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開着房車回大唐 >506章:朝天闕
    “樊梨花?”薛仁貴眯了眯眼,目送西突厥大軍離開,臉色有點凝重,他能感覺得出來,這樊梨花乃不世出的將帥之才,想要擊敗她,非李浩出手不可,自己想要贏她,似乎有點困難。..

    李道宗滿面惋惜地嘆道:“可惜啊,要是能將這女將軍和數萬大軍留下,西突厥必定元氣大傷,只是……這女將軍太過厲害了。”

    一旁薛仁貴聞言緩緩點頭,很顯然,他非常贊同李道宗的說法,三萬大軍倒沒什麼,他在意的是那個叫做樊梨花的女將軍,此人如此傑出,將來必定會成爲大唐的禍患。

    過了許久,李道宗長嘆一聲,道:“罷了,咱們也回去吧,薛大總管,此次你又立下了大戰功,加官進爵指日可待,本王先提前恭賀了。”

    “薛某先謝過王爺了。”薛仁貴微笑抱拳道,“王爺一路馳援辛苦,此次軍情緊急,薛某還未能爲王爺接風,眼下大局已定,待會回伏俟城後,薛某定要和王爺好好喝幾杯。”

    “好說好說。”李道宗捋須笑呵呵點頭。

    李道宗身爲李浩的老丈人,李浩自然不能坑他,之前李浩傳密信給李道宗,讓他與薛仁貴多親近親近,畢竟將來這二人將是李浩軍的最大助力,也是李浩最信得過之人,必須讓他們把關係處好了,還好,李道宗和薛仁貴脾氣還挺投得來,二人寒暄了一番,便帶兵回伏俟城去了。

    回到伏俟城後,薛仁貴和李道宗先發大捷戰報回長安,然後擺了個簡單酒宴,小酌幾杯,雖說戰事已了,但他們也不敢多喝,唯恐誤事。

    酒雖沒喝多少,但話卻沒少說,他們二人都是李浩親近之人,聊天的時候自然要提到李浩,一說起李浩,二人便有說不完的話似的,薛仁貴自然對李浩推崇備至,李浩在他心是英雄,是偶像,而李道宗不一樣了,雖然他也覺得李浩不錯,是個大才之人,但他對於李浩的混賬性子還是有點耿耿於懷,當初他可是被李浩氣得夠嗆呢,但這些話,他是不可能說出來的,畢竟現在李浩是他的女婿,一個女婿半個兒嘛,算李浩再混賬,他也得容着。

    第二天一早,李道宗便帶兵回長安去了,李道宗當初是帶着旨意來的,李世民的旨意是讓薛仁貴留在吐谷渾,在高原地帶建立軍事基地,在此操練兵馬,至於李道宗,一旦獲勝,立刻回長安覆命,不得逗留。

    六月二十四,夏天最炎熱的那十幾天,李浩回到長安,離長安城還有十數裏,便有宣旨隊飛奔而來,傳皇口諭,讓李浩從明德門入長安城,以示嘉許。

    李浩遵從皇命,兜了個大圈子,來到明德門前,只見明德門早已經過整修,不見任何戰火痕跡,此刻的明德門,居然五門打開,這是極爲少見的。

    明德門和其他城門不一樣,明德門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一般是不開的,更不可能通行車馬和行人,如果百姓想要從南邊入城,可以從左邊的安化門或者右邊的啓夏門入城,那麼明德門什麼時候纔開呢?

    逢重大祭祀儀式,明德門會開啓,如每逢登基,或冬至、正月辛與孟夏之時,當朝皇帝都要沐浴齋戒,親率百官從遠在長安城北的宮殿,一路浩浩蕩蕩沿着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門,在明德門外的圓丘壇進行祭天活動。禮畢歸來,復入明德門,鼓樂高奏,導引回宮。

    除了是天子參加祀典的必經之門,明德門在唐朝還是民間爲禳除災害經常舉行大規模祭祀的重要場所。

    望着宏偉的明德門,李浩心感慨萬千,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入明德門了,第一次是從庭州載譽歸來,李世民特許他從明德門入長安,第二次是他從瓊南歸來勤王,以大炮強行轟開明德門。

    現在,他又立大功了,他在幽州擊退四族蠻夷聯軍,將一場舉國兵事浩劫止於搖籃之,李世民龍心大悅,又特許他從明德門入城。

    李浩帶着五百多人浩浩蕩蕩進入明德門,來到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寬150米,長5000米,從明德門直通朱雀門,150米寬的街道,想想都讓人頭暈,然而這對繁華的長安來說,似乎並不夠,此時此刻,朱雀大街兩旁站滿了人,放眼望去,烏壓壓的一片,全是黑乎乎的腦袋,好在有許多侍衛維持秩序,將這些百姓全都擋在街道兩旁,街道心讓出了三十米寬的過道。

    看到李浩出現,百姓們頓時沸騰起來,不知是誰大叫了一聲:“軍神!”

