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秦:我殺敵就能變強 >第211章 秦楚戰爭
    天亮後。

    “白仲逃出去了。”

    屈裕得到最新的消息,馬上找來項燕和屈裕二人。

    項燕和白仲交過手,對白仲的能力最深,皺眉道:“白仲只有五百人,卻殺了我們數千士兵,還能帶着兩百多人逃出去!”

    這個可怕的實力,讓他們都感受到威脅。

    “大王那邊,怎麼辦?”

    昭韶擔憂地問。

    他們這樣做,完全是違抗楚王負芻的命令,破壞了講和,要是大王追究起來,這件事還不容易解決。

    屈裕說道:“大王還能把我們捉起來不成?”

    “大王不會對我們做什麼。”

    他們貴族,掌握着楚國大部分資源,楚王都要忌憚三分,此事只會不了了之,項燕繼續道:“我這就下令,先集合兵力準備對秦作戰,之前丟失的淮陽,我要親手再打回來。”

    這一次如果能再對上白仲,他在想不會再輕敵。

    “我看兩位都忘了,現在淮陽的郡守是昌平君熊啓。”

    屈裕說道:“昌平君是大王的兄長,身上流的也是我們楚人的血脈。”

    項燕贊同地說道:“屈兄言之有理,我等會就寫一封信,讓人送去陳城給昌平君,打仗方面我來負責,大王和景氏那邊,麻煩兩位周旋。”

    他們點頭表示沒問題,三家都綁在一起,只能一直合作到底。

    至於他們違反命令,私下要殺白仲一事,不再重要了,若是他們三家同時不管楚國,負芻單靠景氏,還撐不起整個國家。

    楚王的權力,就是被他們貴族架空的。

    這個時候,負芻已經知道刺殺白仲的事情。

    他還知道不僅項、屈、昭三家聯手,還知道楚國的軍民,無不拍手叫好,除了景氏,其他配合的人還不少,可見楚國對秦國有多痛恨。

    現在的負芻,心裏很不爽。

    他纔是楚王,但對於求和這件事,一點決定權都沒有,哪怕是得知項燕等人要刺殺白仲,也毫無辦法阻止,可以肯定的是,秦楚一定會因此打起來。

    “項燕等人,太目中無人。”

    景騏是景氏的人,同時也是負芻身邊的重要大臣。

    割地求和,換取和平,是他們景氏一手促成的,現在被其他三家打臉,這口氣他也咽不下去。

    另外一個大臣任倪無奈道:“事情已經無法挽回,接下來唯有打仗,請大王下令,儘快集合兵馬,抵禦秦軍。”

    負芻慢慢把怒氣平息下來。

    到了這個地步,就算不想打,也得打。

    “傳寡人命令,此戰讓上柱國負責。”

    楚國內部,有能力和秦國對戰的,就只有上柱國項燕。

    項燕也是算準了,楚王會讓他出戰,所以在得到王詔之前,也敢提前集合兵馬。

    ——

    滅魏的大軍,沒有馬上撤退。

    得知楚國要割地求和,嬴政先把王賁召回,讓大軍繼續留在大梁城外面待命,然後召見羣臣商議,應該如何滅楚,首先問的人是上將軍王翦,需要多少兵力。

    王翦打仗出了名的穩,又分析過楚國的情況,直接說滅楚,非六十萬人不可。

    嬴政沒有同意,只是說上將軍老了,膽子不如以前的大,隨後目光落在他最近挺欣賞的李信身上。

    李信是白仲之後,嬴政比較欣賞的年輕將領之一,今天也能進宮議事,當然這批年輕將領,還包括蒙恬、庚武等人。

    他們都是白仲帶出來的。

    現在白仲出使楚國,他沒辦法詢問白仲的意見,也不再問蒙武等人,而是直接問李信。

    白仲的部將當中,李信拿的戰功最多,年紀也是最大,比蒙恬、王離他們要年長,領軍作戰方面的經驗,相應的也要好很多。

    當年在桓齮部下,李信的光芒,要比王離的還盛。

    嬴政還想培養一個,除了白仲之外的年輕將領。

    李信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王翦年事已高,功勞也很高,應該回去休息,不宜再領兵。

    嬴政就問李信,滅楚需要多少人?

    “二十萬!”

    李信第一次被嬴政重視,委以重任,自然想表現一下。

    他心裏也分析過,想過各種滅楚的計劃,認爲二十萬人,足夠打到壽春,俘虜楚王負芻,立下這個大功,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此時的李信,可以說意氣風發,覺得出頭的機會終於來了。

    “李信爲主將,蒙恬爲副將,領滅魏的二十萬人,南下滅楚。”

    最終嬴政決定了,讓李信出戰。

    “唯!”

    李信和蒙恬齊聲應道。

    王翦也理解大王的意思,覺得自己的功勞,高得不能再高,繼續往上就是功高震主,自覺地請辭,回家頤養天年。

    蒙武和王翦的想法一樣,認爲二十萬人太少了,楚國和三晉情況不同,但是上將軍王翦都被否決了,他也不好再提出什麼,只希望蒙恬在此戰過程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安回來即可。

    這個時候,李信和蒙恬,提前來到大梁城外。

    萬事俱備,只等大王的命令,以及白仲在南方的消息傳來。

    “李兄認爲,這一仗該如何打?”

    蒙恬攤開一份地圖,說道:“淮北、淮西,上一次跟隨將帥出戰,基本拿下,現在就剩下東邊,以及壽春了。”

    李信在地圖上,指點了幾個位置,自信道:“楚軍的主帥應該還是項燕,根據我們斥候的彙報,淮陽失守之後,楚軍着重在項縣、城父、寢丘等地防禦,這應該是楚國的第一條防線。”

    蒙恬往項縣往東邊看去,目光落在壽春的附近,又道:“那麼新蔡和鉅陽,就是第二條防線,如果我們將此兩城拿下,壽春最後防線,只剩下淮水了。”

    “蒙兄說的沒錯!”

    李信把自己所想的說出來:“我的計劃,就是讓蒙兄在城父、項縣等地,吸引項燕的主力,而我繞過第一道防線,前去攻打新蔡和鉅陽,等我將此二城拿下來之後,再折回在城父會合,如何?”

    “孤軍深入,有點冒險了。”

    “戰功,險中求。”

    李信爲了滅楚,已經想好了一個,認爲必勝的戰略,續道:“你在項縣,掛我的帥旗,讓項燕覺得,我正在率領主力強攻項縣,這是項氏的發源地,他們一定會集合兵力死守。”

    “而我去偷襲第二道防線,掛你的帥旗,真正的主力在第二道防線。”

    “虛虛實實,能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他又自信地說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