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26章 第26章
    第26章蓮界禪庭

    朝謝後,完成了身份上最重要的轉變,新科進士們各回各家,與家人齊聚同享喜悅。卓思衡怕是其中最興奮的一個,他迫不及待去了驛站給家裏去信,讓家人趕緊過來,你們老哥中狀元組織還給分房啦!

    他又寫讓呼延老爺子也一道入京頤養天年,這樣以後小勇哥自南方回來看他也方便。朱五叔有軍中職務在身,無法擅離,五嬸得空能來便再好不過了。然後他又寫了一大堆入京的注意事項,又將皇上賞得銀錢的一大部分存入邸店換做銀票寄給家中弟妹當做路費,留一點點傍身以備急用。

    明日太府寺才能將皇上賞賜的府邸轉交,今天他還得去洗石寺住一晚。

    黃昏剛過,寺內燈燭初上,香客皆已離去,卓思衡收拾好行李打算去拜別主持,另外再添一些香火錢,感激這些日子寺內上下對他的照顧。

    主持在晚業昏修,卓思衡不想坐在屋中枯坐,可以接來家人的興奮漸漸被一種紛亂心緒替代,他此時迫切渴求靜謐的思考,於是去了僧人日常修課業的法堂。

    獨自一人立凝視法堂菩薩塑像,卓思衡無心替自己去求些什麼,只希望家人能平安抵達帝京……而他的命運,似乎便是問了,菩薩也無法回答。

    他這兩日佔盡人世風光,可謂人人豔羨,他雖也開心,但並不是完全沒有擔憂。皇上的態度彷彿恨不得告訴所有人自己的家世淵源,又額外恩典昭彰殊榮,聞喜宴上已有官員對他流露出試探之意,那些沒有表現的,未嘗不是也已在思量揣摩真正的聖意。

    皇上希望他做什麼呢?作爲當年八大罪臣家優秀後輩的表率?讓天下讀書人知道,只要努力就有回報?或者是希望給先帝在朝的那些舊臣提個醒,朝中英傑輩出,不是抱殘守缺便可安享尊榮?又或者皇上意氣用事,只想用這種手段來噁心一下死了的先帝,好像在打臉說:你討厭的大臣都是好人,不會是你自己當皇帝得位不正有問題吧?

    而最危險也是最有可能的,是皇上也想有一套自己的勢力班底,去運籌抗衡先帝留下的老臣親信,均衡朝局,替自己將來想施展的抱負提前鋪路。

    卓思衡是感激皇上的,給了他祖父與父親如此評價,即便只是帝王心術的手腕,也足以令他爲之折服,更重要的不是對已故之人的慰藉,而是對他在世家人的照拂,皇上這樣清楚他家中情況,並且專門做了安排,讓他免除在帝京朝中工作時仍然牽掛家裏的妹妹弟弟,又苦於家人仍在朔州,難以團聚的離分愁索。

    還有什麼比這更貼心呢?

    但是帝王的賞賜裏,往往蘊含的不是君臣情誼,而是更深一層的利益交換。

    他需要付出的除了忠誠,還有什麼?

    後堂的門徐徐打開,夕陽光線已衰弱至虛無,卻塵主持穿着日常的舊袈裟向卓思衡行了出家人的見禮,而後引點堂內燈燭,請卓思衡對坐在造像前的一對蒲團之上。

    卻塵主持笑着捻動佛珠說道:“恭賀卓施主金榜題名,老僧雖是方外之人,但眼見施主日日苦讀不輟,也爲皇天不負有心人而欣慰。”

    卓思衡沒想到主持消息這麼靈通,被這樣當面誇倒有點靦腆,謝道:“原來主持已經知道了,其實我正是爲此來告辭的。這些日子叨擾主持了,多虧此地能清心靜氣專注讀書,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寺內上下照拂我實在感激不盡。”

    “施主你布衣去綠袍還,再加之平日借住此處時展露的心性和智慧,老僧再愚鈍,也不會錯看。”卻塵方丈的笑容總有種令人鬆弛的沉靜感,而不知不覺間,他已略略睜開笑眼,又道,“可是施主如今身負恩榮與光耀,爲何容光煥發之餘卻仍有困頓鬱結眉間?”

    “這麼明顯嗎?”卓思衡一直以爲自己是那種喜怒不形於色的人,看來以後官場還得修煉,火候還差點。

    卻塵朗聲一笑,道:“並非施主不能自持心境,而是我方纔入內時,觀施主望向菩薩造像的神情似有所求,心不靜纔來佛前求寧靜,若是真的靜,心靜又何須求呢?”

    聽方丈的話中自有禪意,卓思衡也不再隱瞞,將人生驟變後心情的徘徊曲折一併道出:“我有時躊躇滿志,恨不得踏遍大千世界,嘗看各種紛繁人間百態,但又因知曉世界多有不堪挫折,不知前路如何,踏出每一步時都多有顧慮,因世界非我一人世界,乃是萬千人的世界,我又如何獨善?如今步入廟堂之高,固然尊榮備享,也得讀書人至高的追求,滿足之餘,又有苦慮,看不通看不透之事何其多,猶如踏足迷津,故而站在菩薩前靜思。不怕主持笑話,我其實並未求菩薩什麼,因爲我此時連該求什麼都想不出來。”

    卻塵始終靜聽,偶有點頭,此時聽罷沉默半晌,忽然一笑:“施主年紀輕輕便能悟得大千世界的苦海慈航,當真慧根天生。人生苦厄處處悲辛無盡,從中探求便是經無量劫數,施主苦讀所學是入世金科,自然有許多當局者迷,不知是否願意聽老僧這世外之人說些不同於儒子學說的道理?”

    卓思衡之前聽過方丈講法,知他學富五車對各種佛學典故信手拈來,自己對學問好的人有種天然的尊敬感,聽他這樣說立即懷了謙虛求教之心恭敬道:“晚輩願聞其詳。”

    “卓施主可知堂內供奉的是哪位菩薩寶相?”

    卻塵並不一上來就說大道理,而是側頭仰觀二人身旁的菩薩塑像。

    此塑像有二三人高,描畫精細加以金身,菩薩身坐青獅手持寶劍,法相莊嚴目有慈悲,此時正靜靜凝睇同樣擡起頭來的卓思衡。

    他其實並不太懂佛法,然而住在洗石寺裏的幾個月爲緩解讀書疲憊,順路聽了好些講法,如今也知道一些知識,當即說道:“持劍踏青獅的是文殊菩薩,位列華嚴三聖之一,象徵智慧,故而供奉在講法堂。”

    “卓施主果然好心智,只略略聽老僧講過幾次便記得許多佛學之要。”卻塵點頭道,“沒錯,尊位正是文殊菩薩,乃是智慧的化身,掌大般若無上光明智慧。那麼施主知道爲什麼文殊菩薩作爲智慧的化身卻是要手持一把寶劍身坐一隻雄獅嗎?”

    確實,執掌三千世界無上智慧的菩薩,卻比佛前羅漢還威猛,持劍騎獅,恍若戰神,實在奇怪。

    箇中道理卓思衡完全不知道,於是很誠實地搖搖頭等待受教。

    “因爲通往智慧境界的道路盡是混沌,唯有利刃可破除迷茫,此劍名爲慧劍,是菩薩智慧所化。以智慧、也唯有智慧能斬破諸般煩惱結,不爲紛繁所迷。所以當修智慧,明是非,斷五蘊。青獅威猛兇悍,則是探索世界智慧之勇,獅吼威風能震魔怨,所向披靡。智慧與勇氣,便是文殊菩薩給出的探求三千世界淨渡苦海慈航的答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