    立刻有人跟着一起叫,到最後,歡呼聲變得整齊無,宛若浪潮,滿耳只聽見:“軍神!軍神!軍神……”

    有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盛大場面,一時間嚇得有點緩不過勁來,如大刀關鴻、司徒楓、曾家父女,連葉孟秋這樣的高手,也被這場面的氣勢所震懾,瞠目結舌,半晌無語。

    狄仁傑轉頭望着被萬民稱頌的李浩,只見李浩面帶微笑,無半分倨傲之色,不禁暗暗佩服,由衷道:“王爺,你當真是一代人。”

    “啊?你說什麼!”李浩坐在馬背,彎腰俯身到狄仁傑面前,努力想要聽狄仁傑說什麼,沒辦法啊,他只看到狄仁傑嘴動,卻聽不到聲音,因爲百姓們的呼聲太大了,即便狄仁傑與他只距離一米,他也聽不到狄仁傑的聲音。

    狄仁傑也彎腰,湊到李浩耳畔,大聲道:“我說!王爺!你當真是一代人!”

    即便如此,李浩還是沒聽清,只聽清了王爺二字,可見百姓們的歡呼聲是何其之大,場面是何等盛況。

    李浩無奈,索性假裝聽到了,直起身子連連點頭,模樣一本正經。

    由於現在說啥都聽不見,李浩也懶得說話,擡手朝前一指,然後其他人紛紛下馬,唯有李浩一人騎在馬背,隊伍開始向前進,朝朱雀門行去。

    李浩的隊伍走到哪裏,哪裏的百姓便紛紛雀躍,叫得更歡,有人甚至跳起來了大叫,以此來表達他們的熱情和崇拜,李浩無奈,百姓們這麼熱情,他不能裝高冷啊,只能沿途朝百姓微笑招手,跟他們打招呼。

    好不容易走完了十里長的朱雀大街,來到朱雀門前,朱雀門緩緩打開,李浩剛準備下馬,一隊宦官跑了出來,很顯然,他們是來宣旨的。

    李浩趕忙轉身面朝衆百姓,高高擡手,百姓們見到後,立刻噤聲,遠處的百姓雖然看不見,但聽到別人噤聲了,立刻明白,也跟着噤聲,仿若多米諾骨牌一樣,十里朱雀街的百姓很快便都安靜了下來,沒有一個人說話,偌大的朱雀大街,近十萬百姓,卻未發出一丁點聲響,簡直堪訓練有素的軍隊,大唐百姓的素質當真是華歷史最高的存在了。

    看到這麼多百姓只片刻工夫便安靜了下來,那羣宦官也是驚愕無,領頭的一個老宦官微微動容之後,趕忙收整驚訝之情,高聲道:“瓊南王李浩接旨!”

    李浩趕忙下馬行禮:“臣李浩接旨!”

    “傳皇口諭,瓊南王李浩,攘外安內,忠君愛國,特許皇城內騎馬,以示嘉許!着其即刻入甘露殿面聖!”

    “臣領旨謝恩!”李浩再次行禮,直起了身子,心暗自興奮,在皇城內騎馬啊,這可是特殊榮譽,看來這次李世民對他的獎賞必定不會小。

    其他人都留在了朱雀門外,李浩一人騎馬進入皇城,進入皇城後,便是一條廣闊的街道,直通承天門,這是承天門街,官場的人喜歡稱之爲通天道,當初正是在這條街道,無數玄甲軍浴血奮戰,死於烈火,李浩站在朱雀門下,望着通天道,心久久難平。

    “王爺,爲何不進去?”那老宦官來到李浩身畔,仰頭望着馬背李浩,言語有催促之意。

    李浩澀然一笑,道:“我想起了當初在此浴血奮戰而犧牲的同袍戰友,有點感傷,叫梁公公見笑了。”

    梁公公聞言點頭道:“王爺至情至性,十分難得,若王爺的同袍戰友得知王爺每逢至此都對其感懷,便是在九泉之下也能心慰。”

    “承公公吉言。”李浩笑了笑,輕提繮繩,驅馬踏了承天街。

    承天街兩側有兩排羽林衛站崗,一眼望去,筆直如線,雖然這羣羽林衛只是簡簡單單地站在那裏,沒有任何動作,但卻給人一種冷酷肅殺的氣勢。

    李浩是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英雄,只會對這種氣勢有親切感,十分淡然地騎馬走在街道的最間,“噠——噠——噠……”馬蹄不緊不慢地擊打在青石板街道,聲音格外清晰而富有節奏。

    一路走到承天門前,已是下午,李浩有點心累,他記得在明德門外的時候還是早晨呢,纔到承天門外,都已經是下午了,唉,真浪費時間,還好在皇城能騎馬,不然他真懷疑要等到日落才能面聖。

    李浩剛翻身下馬,承天門打開,許廉捧着一卷明黃卷軸,帶着一隊金吾衛走了出來,一見李浩,便高聲道:“瓊南王李浩接旨!”

    李浩趕忙行禮:“臣李浩接旨!”

    許廉展開聖旨,高聲念道:“詔曰:大唐河山,萬里疆土,開國靡艱,守土亦然,社稷之重責,君臣同當也,君明則臣賢,君聵則臣邪……”

    多次聽臨聖旨,李浩也算是有經驗了,而這次的聖旨寫的還是較易懂的,是有點長,大道理一大堆,全是廢話,最後一段話纔是這個聖旨的真正目的,這是對李浩的封賞聖旨。

    最後一段是:“欽封瓊南王李浩軍神之名號,臨一切武職之,晉封驃騎大將軍,授勳柱國,封瓊南王李浩之正室李氏,側室圖氏一品誥命。”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