貴身推,同時也爲薛仁貴弄來了滅吐谷渾的機會,薛仁貴出道不久,在軍威信尚低,雖然功勞不小,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他必須親自掛帥出征一次,而且要大獲全勝,方能在朝堂站穩腳跟。

    談完兵事,李世民喝了一口酒潤潤喉,然後擱下酒杯,攤手開懷道:“詩狂論策,果然很有見地,現在兵事論完了,詩狂你再說說治,可有什麼好的國策?”

    “有。”李浩自信一笑,道,“陛下,這個國策,臣已再瓊南斟酌多年了。”

    “哦?”李世民聞言雙眉一挑,滿面期待地問,“是何國策?”

    李浩道:“回陛下,臣的國策是,減農稅,增商稅。”

    “啊?”李世民聞言失聲驚呼,李治也是目瞪口呆。

    李浩笑容滿面,他們驚訝的反應,早在他預料之。

    李世民驚訝之後,緩緩蹙起眉,道:“詩狂,我大唐以農爲本……”

    李浩直接打斷了李世民的話,道:“陛下,正是因爲大唐以農爲本,所以才應該大力鼓勵農事,如何鼓勵農事,自然是讓農民減輕負擔,而減農稅,是最好的鼓勵農事方法。”

    李世民一聽這話,倒覺得很有道理,可又覺得哪裏不對勁,他皺眉想了片刻,問道:“減少了農稅,那國庫如何充盈?”

    李浩道:“陛下,農稅方面的損失,完全可以從商稅得到,而且甚至更多。”

    一直默不作聲的李治聞言忽然問道:“先生,大唐當真有如此多的商人嗎?”

    “有。”李浩道,“大唐的錢,大部分都掌握在商人手,至於商稅徵收制度,臣以爲,必須劃分三個階段,小商戶,十稅其一,商戶,十稅其二,大商戶,十稅其三,商稅和農稅合併,統一由地方官吏徵收,如果商人不繳納,延期一月者則封其店鋪,具體的徵稅細節,皇若是想知道,臣可以回去後寫一份詳細的奏疏呈遞於皇。”

    “敢情你在瓊南這段時間想這些了。”李世民哈哈一笑,隨即又道,“詩狂,你的這個提議,朕覺得不錯,只不過,實行起來可能很難啊,畢竟你的提議,可觸動了朝衆多大臣的利益,他們肯定會反對的。”

    李浩坦然道:“陛下,徵收商稅,損失最大的是臣,陛下應該知道,臣的生意,是大唐最大的。”

    李世民聞言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拍手道:“好,好,你回去後好好準備一下奏疏,給朕過目,等下次大朝會,你好好與羣臣辯一辯,只要過了這一關,朕便將此策推爲國策。”

    “是,陛下。”

    李世民微笑又問:“詩狂你每次都能一語驚人,這一次也未叫朕失望,不知你還有何思妙想,不如一起說出來。”

    李浩搖頭道:“回陛下,臣暫時還未想到其他。”

    其實李浩心有無數變革制度要說,如最重要的田制,還有航海貿易,但他知道,現在時機未到,一口也喫不成胖子,一步一步來,先將商稅徵收起來再說。

    “嗯,朕相信你。”李世民點頭道,“你從來不無的放矢,既然你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提出徵收商稅,一定於國有大利。”

    “陛下聖明!”

    問完策了,李世民又想到最近的遭遇,不禁心生感慨,緩緩道:“詩狂,此次勤王,有不少將士馬革裹屍了吧?”

    李浩沉重點頭:“是的,陛下,戰爭……一直都是這樣的,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李世民嘆道:“他們爲救大唐,死得其所,朕定會厚加撫卹,以慰衆將士的在天之靈。”

    李浩忽然面露哀色,緩緩道:“陛下,有一將士,陛下撫卹不了,需要陛下親自爲其立碑,並親自弔唁方可。”

    李世民聞言面露驚容,訝問:“哦?是什麼將士?”

    李浩滿面肅色道:“正是薛將軍帶領的那五千瓊南兵馬。”他要問罪李世民,雖然這很冒險,但他不吐不快,一定要說出來。

    李世民蹙眉問:“爲何?”

    李浩問道:“陛下,薛將軍帶領那五千瓊南兵入太極宮後,陛下爲何下令關閉玄武門,不再放任何人進入?”

    李世民聞言一陣尷尬,他自然是爲了防李浩,但他又怎麼可能說出來,只能扯謊道:“當時情勢危急,朕怕吐蕃大軍從玄武門進來。”這謊話說的,連他自己都不信。

    李浩也不深究,畢竟他要給李世民留一塊遮羞布,若是扯了李世民的遮羞布,只怕李世民要惱羞成怒,於是他說道:“陛下,臣原本是打算讓薛仁貴帶領一萬瓊南兵馬從承天門出,直奔朱雀門,一舉奪下朱雀門,然後裏應外合,殲滅吐蕃大軍,然而有五千人馬被擋於玄武門外,薛仁貴只領五千人馬,一路浴血奮戰,到達朱雀門前時,只剩九百人,祿東贊狡詐,將朱雀門的城門洞都倒滿了火油,當時承天門已被攻破,爲了儘快放大軍入城救駕,薛仁貴帶人強行去開朱雀門,吐蕃軍點燃城門洞的火油。大火燃起,爲了給薛仁貴拖延時間,讓他打開城門,那羣瓊南兵在大火之排成人牆,以肉軀加鐵盾阻擋大火蔓延的趨勢,近三百人這麼站在火被活活燒死,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們也無悔做一回唐人,放聲高呼:長槍永守大唐魂。”

    李世民、李治,還有李明達聽了李浩的講述後,紛紛震驚變色,特別是李明達,掩口驚呼,一張小臉嚇得血色全無,宛若白紙,那樣的場面,光是想想讓她心顫。

    李世民雙眉緊鎖,低頭沉默了片刻後,忽然問:“若是放另外五千人進來,是不是不會這樣了?”

    李浩點頭:“那些瓊南兵乃精銳的精銳,極難訓練,他們先被大火燒得只剩兩千,然後冒着大火擊退近萬強敵,嚇得吐蕃大軍肝膽俱裂,若再加五千,吐蕃大軍根本無法與之一戰。”

    “朕知道了。”李浩長聲嘆道,“是朕做錯了,朕會爲他們立碑,親自去弔唁……”

    他頓了頓,忽然滿面肅色,道:“朕還會下罪己詔書,在他們碑前誦讀,此次……是朕錯了。”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