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開着房車回大唐 >768章:帝師李浩
    李治掃視了一番全殿文武大臣,問道:“對於征討吐蕃之戰的有功之臣該如何獎賞,各位可有提議”

    羣臣盡都緘默,沒人願意接這個茬,這時,李浩忽然從懷裏掏出一封奏疏,雙手高舉過頭頂,揚聲道:“陛下,臣有提議。”

    “哦”李治聞言一笑,開心道,“原來詩狂早有準備,呈上來讓朕看看。”

    許攸把李浩的奏疏呈了上去,李治展開一看,邊看邊點頭,顯然對李浩所提的封賞還是挺滿意的,羣臣卻是心中七上八下,李浩這貨自己提封賞,能讓自己喫虧麼,這下真完了。

    李治看完之後,李治微笑看了一眼下方,道:“嗯,詩狂所提封賞大致可行,只是朕有兩個疑惑。”

    李浩拱手問:“敢問陛下是那兩個疑惑”

    李治道:“第一,爲何這奏疏之中沒有你自己的封賞”

    李浩頷首道:“陛下,醫者不能自醫,叫臣自己封賞自己,未免會有偏頗,遭人非議,臣的封賞,自然當由陛下和衆文武百官所提。”

    “嗯,此言倒也有理。”李治點了點頭,又問道,“還有一個疑惑,此次征討吐蕃,你們所用糧草不多,彭海和狄仁傑在後方督運糧草,功勞不大,爲何狄仁傑的封賞竟如此之高,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下方的狄仁傑聞言大喫一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那可是宰相啊,他感覺李浩是不是瘋了,他才二十一歲啊,就讓他入相,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妥。

    羣臣也是這樣的想法,均都認爲李浩是不是瘋了,封一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做宰相,而且此次出征吐蕃,狄仁傑只是在後方督運糧草,這能有多大功勞

    李浩道:“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糧草,怎可算是功勞不大”

    李治依舊搖頭:“此番解釋太過牽強,朕依舊以爲不妥,狄仁傑拜相之事暫且按下,許攸,將其他封賞念與諸卿聽,諸卿一起參詳參詳。”

    李浩聞言雖然有點失望,但他也知道,自己有點急躁了,狄仁傑年紀太小,資歷不夠,而且這次狄仁傑的功勞確實不夠大,起碼沒有大到可以拜相的程度,失望歸失望,但他卻看出來了,李治還是很公正的,對於用人方面,沒有亂來。

    許攸拿起李浩的奏疏念起來:“樊梨花晉藍田縣公,加食邑五百戶,授勳柱國,封正二品輔國大將軍,賞黃金千兩,帛千匹,精瓷一百,良駒十匹”

    一聽到樊梨花的這個封賞,衆臣均都暗自驚呼,樊梨花的封賞太特麼高了,直接封公了,雖然只是縣公,但也是公爵啊,勳位直接跳到了柱國,散銜到了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簡直是直線上升,連跳數級,但有心人卻發現,樊梨花的封賞其實是空架子,因爲職位上沒有任何變動,也就封號爵位這些玩意蹭蹭往上漲。

    這也是李治爲何說李浩的這份封賞提議可行的原因,此次征討吐蕃,基本是由樊梨花帶兵,功勞頗大,不在李浩之下,在職位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將爵位封號這些東西大幅提上來,完全可行。

    樊梨花是奏疏中所獲封賞最高的,所以第一個念,接下來便是秦懷玉,程處亮,程處弼,狄仁傑彭海等人的封賞,狄仁傑的拜相提議被李治按下去了,只把文武散銜提了一下,另外賞了一些金銀布帛,這便算完了。

    封賞奏疏唸完,李治問道:“諸卿對李浩所提的封賞提議可有異議”

    衆臣不言,以馬周爲首的中書省衆官員們紛紛回答:“臣等無異議。”然後其他羣臣也跟着說無異議。

    李治很開心,接着道:“那麼接下來就議一議李浩的封賞,此次征討吐蕃雖然未能成功,但卻殲滅吐蕃十八萬大軍,還逼得吐蕃大軍棄都城而逃,也算是一場大勝仗了,李浩身爲行軍大總管,出謀劃策,功不可沒,此功不可不賞,諸卿說說,該如何封賞李浩”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咋賞,感覺沒法賞啊,李浩的武職已經到頭了,爵位嘛,已經是郡王了,難道要直接封王或者封三師那就頂天了。

    李治等了半天,不見有人說話,他也不着惱,微笑道:“既然無人提議,那便由朕來提吧。”

    一聽這話,大家心中都是一咯噔,誰不知道李治跟李浩關係不一般,由他來給李浩提封賞,那肯定玩完。

    果然,李治沉吟了片刻,一開口就道:“李浩原爲太子太傅,現晉爲太傅,封帝師稱號,晉同中書門下三品”

    “陛下不可啊”于志寧聞言果斷出列,高聲道,“三公三師之位乃朝中之最,怎可輕易給予”

    唐朝官職之中,除天策府上將外,三公三師最高,三公分別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師分別爲:太師、太傅、太保,這六個職位,是正一品,傳說中的存在,絕不輕易封人,如今朝堂之上,只有長孫無忌一人封了司徒,可見三公三師是多麼牛逼的存在,李治現在要封李浩爲太傅,難怪于志寧會反對。

    李治淡然一笑,道:“於卿多慮了,朕這是輕易封之嗎李浩十數年來爲大唐立下了多少功勞出了多少強國之策於卿難道看不到嗎,諸卿告訴朕,殿上何人的功勞,能與李浩比肩,只怕長孫司徒與之相比,也有所不及吧。”

    此話一出,于志寧啞口無言了,那些原本還準備附議的人頓時龜縮了起來,是啊,李浩這些年爲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初因爲李浩年紀小,他們打壓李浩,現在李浩年紀不小了,也過了三十了,而且李浩現在如日中天,他們還如何打壓,李治的最後一句話最傷人,就算是長孫司徒與之相比也有所不及,哪有這樣貶低人的。

    李治就是要貶低一下長孫無忌,讓他長長記性,其實他對征討吐蕃功敗垂成之事非常耿耿於懷,要不是長孫無忌當殿被李浩懟吐血,有些話,他真的要當着長孫無忌的面去罵,但看他是自己舅舅,而且被氣吐血,他也只能放他一馬了。

    李浩此次的封賞絕對是所有人之中最大的,直接位列三師,而且還封了一個帝師稱號,這個稱號聽起來就很牛逼,非當世大儒或得道高人不能授予,至於同中書門下三品,那就是宰相咯,李浩原本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有參議政事之權,現在這個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浩就跟中書令還有門下侍中一個等級了,而且對中書省和門下省的事都可以插上一腳。

    李治掃視全場,緩緩道:“諸卿似乎對李浩的封賞也無異議了,既然如此,那便由中書省擬旨,對此次所有功臣封賞吧。”

    衆臣聞言全都暗自嘆息,原以爲長孫無忌此次能把李浩按住,萬萬沒想到,李浩回到長安之後居然玩了個大逆轉,把長孫無忌氣吐血不說,還一步登天,位列三師,他們想想都覺得痛心,可他們沒辦法,小胳膊擰不過大腿啊,沒了長孫無忌,他們根本鬥不過李浩,而且皇上還明顯偏袒李浩,這是最讓他們鬱悶的。

    大朝會結束了,衆臣排隊走出了太極殿,李浩意氣風發,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終於啊,十七年了,他終於爬到了金字塔的最頂層,站在了朝堂的房樑上俯瞰衆臣,以後可以在大唐官場上大展拳腳了,這感覺真好。

    望着驕陽下的太極廣場,吹着和軟的春風,李浩心曠神怡,忽然停下了腳步,閉上眼睛緩緩揚起頭,享受着眼光和春風,後方羣臣紛紛也止住了腳步,盯着他看。

    過了片刻,不見李浩動,狄仁傑緩步來到李浩身畔,輕聲問:“李李太傅,你怎麼了”

    李浩忽然睜開眼,嘴角輕揚,微微一笑,緩緩張開雙臂,悠然道:“中興大唐,捨我其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